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是德国
浪漫主义音乐大师,音乐史上的巨人之一,同时,因其在宗教和政治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
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1813年5月22日,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
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市,受德国作曲家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自由射手》作品影响,瓦格纳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1833年,瓦格纳正式开启音乐家生涯,并创造出以童话为题材的
浪漫主义歌剧——《仙女》。1843年,《漂泊的荷兰人》首演,自此,瓦格纳名声确立。在1848年参加
德累斯顿起义后,瓦格纳陷入了困境。起义失败后,他成为通缉犯,被迫逃亡十余年。直到1864年,他受到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赏识,命运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路德维希二世的支持下,1868年,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在
慕尼黑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瓦格纳在
德国音乐界的地位得到确立。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首演,规模巨大,在欧洲文化界引起轰动,188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发作,瓦格纳在
威尼斯逝世。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是继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韦伯后德国
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音乐创造方面,瓦格纳继承了莫扎特歌剧的特点,加强音乐在作品中的表现力,运用
主导动机的技巧,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瓦格纳创作了一系列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等,同时他将传统歌剧进行改革创新,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发展出“乐剧”,开创了全新的歌剧演出形式。1974年,西德政府为纪念瓦格纳,在他的故居瓦恩弗里德内筹建了瓦格纳纪念馆,并于1976年建成对外开放。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于1813年5月22日在德国
莱比锡市出生,他的法定父亲卡尔·弗里德里希·瓦格纳是警察局的书记员,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去世。随后,他的母亲改嫁给一位艺术家盖耶,并鼓励瓦格纳发展艺术方面的才能。1814年,瓦格纳全家搬到了
德累斯顿居住。1820年,瓦格纳在波森多夫的小学读书,并跟着牧师学习了
钢琴知识,1821年,韦伯的音乐作品《自由射手》首演,深深吸引了瓦格纳,使得他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瓦格纳的继父与韦伯
相交甚好,继父将瓦格纳介绍给了韦伯。瓦格纳对
古希腊文学和
历史学产生浓厚兴趣,1826年,瓦格纳根据古希腊史诗《
奥德赛》中的内容,改编撰写了他最早的三首颂歌。1828年,瓦格纳完成了第一部悲剧作品《劳伊巴德》的撰写,并向
莱比锡市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米勒学习
和声学。1830年,他将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九
交响乐改编成
钢琴曲,这是他的第一部大型
音乐创作作品,次年,创作出《D小调音乐会序曲》《B大调钢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
生涯初期
1831年2月,瓦格纳进入
莱比锡大学音乐系进行学习,拜师韦恩·利希,向他学习和声与对位音乐技巧,在这一时期,瓦格纳创作出了《D小调音乐会序曲》《B大调钢琴奏鸣曲》等钢琴曲。1833年,瓦格纳先后在
符兹堡剧院、柯尼堡剧院和里加
歌剧院担任指挥,这使得瓦格纳接触了大量歌剧,并通过演出实践经验,逐渐摸索出不同类型流派歌剧的艺术特点,在歌剧创作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并在此期间创作出《女奴》和《禁恋》两部歌剧,这两部作品打开了瓦格纳歌剧创作的大门。同年,瓦格纳完成歌剧《仙女》,这是一部童话题材的
浪漫主义歌剧,音乐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韦伯和马施纳的影响。
1834年,瓦格纳担任贝特曼巡演剧团的音乐总监,在这里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克里斯蒂娜·普拉内,两人于1836年在特拉哥亥姆教堂举行婚礼。次年,瓦格纳到达里加,并担任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在里加期间,瓦格纳根据
英国小说家利顿的作品《黎思济》开始创作同名大型歌剧。次年,瓦格纳完成了《黎恩济》的剧本创作,并开始为其谱曲,1839年,为躲避债务出逃,先后到达伦敦和
