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绣线菊(学名:
绣线菊属 laeta Rehd.)是
蔷薇科绣线菊属下的一种灌木,高可达1.5米。其小枝常直立,嫩枝稍带稜角,冬芽长圆形,叶片卵形或椭圆卵形,边缘自基部或中部以上有不整齐单锯齿,叶柄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花序为伞形总状,花6-15朵,苞片线形,无毛,
花萼外面无毛,萼筒钟状,花瓣宽卵圆形或近圆形,白色,花盘环形,子房腹面稍具短柔毛,花柱比
雄蕊短。
蓇葖果半开张,4-6月开花,7-10月结果。华西绣线菊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北、
四川省、
云南省等地,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下或灌丛中。此外,华西绣线菊也常被用作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或作为切花生产。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1.5米;小枝常直立,有时呈之字形弯曲,嫩枝稍带稜角,多无毛,浅褐黄色;冬芽长圆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卵形或椭圆卵形,长1.5-5.5厘米,宽1.4-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自基部或中部以上有不整齐单锯齿,有时不孕枝上叶片具缺刻状重锯齿,无毛或在下面基部脉腋间簇生柔毛;叶柄长4-6毫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
花序特征
伞形
总状花序直径2-3厘米,无毛,具花6-15朵;
花梗长8-17毫米;苞片线形,无毛;花直径6-10毫米;花萼外面无毛;萼筒钟状,内面密生短柔毛;萼片宽三角形,先端急尖,内面有稀疏短柔毛;花瓣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钝,长2.5-4毫米,宽2-4.5毫米,白色;
雄蕊30-40,比花瓣稍长;花盘环形,呈浅圆锯齿状;子房腹面稍具短柔毛,花柱比雄蕊短。果半开张,无毛或沿腹缝稍具短柔毛,花柱顶生,稍倾斜开展或近直立,常具反折萼片。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相似物种
本种近似
曲萼绣线菊 S. flexuosa Cambess., 惟后者冬芽具2个外露鳞片,叶片稍窄,仅先端或中部以上有单锯齿,子房密被短柔毛,易于区别。又
乳突绣线菊 S. papillosa Rehd. 是本种的近缘种,但乳突绣线菊的叶片为长圆形或卵形,叶边仅有3-5粗齿,下面沿叶脉被伏生丝状柔毛,
雄蕊40-50,是其异点。
产地分布
产湖北、
四川省、
云南省。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或灌丛中. 海拔1200-2500米。
原变种
简介
华西绣线菊(原变种)
种拉丁名:
绣线菊属 laeta Rehd. var. laeta
国内分布:产湖北、四川、云南。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或灌丛中,海拔1200—2500米。模式标 本采自四川汉源飞跃岭。
中国植物志:36:044
系拉丁名:Ser.Trilobatae Pojark.
组拉丁名:Sect.Chamaedryon Ser.
属中文名:绣线菊属
属拉丁名:Spiraea
亚科拉丁名:Spiraeoideae Agardh
科拉丁名:Rosaceae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毛叶变种
S. laeta Rehd. var. subpubescens Rehd
.in Sarg. Pl. Wils. 1: 444. 1913.
本变种叶片边缘具尖锐缺刻状重锯齿,下面被稀疏绢毛状柔毛,花序较小,有花5-9朵。
A. Batalin 曾发表异常绣线菊 S. anomala Batal. in Acta Hort. Petrop. 13: 92. 1893, 产湖北,A. Henry 采5303号。摘译原始文献如下:“灌木,小枝稍有稜角,无毛。叶片有3-4主脉,长35毫米,宽20毫米,具短柄,披针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常近截形或圆形,有时近三角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上具毛,中脉及网脉显著,叶边具重锯齿,叶柄长4毫米。
伞房花序具6-9花,无毛,从带叶的新枝顶端发出;
花梗比花长2-3倍,长13-17毫米,基部有毛,中部有小苞片,小苞片线形,不久脱落。花大形,
花托宽陀螺形,外面无毛,裂片宽三角形,长2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睫毛,内面具短柔毛;花瓣大,长5.5毫米,圆形或稍宽,有短爪;
雄蕊30,长于花瓣;花盘腺状。
蓇葖果密被硬毛,花柱顶生直立,柱头盘状。成熟果实未见。”据此异常绣线菊与华西绣线菊极为近似,惟异常绣线菊的叶片稍小,锯齿较密,基部稍宽呈截形,蓇葖果上密被硬毛,是其异点。因未见模式标本,附志于此,留待考订。
细叶变种
S. laeta Rehd. var. tennis Rehd
.in Sarg. Pl. Wils. 1: 443. 1913.
叶片细小,卵形或宽卵形,长1-2厘米,宽0.7-1.5厘米,边缘有少数深锯齿或圆钝锯齿;花序较小,有花5-10朵。
产
四川省西部。生于高山溪沟边,海拔2700-3150米。模式标本采自
巴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