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吴非,洛阳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洛阳美术馆人物画创作室主任,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擅画牡丹,尤精人物。被评为中国当代最具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名家。
人物介绍
吴非
吴非习画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益于“河南二段”之一的段建伟先生。其间尤善速写,而名于同辈。以此为基础,奠定了良好的造型能力,成就了以后的吴非人物画。吴非早期以连环画创作为主,兼画油画。在大量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训练了他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构图、造型、意境等各种绘画语言的因素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受到颇有艺术造诣的父亲的影响,他对连环画中文学情形的再现有了独有的心得,在他的古代人物系列绘画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吴非古代人物画以高士为创作载体,引入诗性的境界,在造型与笔墨中体现人物闲逸散淡的风情,用笔率意古拙,表现出对画面布白较强的把控力,直取魏晋意趣,山林散怀。他所表现的写实性当代人物系列显现出很强的人物造型功底,在人物刻画与笔墨运用上独具匠心,反映出当代人物在时代大环境下的喜乐悲怆,成为河南省当下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画家。吴非的才情意趣多体现在表现性中国人物画上,这应该是他性情的归宿所在。他所画的这类作品给人以深层的思考与启示,画面所显示的物象并不具备明确的叙事性和主题性,而所透露的意味却是悠长的,给人的思索也是深刻的。在人物不同服饰、动态的表现中,在笔墨渲染的迷离中,体现出人在这一环境下异心态与微妙的变化。
吴非的作品是以当代的视角濡染于传统笔墨的修炼,强调造型与水墨的关系,关注笔墨的随机性,顺势而发,从而营造水墨沉静雅致、玄妙而悠远的品质。画面轻松、灵动的“机趣”无不闪烁着心灵的光芒。
作品及特点
“水墨营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吴非
古老的中国水墨画延续到今天,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及极大的包容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经验,其包容性为多样化的图式生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包容性与可能性推动着水墨画不段地演进。具有人文情怀的水墨技法为当代水墨的拓展提供了依据,传统上的一个点,在今天往往能衍生出一个面。艺术家对水墨语言的把握和运用都有各自理解,必然会产生多种样式的绘画作品。
观照水墨画的情境与语言,我们总是在观念和水墨语言上寻找着转型的机会,不断地转换着语言上的那些不够真诚和缺乏创意的言说,从而,在语言、图式等诸多方面找到新的形态,不断升级和完善语言个性化成为我们的孜孜以求。中国水墨的最大特点就是当形象以水墨的面孔出现,就必须有强烈的情感注入,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境”,对形象的提炼、取舍已属自觉,进入“幻境”而不能自拔。笔尖犹如我们的神经末梢,借助水墨中“烘、染、渲、破、飞、揉、积、渍”等手段将我们的内心世界不经意得表达出来。由于情感介入,形象的塑造、线的长短、行笔的快慢、笔墨的浓淡干湿等所行成画面肌理的抽象因素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及象征意味。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巴尔迪斯谈到乔治·莫兰迪的话说过一句话:他的画面的肌理雅致极了…… 莫兰迪对几只不起眼的瓶子反复揣摩把玩,这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简单和空灵的画面透着冷冷的孤寂,强烈而独特的“视觉”感受以至让我们感受到了“触觉”。外在的笔触所呈现的肌理一定是表达作品审美及情感的语言样式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对水墨画创造出的各种技法,不仅是再现眼睛所看到的山川景色,点划之间镌刻着才情与品格,更是内心情感的宣泄。