巴黎,抵达巴黎后,为了生计,瓦格纳不得不从事其他劳作,如为音乐杂志写稿,为其他作曲家编曲和撰写乐评等,1842年,瓦格纳回到故乡德累斯顿,并在德累斯顿歌剧院内上演《黎恩济》,获得了巨大成功。
1843年,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在
德累斯顿歌剧院内上演,但由于内容黑暗观众反应平淡,次年,韦伯灵柩移葬回德累斯顿,瓦格纳为纪念创作了《挽月》。1848年4月,瓦格纳完成《罗恩格林》的创作,该作品旋律灵活多样,整体结构流畅连贯。次月,由于《黎恩济》后几部歌剧作品未得到大众的喜爱,瓦格纳向德累斯顿歌剧院提出了改革的提案,但是被驳回,瓦格纳意识到社会的腐败、群众的庸俗趣味与自己作品之间的差距,开始赞同民主共和的思想,同年,瓦格纳加入了遍布
欧洲的政治革命,参加了德累斯顿的反抗贵族封建统治的暴动起义,他呼吁人们成立民主政体,推翻贵族统治,并在
无政府主义的报刊上登记发表文章,如论文《德国和他的侯爵们》等,1849年,普鲁士军队掌控局势,镇压革命运动,起义失败,瓦格纳被通缉,被迫开始了十余年的流亡生活。
流亡时期
自1849年5月开始,瓦格纳先后逃亡至瑞士
苏黎世和
巴黎,后又回到苏黎世,在
弗朗茨·李斯特和尤里·里特尔等人的帮助下,瓦格纳完成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剧本的创作,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诸多作品,如
乐理著作《歌剧与戏剧》、歌剧作品《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等。1856年9月,瓦格纳开始阅读
德国哲学家
阿图尔·叔本华的著作,这对他日后的创作和人生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1861年,在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汤豪舍》在巴黎上演,但是由于有人暗中破坏,加上瓦格纳拒绝在剧中加入芭蕾舞元素,演出并不顺利。次年,萨克森国王取消瓦格纳的通缉令,维也纳宫廷剧院也有意上演剧目《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2年,瓦格纳与妻子关系破裂,并与
弗朗茨·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相爱,在经济方面,瓦格纳入不敷出,不得不停止音乐创作,筹措资金,向朋友借钱,可是他生活挥霍无度,借钱不还,使得朋友反目,无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致使瓦格纳的经济日益恶化。
巅峰时期
1864年初,瓦格纳经济方面彻底破产,被迫离开维也纳,同年5月,瓦格纳受到
巴伐利亚王国新国王
路德维希二世的赏识,从此,瓦格纳的命运发生根本性的转折,路德维希二世决定为瓦格纳的创作提供一些支持,帮瓦格纳还清所有债务,并开出高昂的年薪,让瓦格纳专心撰写作品,瓦格纳为了表示对路德维希二世的感谢,创作出了管弦乐作品《效忠进行曲》。1865年,瓦格纳
歌剧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
慕尼黑宫廷剧院上演,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路德维希二世对瓦格纳的宠幸引起了
内阁大臣的不满,他们认为瓦格纳是在利用国王,挥霍国家钱财,从而完成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大臣们联合起来抵制瓦格纳,路德维希二世迫于压力,只好下了逐客令,同年12月,瓦格纳离开慕尼黑前往
瑞士。
1867年,瓦格纳完成了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创作,并将它作为圣诞礼物献给
路德维希二世,次年,这部歌剧作品在慕尼黑进行首次演出,大获成功,这也标志着从此确立了瓦格纳在
德国音乐史上的主宰地位。1871年后,瓦格纳在小镇拜罗伊特开始建造自己的理想剧院,在路德维希二世的帮助下,剧院最终于1876年竣工。在此期间,为保证《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瓦格纳在德国大范围招募乐手,并对他们严格训练,同年,《尼伯龙根的指环》顺利在拜罗伊特上演,演出规模盛大,场面热烈,在欧洲文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众多各国政要和各界名人均出席了此次演出,如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俄国作曲家
彼得·柴可夫斯基等。
晚年经历
虽然《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但财政方面仍然没有得到缓解,瓦格纳不得不举行音乐会,希望能筹措到资金,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经济方面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这时,路德维希二世帮助瓦格纳还清债务,采用低利息的方式,并约定瓦格纳通过日后的演出逐渐偿还,瓦格纳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帕西法尔》的创作中。
1882年,《帕西法尔》创作完成,并在拜罗伊特艺术节进行首次演出,这次演出缓解了瓦格纳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同时在艺术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同年9月,因为身体原因,瓦格纳回到
威尼斯修养。次年,瓦格纳完成论文《关于人类中的女性》的撰写,1883年2月13日,因为心脏病发作,瓦格纳在威尼斯逝世,而后,他的遗体被运送回拜罗伊特,安放在原住宅(现为瓦格纳博物馆)的花园内。
主要作品
音乐戏剧作品
*以上数据来源于
声乐曲
*以上数据来源于
管弦乐
*以上数据来源于
钢琴曲
*以上数据来源于
著作
*以上数据来源于
