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来,男,1961年10月出生,现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科研实验平台主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所在的系所是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研究方向包括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他主讲的课程包括《
油层物理》《采气工程》《高等采气工程》和《渗流物理》。
人物简介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5-1987 英国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硕士研究生
1992-199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
199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
1994-1995 美国
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教材专著:
Fundamentals of Petrophysics油层物理学(英文版),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国外杂志文章
S. L. Yang , H. Chen , D. Z. Hang , H. Lu , X. Zhang \u0026 S. B. Lv (2013): Mechanism of Produced Gas Reinjection During CO2 Flooding by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4:3, 342-346,EI检索号:30131016088028; SCI检索号:00031568370001
Yang
sl Wu X..H., Wang Y. X., Yang X. Y., Chen H., Li L.C., Zhang X.. Lu H. Wax deposition in pores and the permeability changes for high-wax crude in a
砂岩 reservoir.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1(18): 1891-1898. (JCR四区,SCI检索号:000322308000010,EI检索号:20133316614778)
H.CHEN,
slYANG, S.S.REN, D.H.YU, H. LU, F.F. LI, and X.ZHANG. Crud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Produced Gas Re-inj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能量, 2013, Volume 10, issue 6,566-573,SCI检索号:000316780200002,EI检索号:20131616221655)
H.CHEN,
slYANG, S.S.REN, D.H.YU, H. LU, F.F. LI, and X.ZHANG. Crud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Produced Gas Re-inj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能量 2013, 10 (6): 566-573 (JCR四区,影响因子:2.069,SCI检索号:000316780200002,EI检索号:20131616221655)
H. CHEN, S.L. YANG, D.H. YU, F.F. LI, and X. ZHANG. Non-
Equilibrium Features of N2 and Oil System.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 34 (3): 411-416 (JCR四区,影响因子:0.600,SCI检索号:000315683700013,EI检索号:20131016088036)
H. CHEN,
sl YANG, F.F. LI, Z.L.WANG,
sbLV and A.A.ZHENG. Effects of CO2 Injection on Phase Behavior of Crude Oil.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4(6):847-852. (JCR四区,影响因子:0.600,SCI检索号:000320087300015,EI检索号:20132416425034)
Hao Chen, Shenglai Yang, Kangning Hua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nitoring CO2 Sequestration by Conjoint Analysis of the P-wave Velocity and Amplitu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 2013,47(17):10071-10077. (JCR一区,影响因子5.257)
W.-G. Li,
slYang, B. Wen, M. Li.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the rock permeability of The Depth Delay INET in Ultra-deep reservoir [J].
能量 Sources, Part A.2013, 35(9): 840-847. SCI检索.
WG电子竞技俱乐部 Li,1 S.-L. Yang,1 X.-Y. Yang,1 R.-R. Xu,1 and Z.-L. Wang1 Q1, Study on Heat Penetrating Coupling Unsteady State Model of Heavy Oil During Steam Flooding,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31(17):1–10,
Chen, Hao (MO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Yang, Shenglai; Li, Fangfang; Lv, Sanbo; Wang, Zhilin Extractive capacity of CO2 in oil saturated porous media, Source: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 v 524-527, p 1807-1810, 2012
CO2驱油及油田注气开发方面文章
杨胜来,等.稠油注CO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2):62-64.
杨胜来,等. 影响CO2吞吐采油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1):42-45.
杨胜来,等.CO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6):23-26.
杨胜来,等. CO2吞吐期间井筒及油层温度场及其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 石油钻探技术.2004,32(2):47-49
任双双, 杨胜来. 富含CO2天然气井井筒压力的温度计算. 油气井测试.2008.17(6):37-38
杨胜来,等.CO2对原油的抽提及其对原油粘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33(4):85-87,EI检索
任双双, 杨胜来,等. 混CO2气井相态特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101-103
范照伟,杨胜来,火山岩气藏高含CO2天然气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
大庆市勘探与地质2009,28(6):151-155
任双双,杨胜来. CO2气井中水蒸汽含量计算模型及规律.大庆勘探与地质.2009,28(6):156-158
任双双,杨胜来.偏差因子在富含CO2天然气井中计算应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年,29(1):156-159.
任双双,杨胜来.非纯CO2对MMP和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39(2):249-253. Ei检索
Ren Shuangshuang,Yang Shenglai.Z-factor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as well richly containing CO2,Jour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2010,28(1):17-22.
