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黎元始天尊,又称“帝师混沌生一始祖浮黎元始天尊”“帝师先天无极大道生一始祖太易水火鸿蒙混沌元阳上帝浮黎元始天尊”等,是
北宋末年
道教神霄派所主张的一位至高神灵。
道教从汉代就开始注重在神灵体系中至高神格的建构,
晋朝时期,南方新兴的仙道教派给
盘古加上“
元始天尊”尊号,后逐渐称呼为“元始天尊”,形成了最初的元始天尊信仰。到了北宋末期,道教神霄派将元始天尊区分为两个神格,形成一位“浮黎元始天尊”,作为“三清”之上的最高信仰,在神霄派典籍《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以下简称《雷霆玉经》)中,记载浮黎元始天尊为
太元圣母之夫,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第九子为专制九霄三十六天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孙子为太上老君。但此说法并未在
神霄派内部形成共识,连自称
玉清真王下凡的
宋徽宗也没有采用。明代,在
正一派张宇初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以下简称《妙经通义》)中也有少量关于浮黎元始天尊的记载。
名称与释义
名称
浮黎元始天尊有多个别号,在《
道法会元》卷八十三中,称为“帝师混沌生一始祖浮黎元始天尊”,在《道法会元》卷八十六中,又称“帝师先天无极大道生一始祖太易水火鸿蒙混沌元阳上帝浮黎元始天尊”。
此外,浮黎元始天尊的道号还包括“青金头帝师元阳浮黎始祖老”“帝师先天道祖
无极无上自本自根生天生地生道生仙混沌一浮黎始祖金阙元阳至尊铁宝上帝”(出自《法海遗珠》第四十一章)、“圣父浮黎元始天尊明魔上帝”(出自《忏法大观》)等。
释义
“浮黎”释义
关于“浮黎”一词的解释有两种说法,天真皇人在《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约
晋朝)中释“浮黎”为玉隆腾胜天王之内名,在
张宇初的《妙经通义》第四章中,除“浮黎”外,天王内名还有“流”和“恶奕”,此外,《妙经通义》还提到了一个天王隐名,“阿”。
而在包括张宇初的《妙经通义》(第一章)在内的众多
道教典籍中,“浮黎”的另一个解释是
元始天尊所在之地东极国,据称元始天尊曾在此向其弟子传道:“大浮黎土即东极国名”,“上方九霄上清玉真三十六天等为无鞅之众。下方无色界、色界、欲界三十二天等,以至三元九地无鞅之众,俱会始青天中浮黎土内,闻经听法。”(《妙经通义》)
宋代的青元真人在其《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中,对浮黎也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浮者,虚也;黎者,丽也。其气浮泛,严丽无比,乃云浮黎。”
在道教典籍中,“浮黎”一词常与“碧落”“空歌”等词连用,如《
道法会元》卷二十载:“碧落浮黎,空歌保珍。”在《
雷霆玉经》中,也有“吾昔于浮黎碧落之天,与
十方无极大圣,同侍元始于空歌宝黍之中,元始说始青大灵之章”等语。在众多典籍中都有对这些词语的类似的解释,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天之气碧而青,
化生碧霞,豁落遍布,故云碧落。碧落之气为神风所振,自成空洞之歌,演不空不色之妙,故云空歌。”或《妙经通义》:“碧霞廓落,故曰碧落。碧霞之炁,凝为琼林瑶树,灵风鼓荡,自成空洞之歌,是曰空歌。”
“浮黎”与“阎浮梨”
由于早期上清经、灵宝经都不同程度受到
佛教经典影响,“浮黎”一词极易被视为佛教音译词。道经中也确有“阎浮梨/黎”的说法。所谓“阎浮梨”,即“阎浮提”,指的是佛教中的
南赡部洲,道经中的“浮黎”与其无关。第一,佛教中“阎浮”指树,“提”乃“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佛经中也不见“浮提/梨”的节译法;第二,“浮黎”在道经中指东方天界,而阎浮提位居南方;第三,在佛道论争中,道经中的佛教词汇被指“剽窃佛经”而备受攻击,佛教僧人也没说该词源于佛经。
“浮黎元始”与“元始天尊”
“
元始天尊”名号中的“元始”一词,是中国古典中表示初始之气的意思。
道家和
道教都认为所谓“道”就是气,气的发展有不同的历程和阶段,其中最根本和最初始的状态就是“元始”,也就是“道”的最初体现。关于“天尊”一词的由来和含义,历来则有多重说法,部分学者认为“天尊”来自佛典中对佛陀的尊称,意即天上世界至尊之神,这种观点强调了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但另一派学者认为道教的元始天尊很可能是取代汉代(前206-220)纬书中的至高神天皇大帝耀魄宝而来,用“尊”来表达一种超脱于世俗理解的帝王名号之上,而且比帝王名号更具有玄奥深邃意义的特定称号,因而将“元始天王”进行了“去王化”改造而称“
元始天尊”。
