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飞是指没有飞行资质,没有提出飞行计划申请,或没有经过空域使用申请与报批的单位或个人,使用无人机从事相关作业活动或其他活动的违法飞行。
无人机的飞行活动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得到
中国民用航空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二是无人机的驾驶员或操作员具有合法有效的飞行驾照;三是必须向军民航空管理部门申请飞行区域和飞行计划,批准后方可飞行。黑飞可能干扰航空器飞行、侵犯他人隐私或造成其他安全风险,在中国,任何未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许可的飞行都是不允许的。
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此次修订草案作出多处修改,增列数种应予处罚的行为,其中包括考试作弊、无人机“黑飞”等。
出现背景
截至2017年,我国无人机规模超2万架,但全国拿到无人机驾照的人数仅为1万人,半数无人机都处于“黑飞”状态;以新华网无人机队为例,自2015年成立以来,新华网在通过无人机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在培养专业的航拍以及飞手团队,努力开启中国网络新闻报道的“飞行模式”。
通用航空业的发展
无人机飞行尽管存在安全隐患,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人机正在融入更多应用领域,代替人们进行空中作业。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一方面降低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竞争。从军用无人机到工业级无人机,再到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的服务类型日益丰富。
市场利益
我国的无人机行业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达到50%以上,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无人机这块“大蛋糕”也吸引了部分互联网企业和媒体的加入。民航部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4起,2016年猛增至23起;2017年以来,此类事件更加频发,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人机应用现状
交通领域
在交通领域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图像进行违法行为取证、交通流量监测、目标跟踪以及声光提示等,并且在一些堵车高峰地段,可以利用无人机对交通路况进行安排指挥,舒缓交通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交通警察的工作量。
建筑领域
无人机航拍可以在更好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拍摄,通过后期的内业处理,将事物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给人以更好的视觉效果。在房屋建设的期间,可以利用
无人机对建筑物进行拍摄,并通过无人机摄影技术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建立,得到清晰、直观的模型,便于甲方人员的验收。在施工期间,对所建立的建筑模型进行专业性的检测,可以更便捷地检查出建筑物的不足与需要修改之处,大幅度减轻质检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准确率。
防灾救援领域
在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周边地形会遭受破坏,导致工作人员不能直接进入灾区进行调查,此时,无人机的优势就可以显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可以人为地对区域进行巡查,将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无人机航拍,通过内业处理建立三维模型,在模型上加入力学性质进行实验模拟,探寻发生灾害的阈值;后期还可以配合一些监测仪器与设备,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航道巡查领域
航道的巡查一直以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一次航道巡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可以使用
无人机进行拍摄查询,无人机将航遭情况拍摄传回,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仪器接收端观察,并将需要抢修、修补的地点进行记录,后期联系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补救即可,为航道巡航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人力消耗。
法律规范
无人机定义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于2016年7月发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称作无人机,其定义为“是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
飞行条件
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
无人机类别
管制空域
飞行申请
无人机的飞行活动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得到
中国民用航空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二是无人机的驾驶员或操作员具有合法有效的飞行驾照;三是必须向军民航空管理部门申请飞行区域和飞行计划,批准后方可飞行。
飞行规则
以上内容来自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本条例计划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法律监管现状
无人机监管难度大
造成无人机监管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具体适用无人机规制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使监管主体不明确,不同文件中有不同规定,监管主体到底是民航部门还是空管部门,存在争议;同时,在申请飞行计划时,由于规定限制较多,获得审批比较困难。
无人机“黑飞”法律性质存在争议
主要原因是上位法的缺失,我国《民用航空法》中关于无人机“黑飞”仅规定了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和飞行管理,并无针对无人机的具体适航规定和飞行规定,在通用航空一节中也并未提到有关无人机的相关规定。在《
刑法》中依旧未明确无人机“黑飞”的法律性质,因此,上至民航法规下至具体法律法规,均未对无人机作出具体规定,也就不能明确无人机“黑飞”的法律性质。
无人机“黑飞”责任承担主体不清
如果无人机的“黑飞”行为是由单位指派员工进行的或委托他人实施的,构成违法或犯罪时,单位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实践中存在责任承担主体认识不清的问题。2015年出台的《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第43条中规定,“坚持‘谁违规谁担责’的原则,低空违法违规飞行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追究当事通用航空单位或个人责任”。2016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第四条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飞行,由组织单位和个人负责实施,并对其安全负责”。上述规定明确了实施无人机“黑飞”活动的单位如果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无人机进行“黑飞”的空域性质不明
无人机“黑飞”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域内进行的。空域,又称空气空间,作为地球陆地和海洋上的空气空间,是航空器进行空中航行的活动场所,空域也可定义为地球表面以上可供航空器运行的一定范围的空气空间。
