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艾镇位于
寿阳县北部,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为7699人。东邻
温家庄乡,南接朝阳镇、
南燕竹镇,西毗
平舒乡,北与解愁乡相接。宗艾镇的农业特色产业主要以仁用杏和旱垣西瓜、扫帚为主。历史上,宗艾镇在1948年属于寿阳县第七区,1955年成为宗艾乡,1958年划归榆次市宗艾公社,1959年划归寿阳县火箭公社,1963年恢复为宗艾公社,1984年改为宗艾镇。截至2020年6月,宗艾镇下辖7个行政村。2018年,宗艾镇有工业企业1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简介
寿阳县宗艾镇位于寿阳县城北部双凤山脚下,距县城十三公里。明末清初,是晋东闻名的商业活动的重要商业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晋中旱码头之称。全镇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3184亩,辖8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3000人,耕地面积36043亩,20个村民小组,4019户,农业人口11574人。镇内交通便利,榆盂、峪盂公路、石太客运高速铁路穿境而过。煤炭、石料等矿藏丰富,年发运原煤300万吨的铁路专运线已投入运营。境内有年工业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户,年产原煤100万吨、洗精煤120万吨、民用锅炉6万台、耐火材料5万吨、礼花30万标箱。
镇内煤炭、石料资源丰富。农业特色产业以仁用杏和旱垣西瓜、扫帚为主。宗艾养殖业发展较快,是全县重要的养殖基地之一。
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仁用杏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桂果面积6000亩。蔬菜、西瓜等比较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实施“大开放、大引进、大发展”战略收效明显。二00六年,全镇新上企业和技改项目概算总投资50082万元,当年完成18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60元,工商税收实现2100万元。硬化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户户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连续两年接受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杜玉林同志的视察。
目前,宗艾镇已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镇总体规划(2005——2020),两大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8户,依托丰富的仁用杏资源新办的双凤山庄食品有限公司即将正式生产。我们将以宽松的环境、一流的服务,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宗艾投资置业,成就事业。
下辖村庄
下辖:东蔚家庄村、西蔚家庄村、范村、尖山村、
下洲村、沟东村、任家店村、桑洼村、沟西村、尚家寨村、
小河沟村、羊头寨村、黄甲坡村、寨东村、寨北村、周家村、宗艾村、河底村、东光村、索马村等。
历史文化
宗艾镇历史文化悠久丰富,据史料记载,宗艾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时即设镇建制,当地有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的传说。
《寿阳县志》称:“宗艾,唐以前称马莲村,后称五槐树,以后改名宗艾”。宗艾民间传说,宗艾从汉代始,先后叫艾蒿嘴、马莲渠、五槐树、上艾、宗艾,五个村名都有较为详细的来历故事。早先居民均在不同年代从各百迁徙而来,仅镇政府所在地
宗艾村3000口人就有107个姓氏,源于9省77县。
宗艾曾是明清两代晋商东去
太行山、北进冀蒙人、西连
太原市,
陕西省的必经之地。是明清时期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素有“早码头”之称。据宗艾村现存“
龙口市”石门
碑刻记载,清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宗艾街市已具规模。由其是自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经
同治、光绪及至民国10年(1921年)的100年里,宗艾不仅是
寿阳县的商业中心,而且是
晋中市、晋北的物流商城,并且在燕(京)南塞北、
天津市、汉口等地还设有货栈。宗艾街市72行无奇不有,较大商号已逾百家。包括钱行24家,放帐铺7家,粮行8家,花布行24家,六陈行24家,糖纸颜料行24家,当行3家,京广杂货行7家,药店有8家,骆驼骡马店10家,饭铺7家等。至晚清。字号已发展到300多家(包括外地)。仅寿阳首富宗艾张业世就有字号28家。据光绪19年前重修瑞祥寺、圣母行宫等石核残片记载:屡年120家大商号捐银12622两。宗艾商号多为批零兼营。生意北面做到
