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荷兰人》(
德语名:Der fliegende Holländer)是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一部三幕浪漫歌剧。该作品于1843年1月2日首演于
德累斯顿,演出时长约2小时30分钟。瓦格纳根据德国诗人
海因里希·海涅修改的一个古老传奇故事改撰脚本,歌剧的核心是大海。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最初将《漂泊的荷兰人》构思为一气呵成的独幕歌剧。出于部分实际原因,他后来将剧情分割成了更为传统的三幕结构。因此这部歌剧留下了两个不同的演出版本,第一个版本没有停顿,通篇演奏;歌剧的三幕通过间奏曲相互连在一起。第二个版本在演出时分成三幕,幕与幕之间有停顿。国家大剧院版《漂泊的荷兰人》首演于2012年。2023年11月22日再度上演,主创团队是歌剧导演
强卡洛·德·莫纳科为核心的班底。2024年4月10日至14日,
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漂泊的荷兰人》迎来第三度演出。
创作背景
《漂泊的荷兰人》的故事源自一个古老的北欧传说:永不靠岸的幽灵之船、注定漂泊的荷兰船长、背负着命运诅咒的英雄、等待着爱情的救赎,最终在奋不顾身的牺牲后获得永久。这部传奇歌剧是理查德·瓦格纳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时期的第一部代表作,也是他向“乐剧”改革迈出的第一步,音乐与歌词均由瓦格纳本人独立创作完成。1839年6月27日,理查德·瓦格纳和妻子明娜·瓦格纳乘坐的
商船“特蒂斯号”在海上遭遇强烈风暴袭击,他们一度以为自己将就此葬身大海。惊心动魄的真实感受促使瓦格纳结合流传已久的北欧传说“被诅咒的荷兰人”的命运悲剧,创作出了这部波澜壮阔的浪漫主义神话史诗作品。无论在音乐、戏剧抑或是乐谱与剧词方面,这部歌剧中都明显体现出了理查德·瓦格纳对德奥歌剧传统的充分继承以及对崭新艺术理想的初步尝试。
剧情简介
茫茫大海上漂泊着一艘红帆黑桅的阴森可怖的船,船长荷兰人由于受到魔鬼的诅咒,穷其一生都要在海上流浪,每隔七年才能上岸一次,只有遇到一位真心爱他并肯为他牺牲的女人,他的流浪生涯才可能终止。
又一个七年的轮回开始了,荷兰人在挪威海岸靠岸。挪威船长达兰德美丽善良的女儿珊塔从小就听说荷兰人的传说,一直对他充满同情并产生了爱意,她坚信可以给予荷兰人不朽的爱情从而使他获得救赎。但是,还有一个名叫艾瑞克的青年也钟情于珊塔,碰巧有一天当他对着珊塔倾诉自己的爱情时,被荷兰人听见,忧伤而绝望的荷兰人想到自己这次必又将遭人抛弃,于是决然而去。珊塔急忙追赶,她挣脱了众人,跑到海边的悬崖,纵身跳入海中。荷兰人的船沉了下去,海水涌起了高浪。
第一幕
挪威海岸外的海面上巨浪滔天。达兰德船长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将船驶进了中途一个起保护作用的港湾中,拯救了自己的大船。家乡的海岸近在咫尺,可暴风雨仍然在捉弄着他。正在返回故乡的水手们已经明白,自己渴望中的港口乃至安全的家园就在眼前,可晴朗的天空再次风云突变,他们离港口还有七英里。
达兰德让他那些筋疲力尽的水手去休息,然后把守望的任务交给舵手。他们现在位于桑德威克湾,情况已经不再危急。
暴风雨渐渐平息了下来,舵手也极度疲倦,他试图唱一首水手之歌《可爱的南风啊,你刮吧!》来保持清醒,但睡意最终还是战胜了他。浪涛神秘地涌起,天空亦趋阴暗,一艘漆黑的船像幽灵一样突然从黑暗中出现。只见它张着血红色的船帆直接向达兰德的船靠近,然后停靠在旁边。四周重又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中。
不一会儿,人们看到了一个阴森可怖的身影:这艘神秘船的船长上了岸。他在一首充满绝望、冗长的独白中透露了自己的命运:整整七年他才能上岸一次,四处徒劳地寻找一个家乡,寻找着解脱;当他始终寻找不到时,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找不到一座坟墓,永远无法死去。”当他与海盗们相遇时,就连海盗也躲避着他。他最后的希望只有上帝的审判日,也就是所有死者都复活的那一天,只有到那时他的漂泊岁月才能结束。
达兰德喊叫着重新来到了甲板上,严厉训斥那已经睡着的舵手,因为舵手根本没有注意到旁边那艘陌生的船。舵手按水手们的习惯赶紧向旁边的船大声问候,但那艘幽灵般的船上没有任何动静。不过,达兰德这时已经发现了那位船长,船长介绍自己为“荷兰人”。他们相互交换了几句客套话,荷兰人几乎立刻直奔主题:他请达兰德款待他一晚同时给他看了自己无限的财富,准备用来支付他。达兰德惊呆了,他的贪婪之心立刻被唤醒,随即邀请这陌生人与他一同回家。荷兰人继续问道:“你有女儿吗?”达兰德虽然颇感意外,却被金钱和珠宝迷惑住了,告诉他自己有一个女儿,可以给他当妻子,尽管猎人埃里克在爱着她。不久,仿佛
幽灵螳螂下了指令一样,风再次突然刮了起来。盼望已久的南风使劲地吹着,两艘船一前一后地动身,以便今天就能赶到达兰德家乡的港口。
第二幕
在达兰德家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少女们正用纺纱和唱歌来消磨时光,她们在等待着返回故乡的水手。不过,她们又好奇地注视着达兰德的女儿森塔,她站在一旁,再次奇怪地突然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她久久地凝视着墙上一幅巨大的画像,上面画着一个怪异的水手。森塔的保姆玛丽没有能引开她的注意力。她生硬地禁止森塔演唱那首关于漂泊的荷兰人的叙事歌,尽管森塔再次为此恳求她。
