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潜叶蛾
鳞翅目叶潜蛾科昆虫
脐橙潜叶蛾(学名:Lobesia citriana),属于叶潜蛾科的一种昆虫,是中国脐橙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这种昆虫主要侵害脐橙的嫩叶和嫩枝,也会对果实造成一定的损害。其美国白灯蛾会在植物表面下钻孔取食,导致叶子卷曲、硬化并易于脱落,而受损的果实则容易腐烂。
形态特征
成虫
脐橙潜叶蛾的成虫体型较小,体长约2毫米,翅膀展开约5.5毫米。整个身体及翅膀均呈均匀的白色。
卵呈扁圆形,长度约为0.3至0.36毫米,宽度约为0.2至0.28毫米,颜色透明且外壳非常薄。
幼虫
幼虫呈现黄绿色。
栖息环境
脐橙潜叶蛾一年能繁殖十多代,以蛹或老熟幼虫的形式过冬。在中国脐橙产区,通常在四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七月至九月期间对夏、秋梢的危害最为严重。成虫大多在清晨交配,白天隐藏不动,晚上会将卵分散产在嫩叶背面的主脉两侧。美国白灯蛾会钻入表皮内进食。由于田间的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当气候温暖湿润时,它们的数量就会增多,造成的危害也更为显著。秋季的新梢最容易受到伤害,而春季的新梢相对较少受到影响。
繁殖
脐橙潜叶蛾的繁殖周期短,每年能够繁殖十多次。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它们的发生时间较早,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在我国的脐橙种植区,一般在四月下旬就能见到成虫。夏季和秋季,尤其是七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它们对夏、秋梢的危害最大。成虫喜欢在清晨交配,白天则躲在隐蔽处,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把卵产在嫩叶背面的主脉两侧。美国白灯蛾会钻进表皮里吃东西。因为不同世代的个体在同一时期生活,所以它们的数量很多,而且很容易爆发。秋天的时候,它们的危害特别大,春天的时候就比较小了。
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脐橙潜叶蛾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冬季和早春修剪时,及时剪掉带有越冬幼虫或蛹的晚秋梢。春季和初夏时,如果发现有幼虫或蛹,也要及时摘除。
- 控制施肥和浇水的时间,以及抹去新生的嫩梢。在夏、秋梢生长期间,先减少肥料和水分的供应,抹去提前抽出的嫩梢。等到桃冠潜蛾的卵数量减少后再提供充足的养分,让植株集中放出新的枝条。同时,结合使用杀虫剂来防治。
- 在新梢大量萌发时,当嫩叶受害率达到5%及以上时,应立即喷洒杀虫剂。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常用的杀虫剂包括1.8%阿维菌素稀释2000至3000倍液,5%氟苯脲乳油稀释1000至2000倍液,10%吡虫啉稀释1000至15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至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稀释2500至3000倍液,2.5%氟氯氰菊酯乳油稀释4000至6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稀释2000至3000倍液等。
参考资料
脐橙潜叶蛾.世纪农药网.2024-08-1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成虫
幼虫
栖息环境
繁殖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