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金,男,1965年1月生,
汉族。198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88年南京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进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工作,1997年定为副教授。200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个人荣誉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科研简历
曾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作为参加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大洋环流。已发表论文20余篇。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获国家公派资助在
澳大利亚的CSIRO海洋研究所访问1年。
发表的论文
1. 胡瑞金,1991:
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月
降水分布的预报。气候学研究-统计气候学。么枕生主编,
气象出版社,134-139(总191页)。
2. 胡瑞金,刘秦玉,1992:
台湾海峡地区海面风场数值实验与数值模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22卷,第1期,19-28。
3. 胡瑞金,
周发琇,1997: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第27卷,第3期,282-291。
4. 周发,陈咏华,胡瑞金,何伟健,1997:
南海表层海温信息的分析。海洋学报,第19卷,第5期,29-34。
5. 胡瑞金,周发琇,1998: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研究(1)--理论分析。海洋学报,第20卷,第1期,25-32。
6. Hu Ruijin, Zhou Faxiu and Liuqi, 1998: Effect of advection,turbulence and radiation on formation of seafog---a theoretical analysi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17(2), 255-276.
7. 潘爱军、刘秦玉、胡瑞金、王韶霞,2000:北太平洋副热带区域海流的准90天振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2卷,第1期,18-24。
8. Wang Q., Liu Q. Y., Hu R. J., Xie Q., 2002. A possible rol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ENSO cycl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1(2), 217-226.
9. 胡瑞金、
刘秦玉,2002:
热带海平面高度年变化与季节内变化特征。海洋与湖沼,第33卷,第3期,303-313。
10. Wang Q., Hu R. J., A. Zaklikowski, 2002: Variabilities of surface curren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1(2), 130-134.
11.
孟祥凤、
吴德星、胡瑞金、兰键,2004:
印度尼西亚贯通流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科学通报,第49卷,第15期,1547-1555。
12. Meng, X. F., Wu D. X., Hu R. J., and Lan J., 2004.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Indonesian throughflow and its mechanis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 2058-2067.
13. Meng X. F., Wu D. X., and Hu R. J., 2004. Preliminary study on decadal variations of Elnino-associated adjustmen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rmoclin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3(3), 415-426.
14.
孟祥凤、
吴德星、胡瑞金,2004。
印度尼西亚贯通流变化特征与机制。《中国物理海洋学现状与进展》。
15. Hu R. J., Liu Q. Y., Wang Q., J. S. Godfrey, and Meng X. F., 2005. The 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and it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2(2), 220-229.
16. Hu R. J., Liu Q. Y., Meng X. F., and J. S. Godfrey, 2005.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ST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2(3), 451-462.
17. 胡瑞金、刘秦玉、孟祥凤,2005:北印度洋的热收支与经向热输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5卷,第3期,363-369。
18. 武术、
刘秦玉、胡瑞金,2005:
热带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海面风与海面温度年际变化整体耦合的主模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5卷,第4期,521-526。
19. 胡瑞金、刘秦玉、武术,2005:北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5卷,第5期,697-702。
20. Li Chongyin, Hu Ruijin and Yang Hui, 2005.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2(5), 617-624.
21. Hu Ruijin and Liu Qinyu, 2005. A heat budget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SST variations for the regions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4(4), 167-175.
22. 胡瑞金、董克慧、
周发琇,2005:
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的数值试验。(投“海洋科学进展”,印刷中)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及其形成机制”(40276009)。参加者。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太平洋印度洋ENSO模同
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40233033)。子课题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热带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与热收支研究”(40576006)。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