创作特点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在
歌剧创作方面上继承了
沃尔夫冈·莫扎特歌剧特点,又开创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风格。在歌剧方面他主张:音乐与戏剧要结合成一体,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是
交响乐。瓦格纳运用连续的音乐结构的
主导动机手法、
半音和声学体系和辅助乐器的音乐效果,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演内容。
剧作特征
情节特征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作品中的主要情节是“情死”或“殉情”,在他的第一部歌剧作品《结婚》中就有体现,讲述一位妇人在他的爱人死后也伤心而死。这种元素贯穿在此后的作品中,如《漂泊的荷兰人》中的森塔、《罗恩格林》中的爱尔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等等。在瓦格纳创作的作品中,“情死”是一种象征和理念,代表了超脱的喜悦之情。
人物特征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取材于古代传统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将这些人物作为一种象征,用音乐表现人类被压制的本性和欲望,又将其与哲学相结合。瓦格纳很少撰写人物的性格(《名歌手》除外),他以原始的观点看待神话,并脱离人物性格。女英雄是瓦格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但是他们极易消失,从而变得更加神话,作品中的情节以感人的爱情故事为主,但是其并无温柔、柔弱、美丽的女性特征。
音乐特征
无终旋律
“无终旋律”这一概念是由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的追随者提出来的,无终旋律主要技巧便是连贯性,在《漂泊的荷兰人》中,瓦格纳将“编号曲”、“祈祷”、“歌曲”和“礼者大合唱”等音乐类型融合整合,创造出了逐渐紧张、贯穿到底的音乐氛围。这一特征在《罗恩格林》中的发挥更甚。为了保证无终旋律的进行,在创作时要保证音乐结构始终是开放和展开的,避免产生封闭结构和段落感。
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是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歌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主导动机是指运用小的动机或是特定的人物、物体、事件等元素贯穿在整部作品中,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起到提示、联想、统一整体的作用,这些元素往往都较为短小凝练。瓦格纳在创作《漂泊的荷兰人》时便开始运用这一手法,在《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作品中,共有200余个主导动机。
音调体系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进一步发展了大小调体系,多用转调,冲淡基本调性的终止式,这使得常人在其中找不到乐曲的基本调,它要求自由,并离开调性制约、声部进行、古典终止式和调性的曲式等要素,这种方式最先在旋律中表现出来,后逐渐发展到人声和音中。
通谱体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通常采用通谱体写作,这种方式逻辑严谨,每一幕由基础常见的AAB或是ABA式
乐段组成,瓦格纳在创作中放弃传统的编号式写法,采用无终旋律方式,使得段落之间更顺畅的过度,加强作品的交响化,使作品成为一个连续、逻辑紧密、剧情紧凑的整体。
交响乐
在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中,
交响乐的应用超过了人声的使用频率,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当两个或者更多的人物相对时,交响音乐便将这些人物融入音乐潮流中,所以并未产生人物自身旁白,热情丰富的旁白均融入至音乐中,例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作品,剧中“情死”的部分没有人物、剧情和人声演绎,但仍然令人动容,这也成为了最流行的交响乐曲之一,并在音乐会上演奏。
瓦格纳在该部作品中也创作出了著名的“特里斯坦
和弦”(Tristan Chord),这一和弦极致的表达了渴求欲望的核心理念,在该剧的关键时点,这一和弦都会准确适时的出现,配合剧情情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变换音高、音区和配乐,这是整个音乐史上用音乐来表现思想和理念最成功的典范。特里斯坦和弦,是西方古典浪漫音乐通向现代音乐的标志,同时也代表着20世纪音乐的开始。
在乐队方面,瓦格纳经常使用较为庞大的三/四管乐队编制,这种乐队编制表现力较高,管弦乐器使用丰富,使得作品呈现出来的情节和色彩更加丰满,充满变化。
个人生活
第一任妻子:克里斯蒂娜·普拉内
1834年7月,瓦格纳担任贝特曼乐团的音乐总监,并于乐团中一位女演员相爱,名为克里斯蒂娜·普拉内,小名“米娜”,1836年,米娜随他来到柯尼希斯堡,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但尽管如此,瓦格纳和米娜仍然于同年11月2日在特拉哥亥姆教堂举行了婚礼。次年,两人关系持续恶化,米娜与一名商人名为迪特里希私奔,后瓦格纳将其劝了回来,但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仍在存在。1849年,瓦格纳由于参加革命起义失败而被通缉,度日艰难,与妻子米娜关系日渐紧张。
恋情:玛蒂尔德·韦森东克
1857年,受韦森东克的邀请,瓦格纳全家搬到