《
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办法》第3条明确规定:“空域是国家资源”,空域是国家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我国国家所有在法律上应被理解是全民所有,全民所有应是公共所有即公有。个人应遵守国家出于各种利益的考量规定的空域使用条件,有限制地使用空域,国家也应在充分保障空域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个人充分使用空域的自由。
国际法律监管现状
美国
早在1990年,美国就准许无人机进入国家空域系统,之后随着民用无人机数量的增加,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开始建立一些监管手段,并于2007年下令禁止无人机用于商业用途,2011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颁布了328号文件,该文件规定无人机应表现出与载人航空器同等的安全水平,满足政府关于飞行和飞行设备的相关规定。
上述规定对于以娱乐为主的操作者,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能超过400英尺(约合122米)和飞行速度最高为每小时100英里的前提下,已无需考取无人机驾驶证,只需通过FAA准备的操控无人机的特定知识测试,即可获得无人机驾驶资格;对于商用无人机的操作者,在有持证人员的监督和遵循无人机飞行高度和速度的限制的前提下,也支持无证操作。
英国
2013年,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局
民用航空管理局规定,无人机重量不得超过20千克,必须在驾驶员直接视觉范围内,不得飞入繁忙航道150米范围内和人以及交通工具50米范围内,也不得用于商业活动,该规定与英国2009年《空中航行规则》对无人机的规定是一致的,英国现行2016年《空中航行规则》关于无人机也沿用了该规定,任何使用小型无人机的人都需遵守现行规则。
南非
2014年4月,南非民用航空局宣布,将取缔在南非领空内非法飞行的无人机。南非民航局同时表示,他们没有授权任何现有无人机进行非法飞行。若违反法规,无人机的驾驶员将面临罚款50000
南非兰特或判刑10年。
2015年,《南非民航条例第八修正案》重点关注无人机的安全方面,要求无人机在没有南非民航局批准的情况下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20米,不得距离人或人群小于50米,严格禁止无人机接近有正式航道的载人航空器,无人机驾驶员的所有飞行活动必须被记录航行日志上,以及公共道路不得用于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等。无人机操作者必须持有由民航局批准的驾驶执照(有效期12个月),同时要求任何事件都应该向有关部门报告,特别是造成严重的损害和伤害的事件。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民航局对民用无人驾驶小型航空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在哥使用无人机前,须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根据哥伦比亚法律,禁止在哥伦比亚总统府、各国驻哥机构1.8公里半径范围内,以及军警驻地、监狱等场所上空使用无人机。哥国首都
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紧邻总统府、国会等哥政府机构。(截止至2024年5月29日)
黑飞危害
影响空防安全
2018年2月7日,中部战区某雷达站警报声骤然响起,中部战区联指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指挥战机迅即飞往事发地点查证,又联合河北警方展开行动,罪魁祸首是一架固定翼无人机,该严重扰乱空中管理秩序,导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最终,唐某、金某等4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侵害地面安全
无人机飞行容易受复杂电磁环境干扰影响,飞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失控坠落,造成安全事故,甚至严重影响公共安全。
潜在暴恐威胁
无人机本身具有一定载荷,稍加改装就可以成为攻击性武器,如果监管不力,会对国家空防安全、重要目标安全、保密安全等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
威胁航道安全
借助无人机在机场周围违规拍摄飞机起降,及违规飞行对飞机有着较为严重的隐患,假设无人机卷入飞机发动机里面,后果是无法预想的,2014年至2016年期间,无人机与大型客机危险接近、
撞击事件一共达到24起,其中2014年1起、2015年9起、2016年则达到了13起。到2017年,短短4个月发生相关事件的数量就接近之前的数据总和。
侵犯隐私
2015年,某偶像女团在塞班岛进行MV拍摄的过程中,一个不知身份的男子借助无人机拍了一组该女团换内衣的照片,进而造成女团照片泄露,个人隐私被侵犯。某国家一名女性在家换衣服的时候,发现窗户外面刚好有一台有摄像机的无人机对准自己。其害怕自己被人偷窥,即刻报了警,且警方已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被间谍利用
无人机具备体积小、容易飞行、可以携带一定质量的物品、可以捕捉高度清晰的图像、有效减小了不法分子用无人机来犯罪的风险及成本,变成了不法分子与近期的恐怖分子作案的有力武器。无人机能够被恐怖分子使用来携带炸药,攻击核心领导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现如今无人机发展迅速,该技术持续优化更新,除去被不法分子借助来抢劫与盗窃以外,还可能会被用来运输毒品,进行恐怖袭击等。
相关事件
迫使民航改线
2014年10月22日,北京一航空科技公司的郝某、乔某、李某3人,在没有航拍资质、未申请空域的情况下,操控展翼2.6米,机身长2.3米,高约60厘米的无人机进行航拍测绘,造成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军队出动直升机迫降的后果。2015年4月13日,郝某等3人三名员工因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被平谷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2018年2月7日,在唐山市
古冶区,陕西某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唐某、北京某航空有限公司郭某等4人在没有航拍资质、未申请空域的情况下,操纵一架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升空约1000米高度,对矿区进行地形图航空测绘;郭某等4人的行为造成中部战区派出多部战斗机、雷达、车辆进行查证,并导致华北地区民航多架次航班延误或被迫修改航线;中部战区与当地警方及时控制了这4名无人机操作人员,当场缴获无人机两架。9月,唐山市古冶区人民法院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4人期徒刑1年,缓刑1年。
非法破解无人机程序
2023年4月,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破获全省首例无人机系统破解禁飞限飞限高程序案件;嫌疑人张某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刷写某品牌不同型号无人机累计25台,使飞行器无法正常实现识别功能,突破限高、禁飞区限制。涉案金额达12000余元,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目前,张某已被采取
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2022年11月,林某擅自在涉案地附近空域,操作自己组装的无人机进行拍照测绘,被空军雷达监测识别为异常空情。军队有关部门组织空地多支力量及装备参与查证处置,损耗了大量国防战备资源,经评估,损失费用共计12万余元。2023年12月,廊坊中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宣判,判决被告林某以及某测绘公司赔偿国防战备资源损失12万余元,并通过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旅哥中国公民被拘押
2024年6月18日,中国驻
哥伦比亚使馆发文表示,一中国公民因违反当地法律法规在哥伦比亚总统府空域操控
无人机被当地警方拘押,并提醒广大旅哥中国公民,注意使用无人机地点,严格依法依规使用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