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二级院系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位于天津市,成立于1997年,是天津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下设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含14个二级博士点,1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热物理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教育部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院共建),天津市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地热研究中心也设在该院。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天津大学的二级学院
1952年4月,南开大学津沽大学机械系并入组成天津大学机械系;1983年4月,力学系成立;1986年,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997年7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力学系和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级单位、开设5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共有教职工35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共有在校生38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
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创立,并设立机械学科。
1903年,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北洋大学停办机械学科。
1924年,机械系恢复。
1937年,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市合并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潘承孝教授出任机械系主任。
1943年,机械系改为机电工程系。
1947年8月,北洋大学北平部撤消,改为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并入清华大学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业大学并校,两校机械系合并为天津大学机械系。
1952年4月,南开大学津沽大学机械系并入组成天津大学机械系。
1959年,机械一系更名为机械制造工程系。
1970年,机械系实行“厂系合一”,更名为“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厂(系)”,后又恢复为机械工程系。
天津大学力学系
1979年,由内燃机专业、热工教研室、能源研究室等组建热物理工程系。
1982年,组建“天津地热研究培训中心”。
1983年4月,力学系成立。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6年,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1988年,动力机械及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6年,批准建立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合并调整
1997年7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力学系和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策教授出任首任院长。
2002年,热能工程系和地热中心整建制并入机械工程学院。
2006年,机械实践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8月,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机械教学组团项目开工。
2014年12月,成立院级校友会。
2015年5月18日,启动北洋园新校区“起航学府新甲子,圆梦天大新校区”搬迁启动仪式。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
释义:学院院徽中间由M(Mechanical)、E(Engineering)组成的图案,总体为蓝色,上下分别为学院中英文名称环绕。
学院概况
学院包括机械工程系、力学系、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热能工程系,现有教工30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1名,教授57名,副教授8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名。管理干部20人,实验室技术人员8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80人,硕士研究生581人,各类本科生1245人和专科生254人。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播精择粹”,促进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功能快速协同发展。
·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以学院和学科建设委员会领导集体为核心的"教授治学",注重发挥党的监督保障作用,实现高效、科学、民主的管理。
·在学科建设方面,面向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凝练优势方向,鼓励学科交叉,崇尚学术自由。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教学、科研和管理有机的融合,倡导团队精神,引师资队伍向开放式、研究型方向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情操、领导才干、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努力将他们造就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级单位、开设5个本科专业。
院系设置
专业设置
学科体系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3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一级博士点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生物力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业设计、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等
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生物力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业设计、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等
硕士专业学位点:机械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等
师资队伍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357名,包括中国科学院专职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含双聘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863领域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万人计划”科技部领军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教授/研究员10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05名,讲师/助理研究员4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8名。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中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培训中心,有6门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科技部培训中心:科技部地热研究培训中心
校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工程振动与测试、金属工艺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1个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际合作基地、拥有1个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高端装备机构理论与技术基础”、“移动动力装置高效低碳清洁利用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教育部创新团队:“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研究”、“内燃机高效、低污染工作机理及技术研究”、“流动稳定性、转捩及湍流计算”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高效、低污染内燃动力设计理论及方法”、“高端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
创新引智基地:内燃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国际合作基地:内燃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科研成就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不齐)。
学术交流
2017年,学院获批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年合作发表论文/专著50篇以上,其中国际合作高水平论文年均43篇;派出600余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访问或研修;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13次。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图:
教学实力
本科生教学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4个本科生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8人。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是通过机械工程系、力学系、热能工程系和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行政单位进行具体落实。学院现有教工30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51名,教授57名,副教授8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余名;管理干部20人,实验室技术人员80人。
本学院拥有天津大学三个国家教学基地中的二个,分别是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三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实验应力分析、工程振动与测试。本院承担着全校十大基础课中的六门,承担着大量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任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
研究生教育
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是1997年由力学系、机械工程系、热能系、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合并组建。机械学院是天津大学各学院中学科门类最多的学院,包括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3个一级学科,并且全部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位,涵盖了14个二级学科,其中流体力学、动力机械 2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大学、英国Warwick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悉尼大学巴黎第六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学院拥有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奖励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近200名。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80名,硕士研究生200名。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培养国际化高质量研究生是机械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发展的目标。
科研外事
机械工程学院是天津大学的科研大院,通过学校“211”和“985”项目建设,建有一流的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光电子力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也设在该院。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国家科技发展和区域经济重大需求,在能源、环境、空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承担了大量国际合作、国家、部委及企业委托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02年以来,学院科研经费愈1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并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大学、英国Warwick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悉尼大学巴黎第六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办或承办了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生工作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组,由本科生工作组和研究生工作组组成,负责全学院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生的日常管理、贫困生资助、党建团建、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文化建设、就业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团委、学生会、学生科协等学生组织及社团。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组本着“狠抓基础、培育精品、创造机会、营造氛围”的工作方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领导才干、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些特色精品活动,各项工作位居学校学生工作的前列,培养和造就了时代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肯定,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茅。2002年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组获得天津市“五四红旗示范团委标兵”荣誉称号。
学生社团团委
机械学院学生团委是院党委领导,院团委指导下的共青团的学生组织。作为我院团委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得力助手,多年来在校、院领导下日趋发展壮大,已成为同学们展示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
政治思想性是我们的原则,求实创新是我们的特色。在一代又一代的团委人的悉心浇灌下,学生团委将更加茁壮的成长!
学生会
机械学院学生会成立于1996年,是在校团委,院党委的关怀下,院团委的直接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院级学生组织。八年,学生会一直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既扩展了同学们的生活舞台,又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学生科技协会
科技引领时尚,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奇迹。魅力科技尽在机械学院科技协会。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学生科协是机械工程学院团委、校科协共同领导下优秀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自1996年成立以来,以“增强科技意识,活跃学术气氛,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科技人才”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工作,在校、院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内容,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浓厚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和尽早适应社会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组织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机械工程学院党员精英班、机械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协会、机械工程学院心理协会等14个部门。
机械学生会下设机械学院体育协会以及秘书处、新媒体、学研部、文艺部、事务委员会五大职能部门,是机械学院开展群众性的德智体美艺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开展修园书院文化建设,并致力于切实解决机械学子权益生活问题。
天津市大学机械学院党员精英班连续10年奔赴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足迹布满天津、河北省、安徽、四川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开展灾后重建调研、大学生村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体验、留守儿童“圆梦行动”、新农村建设、富民产业调研、红色基地参观等一系列活动,连续9年被评为“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机械工程学院旨在搭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氛围。通过组织活动为中外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发布学校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资讯,助力天大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
机械学院学生心理协会下设学术部、减压病部、恋爱部、宣传部,有心协运营的减压室、解忧杂货店、情诗大赛、心理剧大赛、心理委员素拓培训等活动。
继续教育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学院拥有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以及国家级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6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1名,教57名,副教授90名。在继续教育方面我院共有5个工程硕士领域;三个高校、中职教师专业硕士学位领域;以及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三个专业;高自考8个专业招生。
学院现有工程硕士、高校教师研究生、高职专科及本科生、成人高考、高自考等各类在学学生1100余名。五年,已有400多名学生获得工程硕士或工学硕士学位。有200多名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取得学士,有4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受到学校和学院的奖励。
学院为继续教育选聘的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经验。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一贯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信赖,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体为蓝色,上下分别为学院中英文名称环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院概况
办学理念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机构设置
教学实力
本科生教学
研究生教育
科研外事
学生工作
学生社团团委
学生会
学生科技协会
继续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