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室韦传》载,唐代室韦20多部,源于
俱轮泊的
室建河“东经蒙兀室韦之北”。据考,俱轮泊,当是今
呼伦贝尔市的
呼伦贝尔湖,望建河系今
额尔古纳河。首见于史籍的“蒙兀室韦”,就是《新唐书·室韦传》中的“蒙瓦”室韦。该部生活在望建河下游之南,即波斯史家拉施特所言的“额尔古涅昆”地区。这里“山坡险峻”,森林密布,亦有“优良的草场。”
约八世纪中期即唐中期,蒙兀室韦已发展成由若干部落组成的共同体。据传说,孛儿帖赤那(
蒙古语,汉译“苍狼”)是该部颇“受尊敬”的首领,“‘有许多妻子和孩子”。“长妻”叫豁埃马阑勒(蒙古语,汉译“白鹿”),在其所生“诸子中最有出息”的该是巴塔赤。
由于蒙兀室韦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口蕃衍,其“所占的地域显得日益狭窄”,生活出现困难。基此而“互相商量”,如何才能“走出这个严寒的峡谷和狭窄的山道”,以寻求新的生活空间。于是孛儿帖赤那领导部众开始了著名的西迁活动。“宰杀了七十头牛马”,用皮“作成了风箱”,煽起熊熊烈焰,“直到山壁熔化”,“从那里获得了无数的铁”,开辟了通道。蒙兀室韦男女老幼乘着马,驾着幌车,赶着牲畜,走出深的森林地区,来到今
呼伦贝尔市地区。经“腾吉思水”即今
呼伦贝尔湖,继续向西偏南前进。进入漠北之后,穿过大片草原、沙漠和山林,来到
鄂嫩河源头,亦即不儿罕山地区住下来,终于完成这次大规模西迁的历史任务。
孛儿帖赤那卒,儿子巴塔赤成为该部首领,称“巴塔赤合罕”(
蒙古语,汉译“牧民的首领”)。这支人,当是
蒙古族正宗部分的“源头”。
《
蒙古秘史》开卷即载:“
成吉思汗的根源乃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腾吉思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罕·合勒敦山扎营下来。他们生下的儿子名为巴塔赤罕”。
又据金巴道尔吉《水晶鉴》载:“日衮赞博有一心黑手辣的臣僚名叫隆纳木。他杀害了合汗自称汗,夺合汗公主为合屯,驱逐合汗三子于异地。其幼子涅克哩逃到古汪布国而未中意,来到蒙古渐忒之地。居住于贝加尔湖边不峏罕·合勒敦山。已故蒙古塔颜氏族首领之遗孀马阑勒合屯遇见了,问其所以,知其根源,尊为‘天赐汗子’叫做家主,渐忒国人议举其为
秀才。其名唤孛儿帖·赤那。称马阑勒合屯前夫所生子巴塔萨为泰楚特氏。这位孛儿帖赤那约生活在
唐朝。孛儿帖赤那子板泰察罕…”。与《
蒙古源流》所载几乎一样。喀尔喀的噶勒丹协理所著《宝》载:“…
吐蕃最初为忽主恩散答里秃合汗,其八世合汗日衮热颜为其臣所谋害,霸夺汗位,其奔哥里、沙帕里三子逃往异地。末子麦喀里至宫博暂住,娶豁埃·马阑勒,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被尊为巴塔国之那颜,以孛儿帖·赤那之名显扬”。
从学者们的研究可知,孛儿帖·赤那所渡腾吉思湖并非
呼伦贝尔市某一湖。同时也了解到,包括16——18世纪蒙古史学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孛儿帖赤那可能是自西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无论孛儿帖·赤那所渡之湖是
青海省,还是
蒙古国西北的某一湖泊,都在为东渡大湖提供证据。如果是自西东渡大湖到达不峏罕·合勒敦,则
吐蕃源说似乎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