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予恕,男,1931年3月出生于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毕业于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获机械非线性振动副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6年至1958年,陈予恕在
天津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担任助教。1959年11月,他赴
莫斯科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做研究生,其后于1963年回到中国并担任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振动研究所所长。从1978年初开始,陈予恕主持进行有关非线性振动问题项目的攻关。1984年,他到
圭尔夫大学任访问学者。1986年,陈予恕回中国后担任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1年,陈予恕主持了中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非线性动力学问题”。2002年,他的著作《非线性振动》出版。他于2006年被聘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2016年,他牵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年3月,他参加了在
天津市召开的2021年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研讨会。
陈予恕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截至2021年,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国家重要科学项目20多项,出版《机械装备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的关键技术》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120多位研究生、近百位博士生。他曾获2003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最美教师奖,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陈予恕,1931年3月出生于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的一个贫苦家庭,于1948年毕业于济南第一临时中学。1950年,他从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原本应参加工作为家庭分担一些经济困难,由于当时大学对贫困学生不但不收学杂费,供给伙食费,而且还有生活补贴费,于是考入了
南开大学机械系,享受全额助学金,其后于1956年毕业于
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获
学士。
工作经历
1956年至1958年,陈予恕在天津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担任助教。1958年,他被选派考取了留苏副博士研究生,于1959年11月赴
莫斯科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做研究生,并获得副博士学位。其后,他于1963年回到中国,担任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振动研究所所长。从1978年初开始,陈予恕主持进行有关非线性振动问题项目的攻关,经过近3年的努力,完善了非线性
共振筛的设计,并解决了原来的寿命不过关的问题。该产品长期运行证明优于从美国、
俄罗斯等国引进的同类产品的性能。
1984年,陈予恕到
圭尔夫大学任访问学者。经一年半的努力,他和
加拿大世界著名“动力系统”专家W,F,Langford教授共同提出了国际上命名的C-L方法“ChenYushu(陈予恕)-Langford”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周期分岔解方法的思想。
1986年,陈予恕回中国后担任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1年,陈予恕主持了中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他于1998年被
俄罗斯应用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
2002年1月,陈予恕的著作《非线性振动》由
高教社出版。2003年,陈予恕等因项目“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某些
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6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作,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2007年,他又接下中国工程院一个为期两年的咨询项目-“机械运载学部可靠安全性共性技术对策调研咨询研究”。这次调研侧重中国国内外在机械系统、航空航天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兵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与应用现状。
2009年,陈予恕与
曹树谦共同在《工程力学》上发表论文《现代密封转子动力学研究综述》。2011年7月,陈予恕等5位院士和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多位专家、教授参与的著作《机械装备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出版,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2012年,他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作了一场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
2015年,陈予恕组织参与了航空发动机安全运行基础的“973”项目。2016年,他牵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年4月,他利用一周时间,为
襄阳市某
军工企业的数百名技术人员讲授了振动理论和实验方法。6月,他被评为最美教师。2017年,他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了两机专项重大研发计划项目。
2018年4月8日,在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予恕强调,科研要“不断创新”。2021年3月,在天津召开的2021年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研讨会上,陈予恕讲述了自己近年来的工作和对非线性动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探索。7月,陈予恕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23年10月4日,陈予恕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第139952位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第286563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陈予恕的研究方向为线性振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分岔和混沌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主持项目
围绕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学科,陈予恕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国家重要科学项目20多项。
主要成就
20世纪80年代初,陈予恕将新的非线性分岔和混沌理论引入振动研究领域,并创建了非线性振动系统求周期分岔解的“C-L方法”,这个理论和全面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解决工程中的疑难振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中国非线性振动研究推进到分岔和混沌的研究阶段。基于“C-L方法”,陈予恕其后带领团队,针对大型旋转机械的典型振动故障,提出了五项重大故障治理技术,如轴系-支撑内
共振综合治理技术、偏心-润滑参数综合治理技术、裂纹类型综合治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相继解决了天津等七省市11个发电厂20多台机组久治不愈的振动故障问题;针对大型振动机械
动力学设计,提出了“三优设计技术准则”,解决了中国国内最大30平方米共振筛的寿命问题,推动了中国机械动力学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带领团队承担了航空
发动机 “973”课题和两机专项任务,推动了
中航集团发动机转子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专著论文
专著
陈予恕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
论文
陈予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80多篇次。
人才培养
主授课程
陈予恕主授课程有非线性振动、分岔和混沌理论。
教育理念
陈予恕对待青年学生有四字箴言:“实、足、圆、满”。他是这样解释这四个字的:实,就是踏踏实实去学;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去实践,要走好自己的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坚持走下去;圆,人都不是很完美的,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圆满,同时也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任何人和事;满,其实是不满足,不满足现在的学术知识理念,要创新,要领会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更有力去为国家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指导学生
截至2021年,陈予恕从教60年,带出了120多位研究生、近百位博士生,如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
曹树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
杨绍普,机械系统、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专家张伟。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学子投身非线性振动与非线性
动力学学科研究中来,2011年3月,80岁高龄的陈予恕个人出资40万元,并筹资40万元,设立了“陈予恕奖学金”,这是中国国内动力学与控制学科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其后五年里,共有46名优秀学生获奖。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陈予恕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有姊妹8人,父母都不识字。他平时很注意身体锻炼,跑步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不论是在科研任务非常繁重、项目攻关的关键时刻,还是在外地出差、休假的时候,不论夏天或冬天,每天早上,都会起床跑步。
亲属关系
获得荣誉
科研奖项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人物轶事
陈予恕上课一直使用板书,长长的公式一写一黑板,有时公式多了,也会写错。但他一旦发现,会立即纠正。有一次,他讲课解一个
方程,写错了,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他一上来就说上次自己有个解方程的错误。
人物评价
(陈予恕)在学生们眼中,这个面色红润,时时都挂着笑容的长者,非常和蔼;这个走路带风,步伐铿锵的科学家,非常坚定;这个讲话条理清晰,让人茅塞顿开的师者,非常睿智。(
天津大学 评)
60年岁月沧桑,他风雨无阻;一甲子岁月流长,他从未停歇;从教学、制造到应用,为我国产研学踏出了一条坚实而有力的道路;之年,仍脚踏三尺讲台;一生只为
动力学,正是他人生的写照。(2016年度“最美教师”获奖词 评)
(陈予恕)先生贯穿始终的一个科研风格就是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他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题,这影响了我的一生。(陈予恕学生
杨绍普 评)
人生八十不稀奇,不用扬鞭自奋蹄,笔耕不止愚公志,奋斗终不移。也许,这句话才能够真正表达陈予恕院士对科研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
海峡科技与产业》 评)
参考资料
陈予恕.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2024-03-11
陈予恕.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03-12
曹树谦.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