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村
福建晋江市龙湖镇下辖村
李儇中和五年(公元885年),唐朝中央政府官员秘书丞施典随同乡河南光州固始县县史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率领义军南渡福建省,于次年攻占泉州市等诸地立下赫赫功勋,施典为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开国功臣之一。施典为闽国开国立下赫赫功勋而受闽王王审知分封为龙湖伯,赐封地于今晋江龙湖一带,施典择居晋江龙湖“牙水”(阳溪入海口,词出《钱江家谱》)之右,因前(北面)临阳溪,东频海湾,取村名为钱江,亦称“前港”。
历史沿革
前港村,解放前称钱江村,包括二十五个施姓村,如坑尾村、石厦村等,作为钱江施姓家族的总称,前港为钱江施姓的母村。解放后,为了便于管理,政府将前港分为二十五个村,前港为第十区,属龙湖管辖,叫前港乡。1955年实行合作化,成立初级公社,最初为五个,后扩大为8个,1957年,成立高级公社。后取消区、乡制度,前港改为生产大队,1989年,龙湖乡由乡改为镇,前港生产大队改为前港村。
地理概况
位于龙湖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东南与深沪镇交界,东临深沪湾。辖前港、前港新乡市2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前港。公路连接泉州市至金井公路。钱江,现改名为“前港”,位于泉郡首邑晋江之南,为闽南地区三角要地之一。钱江物产丰饶,人丁旺盛,乡侨名流遍及台、菲、港、澳和东南亚诸国。整个村共划分为前港、新乡两个自然村,共计人口8000余人,海外人口5000余人,常住人口2500人,面积1.5平方公里。它地处交通要道,东枕沿海大通道,西襟龙湖镇区,南接晋西南四镇、省306道,化挹宝盖山,距誉称小香港石狮仅八公里,可谓形尽东南之美,名扬四海。
历史人文
沿着历史的记忆,追溯道一千一百多年前,先祖唐秘书丞施典千里迢迢跨越吴山,横渡江海,从河南光州固始南渡泉州晋江海口,聚居钱江的情景,先祖传人遍布神州内外,人文渊数,子孙繁衍,奕奕赫赫,而今从钱江派支配四方的施式宗亲已达数十万人。如今,一代又一代的钱江乡亲秉承先祖之夙愿,以发展教育、振兴家园为己任,早在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海外乡贤与家乡名流合力共同启创尊道学校,教育家乡子弟,培育英才。这百年来,尊道学校人才辈出,笃学纯修:有为创办尊道学校奔走海内外的清朝秀才施学贤、施硕谋堂兄弟;名噪士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施议对博士、厦门大学施鼎汉教授;2013年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折桂三项单项奖冠军的泉州市旅游形象大使施珊珊女士;菲律宾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总统中国特使、上好佳(国际)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施恭旗先生;主掌乡土风俗礼仪文化长达五十余年之久的施教祝先生;为尊道学校奉献一生的老教师施家魁老师;身经百战,为祖国解放立过战功的施学忠先生,厦门警备区副政委施志雄上校,海军学院教官施聪辉大校等一大批祖国官员,有像施学顺、施教明、施教焕、施学慨等省级政协委员10人,原省级政协委员4人。
钱江乡贤有着传统的慈善情结,“惟桑与梓,必恭敬止”是中华民族传颂千年的古训,所以,每一位远离故土的钱江赤子,当他在业绩上有所成就时,都会毅然地报效家乡。多年来,各地乡侨斥巨资支持家乡兴办公益事业:1979年已故旅菲侨亲施家约、施学竖等老一辈侨领,发动广大乡侨捐资百万,用于尊道学校筹建新校园;1989年,在尊道学校八十周年庆典上,又捐献200多万,作永久性教育基金;在2009年百年校庆临近之际,旅菲爱国华侨施恭旗先生捐资73万建设尊道小学橡胶体育场,企业家施志坚先生捐资29.5万重新装修学校外观,旅菲前港同乡会捐资30万改造学校大门,还有许多华侨踊跃捐资支持学校教学设施的改善,使这所百年老校旧貌换新颜。
村容村貌
改革开放30年来,前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热潮高涨,新建设的清清溪大道、延伸至覆盖全村水泥大道,以及竣工通往沿海大通道的“东方”大道已达一万多平方米。新建的村委会大楼、钱江施式大宗祠、老人活动中心、门球场、灯光球场、村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历历在目,不胜枚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生息于斯的钱江乡亲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侨乡,将更加美丽迷人!