笔墨借水势在宣纸上恣肆的那一刻,要靠我们良好的笔墨修养和宽厚的人文情怀来收发,这样气脉才能通畅,气格才能堂正。《图画见闻志》中“论气韵非师”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这里“气韵”是水墨作品的生命所在,气息沉静,以求机趣,顿悟便产生妙处,清方薰论“米氏山水”有:一气落墨,一气放笔,淡处随笔气致,湿处、干处随势取象,为云为烟,在有无之间,乃臻其妙。水墨精神就在解衣磐擘,荡气回肠。良好的技术有磊落的精神支撑必有“仿佛笼淡,清润见喜”之境。实际上,以笔墨来“造型”之妙处历来为水墨画家所经营。笔墨和形一但结合,应是一个整体,很难想象八大的山石树鱼脱离其笔墨之后的尴尬,仿佛抽干了血液,毫无生机。这里的笔墨形质或曰:心象。八大的笔墨魅力不仅是逸趣,而是磊落的人格通过笔墨的彰显,透过“心象”我们能看到一种孤寂与苍凉的精神状态。只有情绪化的水墨才能打动我们,不同的价值观、修养、品位的观者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个共鸣点进行自己的解读并被无限放大。水墨所体现的“心象”的精神语意体现了时代特征、审美取、`气质涵养等因素,承载了不同时代所赋予画者独特的人格精神,情感的融入使笔墨不再程式化,而会变的鲜活和不竭的创造力。
传统水墨在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技法和审美系统,我们在和这套系统的对话当中要不断地用丰富的修养及独特的情感体验来解读。经验暗示我们背离与盲从似乎都不可取,在多元化背景下,西方绘画与中原地区水墨虽然大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点,观察方法的转换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体验。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2008年11月25日于小屯
获奖情况
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美术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十五次美术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河南省展区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四届河南省书画院双年展美术学术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河南省中国人物画展一等奖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河南省中国首次晋京展精品奖(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河南省中国画展银奖(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河南省韩国庆尚道水墨画展;
中国意象-当代中国画十人邀请展;
风华七月—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邀请展;
水墨动向—当代著名中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展;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等
作品收藏:
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洛阳博物馆、法国图尔市政府等。
2009年6月赴景德镇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青花瓷作品。
发表和出版作品
作品发表、出版:
《国画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水墨》(中国画研究院)、《江苏画刊》、《艺术状态》、《收藏家俱乐部》、《水墨生活》(艺术与人文出版社);
《中国人物画技法图典》(河北人民美术出版);
《盛世收藏》(江西美术出版社);
《新世纪中国画水墨发现大系—水墨时态吴非》(荣宝斋);
《最具学术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画100位》(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
《国画大家》(今日美术馆);
《中原画风·山水人物卷》、《河南国画100家》等。
相关画评
吴非·诗化的闲逸笔墨 张建京
相对于“古法样式”的中国现代人物画,或称之为水墨人物画,在进入当代生存环境的变迁下,画家们始终在承传与创造的焦灼状态中遁行,在当下绘画语境的复杂状态下努力探索出相当于古法与现实的表现方式,是每一个画家所不断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吴非作为60年代出生的画家,一方面沉积眷顾着对传统经典的深层存在,一方面对于迅猛多变的生存状态产生着不断的悸动。然而他却以一种相对冷静的状态,依然重新审视着传统,而且热切地接受着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从反映现实生活物质的真实,到反映现实生活精神的理想,在不断反复思考与实践中,敏于思而缓于行,稳步地完整完善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经验,从而表现出脱化交融于东西方艺术思维方法中传统的“现代性”的艺术语言图式。
