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原国家建材局直属的全国综合性甲级设计研究单位,1953年成立,2000年改企加入
中国建材集团,拥有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资质和对外经营权,下设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光玻璃集团、华诚监理、华安咨询、中新咨询、华洋粉体、
凯盛重工(淮南煤矿机械厂)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是安徽省“文明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业务
蚌埠院秉承“诚信、创新、To Be The Best”的宗旨,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完成了数百项大型项目建设,自主开发了数百项专有技术成果,为
中国玻璃工业现代化和发展
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玻璃工业技术史上,蚌埠院第一个将中国玻璃技术打入国际市场,第一个将传统的垂直引上生产线改为先进的浮法线,第一个设计主线90°转向浮法线,第一个设计投产具有国际水平的浮法线,第一个将玻璃厂
烟气脱硫技术在中国成功推广应用。
蚌埠院按照“与时俱进,求新求强”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一个核心理念──提高技术,服务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多元化和国际化,三大业务板块──工程技术服务、新材料研发生产、机电设备开发制造的整体战略思路,规范企业治理,狠抓自主创新,做强主营业务,以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服务于建材及相关行业,以研发成果拓展粉体新材料加工领域,以专有技术发展建材机械、
煤矿机械、化工机械制造业务,同时大力开辟无机非金属矿的采选和综合利用市场,在北京、
上海市、深圳、南京、
大连市等中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蚌埠院是我国浮法工艺技术和装备主要的研究者和提供者,具有50多年从事平板玻璃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经验,设有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
中国玻璃发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平板玻璃热工测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通过了ISO9001:2000
ISO9001。承担过大量国家
浮法玻璃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课题,具有丰富的研究
项目管理经验。在国内开创了数个领先和第一次,第一次将我国浮法技术与装备出口国外、第一次将垂直引上工艺改为浮法工艺、第一次用“
洛阳市浮法技术”与装备为外商在国内建厂、第一次在国内实施浮法生产线交钥匙工程等。在
玻璃熔窑节能、富氧燃烧、全氧燃烧等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出色的业绩也给蚌埠院带来一系列荣誉: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院党委又被国资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国资委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蚌埠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蚌埠市双拥合格单位、蚌埠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突出贡献单位;工会被
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妇委会被评为安徽省“三八”红旗集体。
科技成果
日前,一直走在国内浮法玻璃技术前沿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牵手”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承建国内首例利用浮法玻璃熔窑所产生的废气进行余热发电项目。
当前,国内玻璃生产的平均热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左右,玻璃行业节能降耗一直是个难题。玻璃厂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对
玻璃熔窑的废气余热进行深层次、高水平的综合利用,是国家大力倡导、鼓励发展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据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彭寿介绍,该院此次在东莞承建的
浮法玻璃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是我国首例利用浮法玻璃熔窑所产生的废气实现冷热电三联供进行余热发电的项目,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利用
废热建成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500千瓦。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2万吨标准煤,减排5万吨
二氧化碳,能源综合利用率将从40%提高到70%。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将掀开我国利用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崭新的一页,有力地推动我国玻璃行业节能降耗的技术进步。
发展历程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新中国的历史征途上,走过了50年艰苦而辉煌的历程。经过50年的发展,我院不仅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优势和物质财富,而且凝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
1953年,原重工业部从全国各地的玻璃厂和
水泥厂抽调几十名工作人员,加上各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总共100多人,组建了
建筑材料设计公司,这是玻璃设计院的前身。1971年,由于历史原因,玻璃设计院从北京下放到
蚌埠市、
秦皇岛市、
株洲市和
自贡市等4地,3年后,蚌埠和自贡的人员凝聚在一起,组成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进入新世纪,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改制进入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并于2002年与中国凯盛国际工程公司合并运作。在这几经辗转的50年中,几代人听从召唤,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维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前途与玻璃院的前途融合在一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将我院建设成为屹立于国际市场的全国综合性科研设计单位。
如今,
中原地区浮法技术不仅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玻璃工业建设的需要,而且走出了国门。我院不仅设计出了达到国际水平的玻璃生产线,而且完成了众多国内外“交钥匙”工程。
由蚌埠玻璃院自行设计投产的浮法线,产品质量达到了制镜级和汽车级,品种不断增加。我们研发了压花玻璃、
夹丝玻璃、
钢化玻璃、
夹层玻璃、
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等,对超薄、超厚、超白
浮法玻璃技术及操作软件的研发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PDP玻璃、自洁玻璃等功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玻璃新产品的推出上几乎与世界同步。玻璃产量增长、质量提高、品种增加,满足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随着我国
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院于1984年实行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1992年被原国家建材局选为全面推行技术经济
责任制试点单位,1995年被建设部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2000年10月正式转制为
科技型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我院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联合国援建的
中国玻璃发展中心和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技术玻璃协会玻璃专业委员会等7个全国性行业机构也相继在我院设立。
建院50年,是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艰苦创业的50年,也是辉煌发展的50年。50年后的今天,我院精炼了玻璃、水泥、建筑工程设计“三大主业”,打造了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产、凯盛环保节能“四大经济支柱”,构架了东、南、西、北、中“五大业务网络”,业务领域日益拓展,竞争能力日益增强,职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院与中国凯盛合并运作后,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按照
中国建材集团“求新求强”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加工制造、产品生产为一体、以建材技术为主导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科技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根据既定的发展战略,我们将争取在2~3年内实现两个跨越:第一个跨越是成为上市公司,第二个跨越是进入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世界50强。
发展资质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1953年成立的全国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2000年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并改制成立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
建筑材料(全行业)、轻纺(日用
硅酸盐)、
建筑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甲级资质及对外经营权,设有
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
中国玻璃发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通过并保持了ISO9001:2000
ISO9001。
多年来,企业秉承“诚信、创新,To Be The Best”理念,致力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的主营业务,整合了玻璃、水泥、建筑“三大主业”,打造了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产、凯盛环保节能“四大品牌”;构建了东部
上海市,南部
深圳市、
海南省,西部
成都市,北部北京、
大连市,中部
蚌埠市、南京“五大业务网络”。
从2002年起,在蚌埠市委市政府和
中国建材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大力实施“企业化、市场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玻璃、水泥和建筑“三大主业”的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业务迅猛发展,国外市场已从东南亚、
中东、非洲、
欧洲发展至全球,并与近300家
跨国公司保持良好合作,与
西门子股份公司、
三菱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凯盛”已成为国内外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共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项目奖和
科技成果奖近百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多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30多项,科技贡献率高达70%以上。
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数十倍增长,连续多年身全国工程总承包和
项目管理企业50强和勘察设计企业100强,跻身全球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成为建材行业唯一进入此行列的单位,并先后被国务院国资委和人事部评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安徽省先进集体”,被建设部评为“‘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集体”,系安徽省首批文明单位并保持这一荣誉至今。
我们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创新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责任型企业建设,努力向着“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加工制造、产品生产为一体,以建材技术为主导的具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科技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奋进。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