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业教师46人,包括教授17位,副教授18位(其中外籍1位)。另有顾问教授1位(
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吉姆)、名誉教授1位(泰国公主诗琳通),“百人计划”讲座教授1位(
罗得岛大学传播学教授陈国明),兼职教授37位(均为南方各大媒体负责人)。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000万元,资料室80万元,行政实验用房4063平方米。
学院设新闻传播系、品牌传播系、视听传播系、网络传播系和实验教学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四系二中心。本科开设传播学专业(视听传播方向、网络和新媒体方向)、
广告学专业(品牌传播方向)、新闻学,并招收外向型人才实验班(新闻传播学类国际班,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罗格斯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本科“2+2”双学位)。学院拥有新闻
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新闻学、传播学、美学、中国哲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联合招收“
软件工程(新媒体方向)”硕士,与
中国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创立“数字媒体与品牌管理”EMBA方向并招生。2017年1月12日,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第八位。
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学校优质平台,于2005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
南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高峰论坛",与中央在粤和省市各大传媒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聘请了21位兼职教授,还开设了"南方传媒领袖系列讲座"、开展了"南方民生新闻研讨与评奖"等活动;还举办了两届"中国南方品牌高层论坛",一次"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品牌调查与发布"活动,与南方多个著名企业展开以品牌传播为指向的学术活动。学院目前学科建设发展势头良好,教学与科研活动活跃有序,是全校文科教学试点单位;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设备投入已达600万元,资料室已投入50万元;在学校"兴华人才工程"中期考核时人均科研工作量居全校第一。 2006年学院还将举办第二届"
南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高峰论坛",承办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第四届高层论坛和学会奖,与学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联合招收"
软件工程(新媒体方向)"硕士生。
建院十年来,学院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建设“文科中的工科”,充分利用学校作为“985工程”和“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资源优势和
广东省作为新闻传媒业大省的地域优势,以合作筑平台,以改革谋发展,积极与广东省的各大
深圳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等传媒业界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发展品牌传播、视听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方向,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和传媒业已具备较大的影响力。
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200多项国家、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100多篇,出版教材(含电子教材)及著作115部,荣获国家、省市奖励30余项。学院已形成辐射
广东省政府机构和传媒业界的优质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其中与校内
计算机、软件及电信等学院联合申报设立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电视台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南方电视台共建中国南派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与广州日报(
粤传媒)共建云传媒协同创新实验室。研究机构还有客家文化研究所、电影电视研究所、品牌研究所、杨伟光工作室等。同时拟成立“数据新闻研究、教学和
实训中心”(与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筹建)、“传播法与传播伦理研究院”。
经过不断探索,学院找到了一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思路:以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数字化)教学与科研为新的增长点,强化数据新闻、视听传播、新媒体传播和品牌传播等专业特色,培养既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掌握新闻传播业务及现代传播技术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学院每年都邀请国际、国内著名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拓展全院师生的学术视野。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了多届“
南方传媒高峰论坛”、“南方品牌高层论坛”、“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南区分会场)”、“南方阅读盛典”等研讨交流活动,主办和承办了“中国主流期刊大会”、“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2011中国新媒体
传播学年会”等学术活动,开设了“南方传媒领袖系列讲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讲学周”、“
日本电通集团学生广告讲座”等学术讲座。
学院充分借助
广州市的地缘优势和华南新闻传媒的行业优势,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拓展宽广的就业前景。学院毕业生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互联网公司、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