关照一下当下的中国人物画,在上世纪中后期,水墨语言以“古人样式”而惯性地延续着;在受到西方造型方法的影响下,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性得到充分的加强,而且在至今的美术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写实性绘画的深入实践,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手段,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与丰富,以至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性绘画在当今画坛的主流层面上,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均得到了极大的推崇与肯定。
人本身物质形态的客观形象在时代的烙印下,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发生着迥异的变化。对于中原地区人物图像载体的描述本身,也产生了诸多变化甚至变异的绘画语言。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素描写生为基础的中国人物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物画的不断发展,是对“二王”以降一味复古之风的大反其道,但是传统中国画中的中国哲学的人文精神,也在“素描样式”的绘画中渐行渐远。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中国传统技法的简单照搬与描摹,以当代人的心境是完全不可能表现此时此刻的中国绘画特征的内在。于是,一类是在丧失超越前人信心的状态中,以西方“素描”意识的现代因素改造中国人物画,或者讲是发展人物画,一类近乎从容地简单机械地延续“古人样式”的技法图样。一类是无所顾忌地叛逆而且自由地放纵着水墨体验。
但对于吴非而言,他的作品表达着体现传统“中庸”思想的艺术题旨。具体来讲,传统文化的体验对于他是与生俱来,挥之不去地渗化在他的艺术思想的底层和末梢;西方现代主义的强势登陆,自然与传统文化产生碰撞而出现着些许反叛。然而吴非在艺术语言的逐步完整与成熟的过程中,背弃与传承的对决成为短暂的阵痛。此后的作品突出地表达了他当下艺术状态中的一种平和与闲逸。他的作品的艺术审美并没有脱离传统,但同时观照着当代的人物状态上;走过写实期的真切描述,进入到笔墨丰富而自然的“闲适笔调”的意味。无论是古人形象,还是现代人的特征,对于这些形象符号,都成为吴非向人们讲释精神层面与特性语言的诉说,透过松散而漫不经心的笔墨,可以看到他近乎自我苛求的艺术表现;在慵懒无为的旗袍短衣的形象中,可以看到他平淡缓慢而又出奇制胜的水墨手段。
吴非画中的人物有古人有今人,这些在吴非的笔墨营造下,讲述着各自不同的故事,熟悉而陌生。看上去他们离你很近,近到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细微举动,恍惚幻化成其中的某人,青衫方履,顿时置身于乌托邦式的渊明雅境,畅然不群;但有的却离你很远,远到在虽着时尚靓艳服饰下,淡然超尘地行于物外,时空转换,触及绝难。自然物象的表象,在他的现实状态与心理思维方式中,通过笔墨的独特艺术语言相融汇,而表现出与形象内心的对话与共鸣,笔墨因而随着内心情绪的波动而举重若轻,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在绘画手段中修正重组,表现着自我理想世界的审美空间,从而渐入诗性品质与禅性心境的艺术世界。
吴非的作品,是画家内心心灵深处的独白,面对当代的艺术理念以时入时出的清晰思维,表达着闲逸文心的此中状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传统审美情节的笔墨语言,同时又创造出属于现代都市生活因素的审美趋向,成为现代水墨人物画中一种自我的感人,一种感人的自我。
张建京
2006年10月于洛下玄默堂
相关人物评价
这几年吴非一直在关注“人”,他以普通人的视点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默不作声的把现代人那种冷漠、无情、空虚以及焦虑的状态以画笔展现了出来。