李武广,杨胜来. CO2地质埋存目标区优选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卷.4期:PP747-749
王刚,杨胜来. 富含CO2天然气偏差因子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10,32(1):53-56
吴晓云,杨胜来.潜山油藏高含水期注气数值模拟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6(10):172-174
任双双,杨胜来.BP神经网络预测最小混相压力,油田
化学应用(全国油田化学应用交流会文集).2009.4:52-54
陈禹欣,杨胜来. 注气压力和注入气体对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复杂油气藏.2011,4(1):63:65
煤层气及页岩气方面文章
杨胜来,等.煤层气井产量预测的模型及软件研制,北京石油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会议文集,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
杨胜来,等. 煤层气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中国煤层气.2005,2(1):36-39.
杨胜来,杨思松.
应力敏感及液锁对煤层气储层伤害程度实验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3):90-92
[4]
郭洋,杨胜来,等,煤层气井射孔参数对产能的影响,油气井测试,2012,21(1):13-15
李武广,杨胜来,等.页岩气开发目标区优选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J].天然气与石油,2011(3) :42-44
郭 洋,杨胜来. 煤层气压裂和排采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天然气与石油. 2011,29(4):62-64
李武广,杨胜来. 页岩气开发目标区精选体系与方法研究.天然气工业,2011,31(4):59-61
李武广,杨胜来. 页岩气开发技术与策略综述,天然气与石油,2011,29(1):34-36
气藏开发机理方面文章
杨胜来,冯积累.深层异常高压气藏压降曲线特征研究.天然气工业,2004;24(11):113一115.
杨胜来, 肖香娇.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其对产能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005;25(5):94-95.
杨胜来,王小强.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实验与模型研究.天然气工业,2005;25(2):107-109.
杨胜来,涂中.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容积法储量计算精度的影响——以磨溪气田嘉二气藏为例.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1):137-140.
杨胜来等,储层岩心渗透率随加压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32(1):64-66, Ei检索
范照伟,杨胜来,火山岩气藏高含CO2天然气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
大庆市勘探与地质2009,28(6):151-155
王杨,杨胜来. 大庆特低渗
砂岩单相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复杂油气藏.20010, 3(1):62-65
何学文,杨胜来. 深层火山岩油气藏滑脱效应及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特种油气藏. 2010.17(5): 175-177
徐 浩,杨胜来.储层岩石渗透率
应力敏感滞后效应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36(9):177-178
章星,杨胜来. 致密低渗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特种油气藏,2011,18(5):102-103
李武广,杨胜来. 超深层气藏储层岩石孔隙度垂向变化研究. 特种油气藏,2011,18(5):83-84
孙晓旭,杨胜来.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超深层气藏产能
方程的建立.断块油气田2011.Vol.18(3),360-362
范照伟,杨胜来,等.火山岩高含CO2气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17(1):57-59.
章星,杨胜来,等.长深气藏的天然气高压物性和相态特征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1.26(1):45-47
Yang Shenglai, Wang Xiaoqiang. Test and Study of the Rock
压强 Sensitivity for KeLa-2 Gas Reservoir in the Tarim Basin. Petroleum Science.2004,1(4):11-16.
高凝油油田开发方面文章
邓惠,杨胜来.高凝油常规冷采时井筒温度分布分析,特种油气藏,2008.15(5):91-93
张建伟,杨胜来.裂缝性油藏高凝油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室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4):77-80
李新民,杨胜来,等.高凝油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石油钻探技术2009,35(5):114-116
[4]
郭洋,杨胜来,等.利用地热水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China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能量 Source,2010.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 :2137-2140,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
阳晓燕,杨胜来,等. 高凝油油藏注水开采温度场变化规律.特种油气藏,2011,18(4):87-89
阳晓燕,杨胜来,等.注水对高凝油藏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复杂油气藏.2011, 4(3):51-53
杨胜来,
沈平平,等,高凝油原油物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
大庆市勘探与地质,2011.30(1):54-57
Yang Guo,Shenglai Yang,Feasibility study on Using Geotnermal
H₂O to improve the flooding effect in oil Field. Proceedings of 2011 Asia-Pacific Power and
能量 Engineering Conference,Volume 4, 3410-3413 Ei检索
单相及两相渗流特征方面文章
Hu Xuejun, Yang Shenglai.The Effect of
温度 on Irreducible
H₂O 色彩饱和度 of Water-wet Cores. Petroleum Science.2004,11(4): 42-46.
胡学军,杨胜来. 拟合恒压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方法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3):42-45.
胡学军,杨胜来. 温度对亲水岩心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5):46-48.
阳晓燕,杨胜来. 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支撑剂优选研究—以
石英砂和
没药树砂为例.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 34(3):35-37
阳晓燕,杨胜来,等.非
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断块油气田2010,17(6):745-747
郭洋,杨胜来.
二氧化碳驱替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复杂油气藏. 2011.4(2):65-67
章星,杨胜来,等,低渗透气藏克氏渗透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2):84-86
杨胜来,胡学军,李辉.密闭取心
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64-67.
