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晋,字武莪,出生于宜兴县(今
江苏省宜兴市)。他是明朝的政治人物,曾在万历年间考取
进士,并在
天启年间担任重要职务。他在政治生涯中因直言不讳而受到关注,最终因遭受诬陷而被革职,后在思宗即位后得到平反。何士晋于1627年逝世。何士晋的事迹被记载在《明史》中。
何士晋的父亲何其孝晚年得子,他的族兄们觊觎家族财产,结党将其父亲迫害致死。何士晋的母亲吴氏为了保护他,将他藏在外祖家中。何士晋在读书期间稍有松懈,母亲就会拿出父亲的血衣来激励他。这些经历使他性格坚毅,与他人交谈时总是面带严肃。
何士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成为
进士。起初被任命为宁波府
推官,后来晋升为工科给事中。他在任职期间首次提出疏通章奏、减轻赋税的要求。他还批评了朝廷对辅臣的态度,认为皇帝不应该因为辅臣的意见而发泄愤怒,这只会让辅臣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还弹劾了一些官员,包括左都督
王之桢和
大学士王锡爵等人。此外,他还建议释放一些被错误定罪的人。
天启四年(1624年),何士晋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同时
总督两广军务并兼任广东巡抚。然而,由于宦官
魏忠贤的势力日益强大,何士晋在第二年的四月遭到诬陷,被革职并被迫缴纳巨额罚款。他因此感到极度愤慨和抑郁,最终去世。直到思宗即位,魏忠贤被惩处后,何士晋才得以平反。
何士晋在任期间曾就多个议题向皇帝提出意见。他曾请求大规模启用被废弃的官员名单,并反对过度花费在瑞王婚礼上的费用。他还强烈反对建立灵应宫,认为这是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在处理张差案件时,他三次上疏催促皇帝尽快做出决定,并直接指出怀疑郑国泰参与其中的情况。尽管他的言论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但他坚持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