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草(学名:
火绒草属 leontopodioides (Willd.) Beauv.)是
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粗壮,为短叶鞘包裹,有多数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根出条,无莲座状叶丛。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粗壮,分枝短,为枯萎的短叶鞘所包裹,有多数簇生的花茎和根出条,无莲座状叶丛。花茎直立,高5-45厘米,较细,挺直或有时稍弯曲,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白色近绢状毛,不分枝或有时上部有伞房状或近
总状花序枝,下部有较密、上部有较疏的叶,节间长5-20毫米,上部有时达10厘米。下部叶在花期枯萎宿存。叶直立,在花后有时开展,线形或线状
披针形,长2-4.5厘米,宽0.2-0.5厘米,顶端尖或稍尖,有长尖头,基部稍宽,无鞘,无柄,边缘平或有时反卷或波状,上面灰绿色,被柔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棉毛或有时被绢毛。苞叶少数,较上部叶稍短,常较宽,长圆形或线形,顶端稍尖,基部渐狭两面或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厚茸毛,与花序等长或较长1.5-2倍,在
白背叶多少开展成苞叶群,在雌株多少直立,不排列成明显的苞叶群。
头状花序大,在雌株径约7-10毫米,3-7个密集,稀1个或较多,在雌株常有较长的花序梗而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长4-6毫米,被白色棉毛;总苞片约4层,无色或褐色,常狭尖,稍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异株,稀同株;
雄花花冠长3.5毫米,狭漏斗状,有小裂片;
雌花花冠丝状,花后生长,长约4.5-5毫米。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不或稀稍粗厚,有锯齿或毛状齿;雌花冠毛细丝状,有微齿。不育的子房无毛或有乳头状突起;瘦果有乳头状突起或密粗毛。花期7-10月,果期7-10月。
此种与
绢茸火绒草(学名:
火绒草属 smithianum Hand.-Mazz.)有时不易区别。此种通常雌雄异株;
白背叶常较低小,有明显的苞叶群;雌株常较高大,且常有较大的
头状花序和较长的冠毛,常有散生的苞叶。在雌雄同株的头状花序中常有多数
雌花和极少
雄花。
火绒草原产
欧洲和南美的高海拔地区,蒙古、
朝鲜、
日本、
俄罗斯、中国也有分布。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新疆东部、
青海省东部和北部、
甘肃省、
陕西省北部、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北部、
河北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以及山东半岛。生长于海拔100米至3,2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干旱草原、黄土坡地、山区草地、石砾地或湿润地。
在奥地利,火绒草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火绒草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火绒草的人都是英雄。从前,奥地利许多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只为摘下一朵火绒草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因为只有火绒草才能代表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关于
高山火绒草,奥地利有许多传说。人们相信火绒草可以指引那些采摘者们找到他们寻觅已久的花,但如果谁将花儿连根拔去,这个人将会坠入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