苏黎世郊区居住,在与韦森东克一家的接触中,瓦格纳与韦森东克的妻子玛蒂尔德之间产生了感情,并为玛蒂尔德的五首诗歌配曲,也就是后来的
钢琴曲《韦森东克之歌5首》,这段秘密恋情也让瓦格纳有了新的灵感,创作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次年4月,两人的秘密恋情被瓦格纳的妻子米娜发现,从而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感情危机。1962年,瓦格纳与米娜关系彻底破裂,两人长时间都未见面。
第二任妻子:弗兰切斯卡·加埃塔纳·科西玛·李斯特
科西玛原名为弗兰切斯卡·加埃塔纳·科西玛·李斯特,在嫁给瓦格纳后改名为科西玛·瓦格纳。1962年夏季,指挥家
汉斯·吉多·冯·彪罗携妻子科西玛来到瓦格纳家做客,彪罗是瓦格纳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乐队指挥,也是瓦格纳的忠实追随者,非常崇拜瓦格纳,但是瓦格纳与他的妻子科西玛秘密相爱了,知道事情的彪罗非常痛苦,但是为了前途和偶像,彪罗不得不接受了事实。1865年,科西玛和瓦格纳的女儿出生了,起名为伊索尔德,同年,这段秘密恋情被曝光,天主教会不接受这样混乱的关系,在舆论的压力下,瓦格纳离开了
慕尼黑。
1866年,瓦格纳妻子米娜去世,科西玛立刻带着孩子去找了瓦格纳,1870年,科西玛与彪罗解除婚姻关系,同年8月,瓦格纳与科西玛举行婚礼,不久后,他们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出生,为了纪念儿子的出生,瓦格纳为妻子科西玛创作管弦乐作品《齐格弗里德牧歌》。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因病去世,科西玛十分悲痛,试图通过绝食自尽,后经过劝说后重振旗鼓,全身心地投入到
拜罗伊特音乐节的建设中,保护了瓦格纳的遗产,最终于1932去世,享年92岁。
人物成就与影响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是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顶峰和衰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还是一位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音乐上,瓦格纳将
德国民间诗歌、传统
民俗音乐和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韦伯的音乐特点相融合,创造出自己的浪漫主义音乐。瓦格纳的艺术对欧洲听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洲有瓦格纳的热情崇拜者和追随者,在音乐史上掀起了一股“瓦格纳热”的浪潮。瓦格纳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对欧洲文学史和哲学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非常
爱慕瓦格纳,两人均以
阿图尔·叔本华作为精神偶像,187年,尼采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悲剧的诞生》,但是却不被古典语文学界所接受,瓦格纳为此特意亲自写了《致尼采》的
公开信为其辩护,虽然后期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但是这段友情仍然被认为是19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事件。
瓦格纳在
歌剧作品中加入了
主导动机的表现手法,对传统的歌剧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将原本的注重局部改为侧重整体的艺术感与流畅性,加强了乐队在歌剧表演中的作用,在瓦格纳的作品中,侧重描写女性角色,并在整体剧情上多数使用音乐来展现剧情,强调戏剧重要性。瓦格纳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歌剧演绎形式,称为“乐剧”。这一改革促进了
欧洲晚期
浪漫主义真正歌剧的出现,对后世歌剧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瓦格纳创作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充分的诠释了
阿图尔·叔本华倡导的“唯意志论”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音乐作为最高艺术”的美学思想,这部剧也被认为是西方歌剧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
1874年,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完成,并于1876年在剧院首次上演,作为瓦格纳的集大成之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面展现了瓦格纳的乐剧理论和实践面貌,其中使用的
主导动机的手法非常灵活,该作品通过展现众神和众人之间的冲突,反应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欲望。这部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持续、绵长,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人物评价
正面
瓦格纳迄今所遭到的反对,是暂时的原因造成的,是艺术习惯造成的,不如说是人为习惯。他所唤起的同情,从根本上说,是德意志的和民族的,因此,正是它们将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因为,一个民族持续地否定一个以其天才所特有的艺术形式接受并颂扬这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传统和感情方式的作家,不能不说是这个民族历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瓦格纳是德国歌剧或者音乐戏剧的奠基人。(匈牙利作曲家弗兰茨·李斯特)