胡学军,杨胜来,李辉.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对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6):27-30.
杨胜来,蒋利平.克拉玛依九7区超稠油流变性及渗流特性研究. 特种油气藏.2004,11(6).
储层保护方面文章
刘红晓,杨胜来.利用微观模型研究固体颗粒堵塞伤害机理,断块油气田,2009,16(3):70-72
Yang Shenglai, Sheng zhichao. Eval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ormation Damage in Offshore Sandstone Reservoir in China,Petroleum Science, 2008.5(4):340-347
油藏工程方面文章
王广涛,杨胜来.确定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一种方法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3):110-111
杨胜来,李梅香.双重介质油藏基质动用程度及规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35(1):98-101 Ei检索
杨胜来,李梅香.裂缝性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的动用程度及基质贡献率.石油钻采工艺.2011,33(2):69-72
王 健,杨胜来. 轮南油田周期注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25(5):118-119
张敬武,杨胜来.复杂断块油藏中后期综合调整与挖潜方式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92-94.
李武广,杨胜来,等.变差函数在储量评价及开发中的应用:以杨家坝油田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11,30(4):83-85
采油工程方面文章
杨胜来,等. 高温高压下CO2泡沫压裂液摩阻计算研究.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6:1-4.
杨胜来,等. CO2泡沫压裂液的流变性及井筒摩阻计算方法研究.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3-6.
李武广,杨胜来.
石英砂与树脂覆膜砂实验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72-75
王陶,杨胜来.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3):352-361. Ei检索
Wang Tao,Yang Shenglai. Law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asing damage of iol production wells and
H₂O injection wells in Tarim Oilfield[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38(3):201-213.
娄毅,杨胜来.NH4Cl和NaNO2化学生热体系对储层损害的研究,油田化学,2011,28(3):292-294
张艳杰,杨胜来.新型破乳-
助排剂的研制及其在
吉林油田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8:142-143.
杨胜来,蒋利平. 射孔一防砂联作防砂效果室内模拟与测试. 油气井测试.2005,14(2):64-66.
孙永鹏,杨胜来.低渗油藏单井N2吞吐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断块油气田,2011, 18(1):83-86
教学法研究文章
杨胜来.提高
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石油教育.2003,2:79-81.
杨胜来,徐浩,等.《油层物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超深层油气藏岩石物性垂向分布规律及渗流特征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973’项目,‘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11CB707304,子专题负责人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苏丹3/7区高凝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 子专题负责人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稠油蒸汽驱效率技术, 子专题负责人
中海油研究总院,海上油田厚油层早期注聚波及规律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东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渗流规律与驱油机理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伊朗
阿扎德甘油田原油
沥青质含量及沥青质沉淀规律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致密气藏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油田公司,廊固凹陷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方案,课题负责人
[1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油田CO2驱油过程中堵塞及多层
吸气能力研究,课题负责人
科研教学奖励:
低渗石油储层注
二氧化碳驱油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省部级)科技进步
一等奖,2004年
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
复杂类型油气藏动态反演与监测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
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2011年
《
油层物理学》教材建设,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局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
《油层物理学》教材,获“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2009年,第一负责人
《油层物理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省部级奖励),2006年,第一负责人
《油层物理》,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省部级奖励),2011年,第一负责人
《油层物理》,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课程,2009年,第一负责人
《油层物理》,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第一负责人
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获“北京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第一负责人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
社会与学术兼职:
《
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etroleum science》、《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等11个重要期刊的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霍英东杰出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上海市、
山东省、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
杨胜来,在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方面: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异常高压气藏开发机理实验研究》、《异常高压凝析气藏岩石形变与试井分析研究》等课题,正在进行国家973课题《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等课题的研究。在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方面:完成课题《轮南油田改善采油机理实验与对策研究》、《留416断块油藏工程研究》,《苏丹FLUA-N5稠油物性与开发方案研究》、《洪泽高凝油油藏开发方案研究》,以及课题《CO2系列增产技术-CO2吞吐研究》、《克拉玛依特超稠油开发方式研究》。 出版教材《油层物理学》1部。在国内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6篇,ISTP检索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方向为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及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先进事迹
多年来从事高教工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倾心教学工作,不断进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全心全意教书育人,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担任石油工程专业必修课《油层物理》的教学任务,先后出版教材 4 部(第一作者),形成了高水平教材体系:2 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五”“十二五”),1 部国外出版教材(德国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Springer 出版社,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所编著教材多次获奖,3部分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1 次获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在石油院校、油田研究院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进行团队建设及课程建设,曾获“北京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油层物理》课程先后建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2020 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