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是指
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
长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
韩愈,学苦涩于
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
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
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俱名为元和体。”认为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愈等元和时的著名作家开创的,所以总称之为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说,元稹“与
太原市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
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
元和诗。”说明元和体即元和时流行的新体诗,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其模仿的作品而言。
王力《
汉语诗律学》第三十一节第十四:“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当时成为元和体。(其实元和前已有此体,参看
刘禹锡泰娘歌,见全唐诗十三。)元和体的诗,大约古句稍为多些,四句一换韵和平仄韵相间的规矩稍为变通些;然而大部分入律则是一样的。一直转韵下去,诗可以拉得很长,所以适于长篇的叙事诗。”
中唐诗人
元稹、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稍逊于白。对
启功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
杜牧。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白居易同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
长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
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
启功之盛也。”但元稹诗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都比白居易诗稍逊一筹。
叶燮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容暇豫。”(《原诗》)
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瓯北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