少女们停下了纺车,一起围到森塔身旁。森塔独自出神地唱出了那首可怕的叙事歌:那位水手命中注定要永远在暴风雨中航行,只有一个对他忠贞不渝的女人能够解救他。正当森塔表示自己愿意充当过位救星将荷兰人从罪孽中解脱出来时,她的恋人埃里克走了进来。他已经看到了达兰德的船,玛丽和其他少女立刻满心欢喜地忙碌起来。不过,埃里克拦住了森塔,央求她,郑重地请她兑现与自己结婚的庄严诺言,但这最终还是变成了徒劳的尝试。她避开他的冲动要求,反而将他领到了那幅画像前。埃里克警告她,并且给她讲述了自己做过的一个梦,他说自自己在梦中见到森塔第一次与荷兰人相见。她听到这里便不停地打断着他的话,而他则仍然在补充着想把话说完。埃里克绝望地走了出去,听凭自己那可怕的、带有暗示的梦变为现实:门口出现了荷兰人和森塔的父亲。
达兰德显然是将这位陌生的水手当作森塔的未婚夫介绍给自己女儿的,但他不久便发现这两个人谁也没有注意自己。他们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对方。达兰德悄悄退了出去,将她交给了她自己的命运。
“仿佛穿过逝去的日子这道迷雾”,森塔在荷兰人的眼中就像那要要拯救他的天使--森塔,他早就认识的森塔。她许诺将至死不偷爱他。
第三幕
在北方明亮的夜晚,水手和少女们正在快乐地为重逢而欢庆。他们在唱歌、跳舞。达兰德家附近的港口并排停靠着挪威船和荷兰船,其中一艘灯火明亮、热闹非凡,另一艘自然阴森可怖、死气沉沉。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试图把荷兰水手手从他们的船上吸引过来,但没有成功。欢庆的场面达到高潮时,天空和海面突然少变暗。大家听到那艘可怖的船舱中传出了阴森森的歌声以及刺耳的嘲笑,然后一切重又陷入寂静。
森塔跑了过来,后面跟着陷入绝望的埃里克。他提醒她,她曾经那么真诚地爱过他。荷兰人悄悄走近,惊愕地偷听到了埃里克的最后几句话,随即吹出刺耳的哨声,向他的手下发出起锚的信号。然后,他最后一次转过身来面对着森塔:“我不再信赖你,我不再信赖上帝,你要知道这命运,我将永远保护你。”他的命运就是永远被打人地狱,数不清的牺牲品都经历过这样的命运。森塔并没有当着上帝的面发誓要忠诚于他。
水手们已经像幽灵般飞快地把船准备好了。荷兰人闪电般的上了船,船转眼间就驶进了大海。所有围观的人都想拦住森塔,可她抖脱了出去,冲着荷兰人高声喊叫道:“爱你至死不渝。”然后跳进了大海。留下来的人像瘫痪了一样惊惶失措,他们看到了辉煌的奇迹:船和水手沉人了大海,森塔和荷兰人拥抱着升向天空。
剧中人物
参考资料
作曲家
理查德·瓦格纳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理查德·瓦格纳从小就对戏剧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少年时代曾经观看了韦伯指挥演出的《自由射手》,此外他还热衷于阅读文学名著。在他早年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和
莎士比亚,奠定了他对于音乐与戏剧双管齐下的热爱。而后理查德·瓦格纳在
阿图尔·叔本华的哲学思维中找到了与自身创作相应的理论,也让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品评价
《漂泊的荷兰人》作为19世纪初浪漫主义歌剧的一个代表,故事扣人心弦,音乐强烈而生动,人们对它越熟悉就越清晰地发现它人物刻画的深度。(史蒂芬·约翰逊评)
《漂泊的荷兰人》是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时期的第一部歌剧代表作,也是他向“乐剧”迈出的第一步。该剧因其阴郁迷幻的色彩中掺杂着偶尔流露出的轻松优雅格调,人声与管弦乐完美融合的创作手法,爱情与命运交织的情节冲突,牺牲与拯救的深哲学命题,使得自问世之日起便成为了瓦格纳作品中制作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
中国国家大剧院评)
国家大剧院演出
国家大剧院版《漂泊的荷兰人》首演于2012年,惊涛骇浪之上两艘巨船漂泊摇晃,是著名
歌剧导演
强卡洛·德·莫纳科领衔的主创班底为观众留下的鲜明印象。2023年11月22日再度上演,主创团队用歌剧导演强卡洛为核心的班底,剧中全部主要角色皆特邀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加盟演唱,舞台呈现方面则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3D魔幻史诗大片的壮观效果。2024年4月10日至14日,
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漂泊的荷兰人》迎来第三度演出,第一幕中,挪威海船与荷兰人的“鬼船”相遇,前者长12.8米、高5.1米、宽7.5米,而后“鬼船”从影像变为台上长13.6米、高12.6米、宽近9米的实景,场面充满震撼,再配合纱幕、绸缎、12块大幅投影幕布营造出的层叠海浪,呈现出裸眼3D般的效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