瓦格纳这个失败了的革命家,现在也像他的许多同路人一样,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了
阿图尔·叔本华的思想王国。(德国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
瓦格纳的精神形象就伫立在我的面前,它历经苦难而又伟大,像他那个世纪--样,它是19世纪的完美表现。脸上布满了表现他的所有特征的皱纹,背负着所有他的追求,我这样看着它,却几乎不知道怎样把对他作品的爱,对这个创造性的世界上最有争议,含义最为复杂和最为迷人的现象的爱,与对那个世纪的爱区别开来,他经历了那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饱经磨难的,狂热的和蒙受误解的,汇入世界荣耀的。瓦格纳的艺术是德意志本质最激动人心的自我描述和自我批判,它让人思考,甚至能引起一头外国驴子对德意志特性感兴趣,而热心研究瓦格纳艺术,同时就是热心研究德意志特性本身艺术就是用批判一粉饰的方式颂扬德意志特性。(德国作家
托马斯·曼)
瓦格纳现在是首屈一指的人。在他之后很久都不会出现什么像样儿的东西。一切其余的东西暂时都会在他的意义面前销声匿迹,没有一个人会立即理解他的意义并给予应有的评价,比如我,更不消说瓦格纳的崇拜者。(
德国作曲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负面
瓦格纳具有双重性格,难以相处,傲慢自大;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缺乏节制与适度;他把一切都做到极致极限、穷其力量,滥用其情感。(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尼采)
瓦格纳的
悲观主义是叛变了的造反者态度”,几乎点出了瓦格纳音乐、戏剧、
社会心理在作者观察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症状:颓废(décadence)。瓦格纳在作者眼里,是个软弱的叛徒,他叛变了革命、叛变了
阿图尔·叔本华、叛变了艺术。(经济观察报评)
他非常自负,他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人世间惟一的重要人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和思想家,所以他从来不屑于看这个世界,更不屑于正眼看他人。你同他在一起,只能听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演讲,你如果稍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立刻会愤怒地斥责你的无知。他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养活自己,他认为别人应该养活他,他向所有认识的人借钱,而且从来也没有还钱的例子。瓦格纳他的人格却非常卑劣,甚至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无赖。至于什么是良知,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丑恶,什么是宽容,瓦格纳先生一无所知。(
青岛新闻网评)
后世纪念
瓦格纳基金会
1973年,为纪念
奥托·瓦格纳,拜罗伊特市政府成立了瓦格纳基金会,这一组织负责整理瓦格纳的文献档案和不动产,瓦格纳家族将拜罗伊特歌剧院和瓦格纳全部的资料交给基金会,进行统一管理。
瓦格纳博物馆
瓦格纳家族将居住的住宅瓦恩弗里德捐给了拜罗伊特市政府,为了庆祝1976年音乐节,西德政府决定在瓦恩弗里德内建造瓦格纳博物馆,1974年博物馆开始动工建造,历时两年时间,于197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该博物馆内藏有瓦格纳的私人物品,如书信、油画、铜板、海报、文件、唱片等,馆外临街和临河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铭牌,临街一侧的铭牌上写着“理查·瓦格纳在此逝世”,临河一块写着诗人加布里埃尔·达能齐奥的诗句,后院设有瓦格纳与科西玛的陵墓。
瓦格纳纪念币
为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周年,
德国发行一批面值10欧元的
纪念币,该纪念币是由
慕尼黑的艺术家Erich Ott设计,
巴伐利亚州制造厂制作,并于2013年5月面世。瓦格纳纪念币正面为瓦格纳的肖像、生卒年和诞辰200周年文字,反面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鹰的图案和面值,侧面刻有瓦格纳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莱茵的黄金》中的人物“沃坦”的歌词。
人物争议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生活上,瓦格纳接受了他最好的朋友和资助人奥托·维森东克的妻子投来的爱意,在巴伐利亚居住时,他爱上了朋友著名指挥家汉斯·比洛的妻子科西玛。
1850年至1851年,瓦格纳的音乐和言论里出现
反犹太主义倾向,甚至他开始攻击资助人
迈耶贝尔。瓦格纳许多作品中的灵感来源于日耳曼人祖先的英勇事迹,这些神话故事与纳粹所宣扬的日耳曼民族
优越感不谋而合。
德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十分喜欢瓦格纳,经常去看瓦格纳作品的演出,德国在纳粹统治时期,瓦格纳的音乐备受推崇,每次召开大会或者是希特勒检阅军队时,都会播放瓦格纳作品《众神的黄昏》中的片段。瓦格纳的著作《音乐中的犹太文化》传达出诋毁犹太人的思想,他表示犹太人不具备“任何真正的艺术才能”,甚至认为“犹太人瓦解了德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