在元代牧常晁的《玄宗直指万法同归》中,写到:“此问者在道谓之浮黎元始,在佛谓之空王
大日如来,在儒谓之先天太易”,用“浮黎元始”来表示
元初大道。
历史源流
汉代,民间道士最初依托的教祖,是黄帝和老子,出于对道的崇拜,道教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简称“老君”,《老子》也被尊为《道德真经》,但后来黄帝在道教神谱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影响微弱,而老子却一直保持著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晋朝时期,南方新兴的仙道教派为了建构新的神灵谱系,以汉代以来流行的
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神话为基础,给盘古加上“元始天王”的尊号,奉为最高神格(见于托名
葛洪的《
枕中书》)。后来受到汉译
佛教经典称佛祖为“天尊”的影响,道士们有也开始将元始天王称为“
元始天尊”。
东晋中期杨义所传上清系经书中,也假托元始天王(有时也叫元始天尊)最早传授。但是元始天王在这些上清系经书中已不是唯一的最高神格,只是诸多高位神灵之一。东晋晚期
葛巢甫传出灵宝系经书以及南朝时期的上清系经书中,也有许多假托是元始天尊(有时也叫元始天王)所传。这一时期,元始天王和元始天尊逐渐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神格,元始天王只是在元始天尊之下转授经书的诸神之一,而且越往后就越少见了。元始天尊的至上神格则越来越突出。
南梁陶弘景整理上清文献资料,编制《
真灵位业图》,神灵按等级差别分属七种境界,最高一阶是玉清境界,它的中位
主神就是“上合虚皇道君应号
元始天尊”,而元始天王的位置在第四阶
太清境界的左位第四号。
隋唐,
道教以上清经法为主导,元始天稳居至上神地位。但逐渐摒弃了
盘古原型,而说他是道的化身,生于太无之先。从中唐开始,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被确定为三位一体的最高神格,融合了
东晋以来“三洞尊神”的概念,号称“三清尊神”。
到了北宋末期,道教
神霄派的道士试图把元始天尊区分为两个神格,另造一位浮黎元始天尊,说是玉清元始天尊的父亲,从而可以在三清之上树立一个唯一的最高神。神霄派的《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所谓
玉清真王自述其生平说:“朕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
太元圣母之男,
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说浮黎元始天尊“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为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咸隶焉。”但是这个说法影响不大,在
神霄派内也没有成为共识,连自称玉清真王下凡的
宋徽宗,也没有采用“浮黎元始天尊”的说法。
明代,在
正一派张宇初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以下简称《妙经通义》)中也有少量关于浮黎元始天尊的记载。
相关典籍
相关教派
神霄派
神霄派的创始人是
北宋末江西南丰的道士
王文卿(1093—1153),他曾自称得唐道士火师汪君(714—789)之传,王文卿在徽宗时极受宠信,神霄雷法因之显赫一时。
神霄派的核心理念是对雷神的崇拜和
雷法的修持与运用,它源自中国最古老的
原始宗教,即包含着人类文明中最早最本质的自然崇拜,亦保存着人类企图控制造化、主宰天地的胆略与努力。在
道教中,对雷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且非常广泛。尤其是唐宋以来,由于众多道门高真的倡导,雷法盛行天下,成为道教法术的最高代表,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在众多的道教流派中,对道教雷法的形成及发展,首推
神霄派的贡献最大。
神霄派的代表人物除前文提到的
王文卿外,还有
林灵素、
施道渊等人。神霄派的重要典籍,则有《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道法会元》中的《雷霆妙契》《雷霆梵号咒》《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
人物关系
在神霄派的主张中,浮黎元始天尊的妻子为
太元圣母,长子为
元始天尊,第九子为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孙子为太上老君。
参考资料
忏法大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