看吴非的画,我似乎能感受到画中人的孤独,都市生活的欲望、刺激,个人内心的空虚、无聊,使本来渴望的心又充满着复杂的表情, 其实,“他”和“她”不就都在我们身边,起码都带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憨实敦厚的吴非实际上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一般情况下的他,见面总是一本正经的咪咪笑着,不太说话。可是,当一帮哥们在一起谈论艺术的时候,他又表现出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也时常会有一些独到的观点和好的语词冒出来。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现在正是艺术创作上的高峰期。刘索拉说:“干艺术怕时代感,因为时代会过去,所以精明的艺术家喜欢选择已经成为历史的题材。有时代感的探索艺术家都是有胆儿的,因为容易出错,弄潮会找不准方位。”我不知道吴非他们那代人有着什么样的青春期,但对于新生活和新事物,他们还是很积极地接受并享用着。吴非有着真正艺术家的勇气,他敢于见证人性的善恶与美丑,也勇于探索绘画中新的语言和形式。这样的精神,使他产生了新的思考和新的经验,人生的阅历,世事的沧桑,突然间都被他的画作洞开了。世俗男女的悲情和哀怜,还有他们在努力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欢乐所带来的迷茫,都成了吴非表现世界的有效方式。
有一次,吴非对我说:“我觉得画面中应该出现一些看似很荒诞的东西,说不清楚的东西,其实很有意味。”我完全赞同他的说法,其实我们生活的本身就是荒诞。那阵子他有一批新画,画面上他把不同的视点,不同时段,不同关系的人和事物放在了一起,夸张、变形又恰到好处,看似很荒诞,但又觉得很真实,既感到熟悉又有着异常地陌生。后来,看到有记者采访导演贾樟柯,问他为何《三峡好人》里会出现那种不明飞行物,贾说根本没什么,我觉得那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很荒诞的东西出现。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和吴非的观点是相同的。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说不清楚的,弄得太清楚了,反而没意思了。
值得一说的是吴非在画着这些“入世”的红男绿女的同时,也在画着大量“出世”的高人隐士。入世是“俗”的,出世是“雅”的,这两种本身很矛盾的观念却被吴非轻松的就解决了。我喜欢他的高士图,因为他画的潇洒,画的清新,画出了人物的旷达。好多人画高士,脱不出那种“俗气”,更画不出那种“逸气”,因为从大俗到大雅,需要的是一种境界,而不仅仅只是绘画的技巧和语言性。
近两年,吴非的画引起了圈内的关注,很有要大火起来的势头,前一阵子荣宝斋又给他出了画册,然而他依然还是那么低调,见面只嘿嘿一笑,说能画画是多么的幸福呀。
和吴非同住一城,于我来说也算是件幸事,因为除了常常能在一起吹牛聊天以外,还可以最快速度地看到他的新画。
吴非印象
人过中年,发福亦属正常。然近些年日渐隆起的肚子,却常遭老婆讪笑。只是每每见到吴非兄,才会有些许的安慰。
和吴非兄相识,是在去岁的一次展事上。之前只是在各类画册上见到过他的名字和作品,知道他一直在画一些形古神闲的高士,或“枕石观云过”,或“临渊羡鱼游”,总之都是些陶翁笔下客,庄生梦里人。便想,吴非兄莫非是一个在家出家的隐者,亦或是一个遁入山林的高人?
和吴非兄相识并相知,方明白一个道理,心态决定形式,正所谓“画如其人”是也。
心如虚空,物来即照,立处皆真,随缘任运。这是禅者风度,其实禅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处处皆是佛”,“步步是道场”,就看我们每个人的悟性如何。“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便是说的平常之心。
有僧问长沙禅师:如何是平常心?
师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僧:学人不会。
师云:热时即取凉,寒时即向火。
这种“心体无滞,即是般若”的禅宗极境,吴非兄是了悟到了,而且已心无挂碍地关照到了他笔下的人物。
如今的水墨人物的发展无非三条主线:即传统的;依附传统而创新的;完全实验性的。吴非兄一直走在中间,即在传统图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关照本人的内心感受,让造型与笔墨游离于传统之外,在近乎木讷的人物表情之下蕴含着“维摩一点如雷”的冲动。他将元人的求古与宋人的尚意心态纳入本心,将道家的“无为”境界宣泄于纸上。以闲适的笔调表达闲适的诗意生活,正如建京在《诗化的闲适笔墨》中所称:“他的作品表达着体现传统中庸思想的艺术题旨”。
昨日,和建京去吴非画室闲聊,禅茶一味之后,才发现窗下便是洛阳市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如此环境之下,吴非兄能不受外扰,潜心于艺,着实让人惊叹弗如。便想起铃木大拙的话:“禅宗就是觉悟的修行”。所谓“觉悟”,即自觉的了悟,这便是吴非兄闲逸外表之下的人生态度吧。
回家,撰小诗一首记之,为吴非兄,也为自己。
修身何须避山林,喧喧闹市掩重门。
老山檀香一缕去凡意,佛经两卷出红尘。
清茗谈心临古趣,素墨花笺写烟云。
忍得十年空面壁,心如止水菩提心。
二OO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郭贯贞于半山房
潇洒^_^依旧·丁一 编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作品及特点
获奖情况
发表和出版作品
相关画评
相关人物评价
吴非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