绥远省、
包头市;东面做到
获鹿镇、
石家庄市、
天津市;东北做到赤峰、铁岭;南面做到
晋西南、汉口。并在
清代中叶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100多年中,形成了宗艾商业独创和利用的一种信用货币——克钱,对
寿阳县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百年的沧桑岁月,由于宗艾人的诚信经营,运筹有方,在对外交易中,形成了一股财团势力,被人称为“宗艾商帮”。长期的经商实践,“艾帮”积累了丰富经验、商业作用和市场竞争实力。比如到天津买货的时,卖主要价,“艾帮”敢于递价,加之交易量大,且恪守信用,取得天津商人的尊敬,在天津市场上取得了一定地位。在天津码头进货,也往往是“艾帮”到场方才开价。在与太谷商号的竞争中,也终归“艾帮”获胜。晋商故里的
平遥县、
祁县商号,也每年到宗艾兜揽汇兑生意。
艾商发达,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清末民国初期,
寿阳县出现了张、祈、李、孟、郝、聂、赵、王、闫十大富户,其中宗艾就有 户。这些富户在代代继承经商贸易的同时,在宗艾这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建筑。除宗艾镇河底、尖山、下洲、羊头寨、
范村、索马、寨东、尚家寨等村组散布着众多古建筑外,塔寺、阁、庙与街巷、店铺、宅院、龙口等天人合一的大量古建筑集中在
宗艾村60公顷的土地上,这在寿阳也是首屈一指。
据宗艾村70岁以上老人回忆,旧时的宗艾,上了“四贤坡”便可一眼望到宗艾村东南侧高点上的
魁星塔,亦称文昌阁。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元代,原为石结构三楼,后因战火烧毁,改为砖石结构。宗艾村外为
财神庙、文昌庙,分别与主干街道和
魁星塔相对应;南阁与北阁对应,自东北至西南约三里许,洞顶建玉皇宫、耳楼、;北门洞顶为
真武庙、钟楼等。村南建有观音庙、龙王庙;村西建有马王庙;村东北建有老爷庙;村东建有
苏州市神仙庙;各街巷叉口建有五道庙,每座庙前栽松植柳,庙内青碑
塑像,煞是风雅。
进入东阁,便是便是肃穆壮观的瑞祥寺。1947年11月3日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尹灵芝在此英勇就义。攀上数十米长的护栏下坡进入寺内,依次为天王殿(山门)、佛殿(穿堂殿)、
大雄宝殿、东西偏殿、垛殿(圣贤庙);在东西偏远尚建有白衣庵、善人居、厢房等;各个殿内
禅城区、佛像古朴逼真,壁画故事千姿百态;山门两旁为钟楼二楼;门前石阶下树有一对攀龙附凤数十米高的铁旗杆,金凤凰立于银盆斗上随风转动,此为上寺。
下寺为圣母行宫:大、小乐楼(戏台),在清宫两侧有大王庙、碑亭,东侧为观楼。在清宫前的石坡两旁又是一对规模造型与铁旗杆别无二致的
柏木旗杆。清宫与戏台间呈自北向南倾斜状,诸多大槐树对称、有序地长在戏场两侧,树枝交相搭界,犹若天然神棚。小乐楼与清宫斜对,与天王殿正对,打开山门恰与佛殿、
大雄宝殿对峙,奇妙的是整个东楼造型独特,上下左右通体为
青石雕建,纯无一钉一木。整个瑞祥寺建筑布局严整,结构精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插飞挑脊,五脊六兽,琉璃构件,红橙黄绿,色彩富丽,挑檐八角吊挂风铃,寺内
松柏常青,香火不断。据说战争年代,寺内曾住过一个团。
站在村东北高处,可望全村大貌,宗艾不仅从东到西在长达二里之余的街市上繁花似锦,而且在东西南北中的侧街上也是店铺毗邻,且分段建有麻河池,主街似龙行,侧街像龙爪,弯弓有致,首尾兆吉,古人多涵蓄水源,宣池地气,在街东、中、西建有五处大麻河池,池边
垂柳辉映。西麻河(小西湖)以玉带桥相隔为龙眼,
龙口市以条块巨石筑门,且与排洪石坡为槽,每逢雨后过水,村民皆去龙口看景(瀑布)。古时有君对此叹曰:“头摆西北尾甩南/五六麻池映天蓝/若遇下雨水满街/龙口吐雾浪滔天”。
村内现存有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建筑的民居豪宅。
宗艾村的民居几乎都是由一组组四方的线条组成。所有的建筑又都是眼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对称铺展开来的。据查证,宗艾旧时超过1000平方米的院落就有七、八座。建在村中心的赵氏大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而村东关的
张姓一族,建筑占地面积近30亩,现保存完好的二集堂原为晋商“宗艾帮”首富
张曰士所建,三进大院有正厅五间、过厅五间、配房十六间、册院十五间,建筑面积上千平方米,典型的“五脊六兽、怀中揽月”传统建筑格调,宅间院深,砖用
柏木刻,精美绝伦,镂空勾栏,实属罕见。建于清
咸丰年间的照壁尚有时任
大学士祈隽藻所提的“英声茂实”四字,为古代建筑之精品。村内走街串巷,现时随处可见高大气派的民居门脸,大门顶部书写着“松竹茂”“德圣贤”等各式砖雕文字,既包含着多种寓意又显现出商家文明。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7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