文物保护单位
钱江施氏大宗祠(前港施氏族庙)
钱江施氏大宗祠坐落于晋江市龙湖镇前港村,坐西朝东,三开二进,抬梁木构架,歇山顶屋面,总高12米。宗祠正面墙为花岗石石,古朴庄重,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皇宫起”,闻名遐迩,是泉南名祠,于1999年6月被晋江市列为第三批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钱江施氏大宗祠始创于赵扩嘉定十四年(1221年),距今已近八百个春秋,钱江施氏大宗祠为钱江施氏开基始祖闽国开国功臣之一的施典之八世孙施云卿(字:梦悦)提倡首建,得到钱江施氏本族兄弟的支持,同心协力而创建,首奉始祖施典遗像为春冬祭祀,编修族谱,叙述祖先源流世序,祖德宗功,历代明贤之事迹尽载入族谱。经岁月更迭,风侵雨蚀,曾数次重修,1990年旅港世界临堂施氏总会理事长施家宗先生捐资翻修后屋面,并开创祖为晋主作准备,1994年又再修缮,先后有八次斥资修。为千秋计,前港村两委偕老人会于1999年召集钱江施姓25村宗族共襄盛举,再次发动海内外宗亲,在香港前港同乡会创会会长施学顺先生的积极倡议下,海内外乡亲计捐资350万元人民币于2002年农历三月初五动工,对钱江施氏大宗祠进行一次全面整修,2003年八月初四竣工,历时17个月,如今宗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大帝御赐的“十世簪缨”题字高悬于正堂正中,“四代一品”等匾额高悬聂氏宗祠中堂两旁,“中秘之光”大匾在前堂之上向人们诉说着施典与其子孙后代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丰功史记与辉煌。
真如殿
真如殿地处于具有悠久历史的闽南地区著名侨乡钱江村境内,钱江村财物富庶,人文荟萃。其先人为庇佑子孙繁衍,里外平安,早在北宋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九月,由钱江施式五世祖亮公倡议,于村落东郊兴建此殿,拟为家庙,乃供奉真武大帝,命名“真如殿”。
弹指八百多年,殿宇曾经沧海桑田,数度毁复。南宋赵昀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二月,钱江八世祖,开禧乙丑科进士梦说公捐奉重修。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八月,乡绅春寿公捐金修葺。隆值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腊月,庙祝迭山道长募缘修之。明世宗嘉靖(1521 年~ 1566年在位)年间倭寇侵扰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真如殿为倭寇所焚毁,钱江施氏宗族子弟为保卫真如殿惨遭倭寇杀戮。迄朱翊钧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乡耆建阳君率诸善施,请庙主厥事重修。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十月,乡耆益智君等鸠金恢复旧构。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山洪海涨,宝殿塌。之后,民国事故浮沉,复修未果。
一百五十年来,“十世簪缨”之钱江族人,目睹殿宇毁废,心急如焚。曾有诸多乡老豪杰为之奔走呼告,但当时正逢乱世,重建宝殿,难以奏效。
直至共和开明盛世,乡贤族彦,鼎力支持。先行向政府书面呈报,恳切要求重建真如宝殿。终于公元1998年3月获得批准,钱江真如殿古遗址成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年下文立碑。尔后海内外乡亲达成共识,决定按宋代风格复建。是年开始筹款,然恰遇东南亚金融危机,族人虽有热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幸于公元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前港同乡会成立,2001年由香港晋江前港同乡会创会会长施学顺出面倡议并带头乐捐,既有菲华、香港、澳门、大陆等乡贤及诸信徒积极响应,募捐此道观择地重建资金人民币近千万元。于2004年再度复工,2006年正月初三竣工重光。
于是一座气势宏伟、雍容典雅的真如殿岿然 力在人杰地灵的东海之滨钱江村。这是海内外乡亲返里寻根祖,进行文化交流,统一中华民族大业,共谋社会发展之盛世;也是乡邻信徒进香祈福,寄托宗法信念,参修道德之善举。钱江真如殿因灵光普照,自宁朝以来与东石石佛寺、宝盖山虎寺、金井西资岩齐名,并称闽南地区四大名殿。
唐朝秘书丞、五代十国闽国开国功臣钱江施氏开基始祖典伯墓
施典墓位于今前港村、后宅村、棣头村、中山街四地交汇处,晋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古墓葬保护单位。传说典伯精通风水,在他临终之前于钱江西面亲选墓葬地,他告诫子孙:本伯选此处为墓地,观四周草木皆亡,唯中心之地禾本科杂草繁茂、鸟虫鸣啼、生机勃然,以此中心之地葬本伯必可庇荫子孙十世为官、四代官居一品,这就是前港村施氏先祖十世为官、四代官居一品的传说。
施典逝世于五代十国闽国,以伯爵(施典生前被闽王王审知封为龙湖伯)礼仪葬于钱江之西。墓地历经千年,钱江施氏宗族多次修善,由于地区经济经一步发展进程,为保护其墓地免于被破环,如今墓地外围已建起围墙。
下属单
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治安大队、共青团、妇联、钱江施氏宗亲会、尊道小学校董会、前港村爱心慈善援助站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概况
历史人文
村容村貌
文物保护单位
下属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