舍利子
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
舍利子也称舍利,狭义上特指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佛教称“荼毗”)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释迦牟尼涅盘火化后共留下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现在还有不少佛舍利留存于世。在此之后修行有成的高僧及善信,往生后也可能会留下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慧能,近代的李叔同印光法师释太虚、章嘉等大师们。
专业术语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汉译佛教典籍中早期译作“设利罗”或“室利罗”,原意是尸体或身体的意思。《实用佛学辞典》中说:“舍利”为“佛之骨”。
外观工艺
佛陀留下的真身舍利有头顶骨,肩骨,牙齿,中指指骨和珠状舍利子。
后世高僧的舍利子多为珠状宝石样结晶体,质地坚硬。颜色除白、黑、红外还有其他各种颜色。有类似珍珠状的,也有类似玛瑙水晶的。有的透明,有的像钻石一样光照亮人。还有高僧心脏化为舍利的。
主要种类
关舍利的种类,有数种说法。
现存舍利
根据史料和碑文的记载,雷峰塔地宫中供奉的佛螺髻发。
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国内,东南亚各国都有留存)
佛牙舍利(今存灵光寺当阳市玉泉寺、斯里兰卡佛牙寺)
指骨舍利(今存法门寺)
头盖骨(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历史事件
佛陀涅盘后,遗留下众多舍利,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
印度阿育王将佛舍利分成多份,送至各地建塔供奉。当时中国有19处阿育王塔供奉佛舍利。
元宵节的起源之一为刘庄推崇佛教,因佛教僧侣于正月十五观佛舍利,点灯敬佛,而下令这一天夜晚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隋朝杨坚仁寿元年(601),仁寿二年(602),仁寿四年(604),三次分送舍利,在111处立塔供奉佛舍利。
唐朝李世民始,每三十年迎送佛指舍利一次,先后有李治武则天李显、肃宗、德宗、李纯李漼李儇八位皇帝迎送供养佛指舍利。唐宪宗时时任刑部侍郎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结果被贬为潮州市刺史,写下了名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科学观点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有多种观点:
有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新陈代谢,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根等,并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
也有学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类似胆结石、肾结石之类。
这两种观点目前都无研究证实。
至于舍利子的具体结构,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做的科学研究。
舍利崇拜
佛教早期反对偶像崇拜,僧侣对佛信仰的主要表现为对佛舍利的崇拜。释迦涅槃八王分舍利造塔供奉后,塔成为供奉佛祖舍利的专用建筑物。部派佛教时代建塔庙供奉舍利,以佛塔彰显舍利的存在,见舍利如见佛祖,认为瞻礼、供奉舍利可以“生获福利,死得上天”。据《阿育王经》卷一记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供养,佛舍利崇拜由此在佛教界流传并影响至今。因舍利设塔,因塔设寺,塔寺相映,是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古印度人将舍利置于塔上、刹中或埋入塔基,不筑造专用的宫室。埋舍利的葬具用函棺、函塔或函瓶,而随葬的供养品主要是金银、琉璃、水精、玛瑙、珍珠、琥珀等七宝。佛教传入中国后,供奉舍利的方式也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杨坚仁寿四年诏令全国各州郡建舍利塔,将舍利盛于专制的盝顶铜盒内,外为石函,石函的周围砌护石或砖墙。唐朝开始出现了仿墓室的地宫,由漫级、甬道、主室等构成,而函则有多重,舍利容器则发展为银、金棺、玉棺等。 
《大般涅槃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佛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象征,佛教佛法的象征,是当今佛教最高圣物,在佛教中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佛舍利崇拜是佛教崇拜的核心形式。
参考资料
舍利(舍利子).绍兴炉峰禅寺.2023-02-18
释迦牟尼佛舍利子.菩萨在线.2023-02-18
舍利的由来.中国佛教协会.2023-02-19
什么是舍利子.厦门佛教在线.2023-02-18
何谓“舍利”.央视网.2023-02-18
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2-18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厦门佛教在线.2023-02-18
惠能:佛教中国化的“改革家”.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2-18
全身舍利.中国佛教协会.2023-02-18
舍利.中国佛教协会.2023-02-20
究竟什么是舍利?.峨眉山佛教.2023-02-19
论仁寿舍利的“感应”现象.中国佛教协会.2023-02-20
舍利的瘗埋.中国佛教协会.2023-02-20
涨知识|肉身佛到底是什么?.澎湃新闻.2023-02-20
法门寺佛指舍利的文化特性.光明新闻.2023-02-20
目录
概述
专业术语
外观工艺
主要种类
现存舍利
历史事件
科学观点
舍利崇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