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世杰,男,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所长。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湖泊科学》、《山地科学学报》、《海洋与湖沼》、《热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等杂志编委。
个人简历
1970年参加工作;
1978.09—1982.07,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
1982.08—1985.06,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自然地理学专业;
1993年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自然地理学专业;
1990-1991年作为合作培养博士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1985-1996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从事冰川沉积、冰川地貌、湖泊沉积和环境变化研究,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所计划外事处处长;
1988年,波兰波兹南密契凯维茨大学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1994年,评审为研究员,后报中科院特聘研究员;
1997.03,调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
2001年,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日本大学访问教授,合作研究;
2002年,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资助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教授,合作研究;
2003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合作研究;
1997.06—1998.0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科技处处长、所长助理;
1998.08—2000.10,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2000.11—2001.10,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2001.10—2004.11,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南京分院副院长(兼)、党组成员;
2004.11—2009.08: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2009.09—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
研究方向
1、湖泊沉积与环境;
2、第四纪沉积与环境变化;
3、湖泊环境与全球变化。
业务成就
长期从事于第四纪沉积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作为主要骨干曾参加八五国家攀登计划研究项目、九五国家攀登计划研究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参加和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和中科院重大项目研究以及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参加撰写出版专著7部。曾先后到波兰挪威丹麦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蒙古、巴基斯坦等国进行访问、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与湖泊变化的考察研究,提出青藏高原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应把高山冰川、冰缘和盆地湖泊沉积变化联系起来互相补充验证的构思,重建高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规律,建立了我国西部高山高原末次盛冰期从早期的冷湿气候到中期的冷干气候再到后期的温干气候的变化阶段新观点,发现并提出全新世早期气候冷期的冰进证据,并被后来的冰芯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所证实,补充和完善了全新世期间气候变化序列,并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规模、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中国西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在青藏高原钻取数支连续湖泊沉积岩心,进行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建立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在西昆仑山地区首先发现末次盛冰期早期出现湖侵期(高湖面时期)的沉积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证据,并在海拔4840米的沉积盆地中钻取57米长的连续湖泊沉积岩心,进行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建立了24万年来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其结果再次证实所提出的观点,并揭示出高原湖泊沉积序列对高原构造事件和气候演变具有敏感的响应记录,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沉积岩心记录。在高原东北部若尔盖县盆地发现了3万年来该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事件的地质证据,提出了多次气候冷暖变化过程及时间序列。对青藏高原湖泊的考察研究,首次在我国发现温跃层与化跃层同时并存的半混合型湖泊,这对我国湖泊物理分类以及湖泊环境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荣誉
1992年,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1995年,获中科院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星野外工作先进个人奖;
1998年,获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
199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0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
参考资料
李世杰.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14-12-30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研究方向
业务成就
获奖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