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位于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路村乡姬村,为第六批国宝,时代定位元至明。始建年代无考,中轴线依次有戏台、水陆殿、五方佛殿。据传该寺是
元朝一个姓姬的宰相所建。
始建年代无考。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中轴线依次有戏台、水陆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间,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五方佛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梁枋用材较大,梁架结构为四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元代特征显著。殿内两山及后墙保留有壁画。水陆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后门下有题记“
成化五年造.......”。
宝峰寺 在
屯留区城东北10公里
路村乡姬村村西隅。地势平坦,林木掩映,农舍毗邻,环境清幽,交通便利。据《屯留县志》载,寺院始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明成化、清
乾隆修。寺院座北向南,为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前为山门
天王殿,中为水陆殿,后为五方佛殿(俗称
大佛殿),两侧配以廊庑配殿等殿宇。除山门天王殿外,其余主要建筑基本完好。占地面积3246平方米。水陆殿面阔五间(明三间暗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出单昂,耍头后尾成插头承托,补间无斗拱,令拱上施短替木承檐搏。前后檐均用方形抹角石柱,唯东山柱为木质,柱头上施立栏。殿内两山墙上部及后檐墙东侧存
清代部分壁画,工笔重彩,十分醒目,约23.66平方米。脊刹上保存有“
乾隆十五年六月重修”的题记,明间后板门左下题写“明成化五年闰三月五日安”的字样。五方佛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悬山顶四椽袱对后乳袱,通檐用三柱。前檐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斗拱后尾双抄偷心造,后檐四铺作单抄。殿内明间用后金柱两根,上置大内额,额枋由两金柱头上延伸至两山,此种做法他处少见。明柱由小额枋相连,三面墙包砌。梁架结构仍保留元代建筑风格,其余均为明清遗物。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年间姬村有一个姓姬的宰相,在朝为官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家,很是想念自己的母亲。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可从小就受着父母国事大于家事的教育,整日为国事操劳一直没有时间回家,他深知父母有一个很大的心愿,那就是想到当时的国都看看。当时由于交通不方便,父母的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太好,经不起长途奔波。后来手下有个叫陈缘的给他出了个主意,在他的家乡仿照宫殿的样子,修了一套院落,让父母居住。事过没几年,被当时朝里一个姓田的
御史上表,告到了皇上那里,当时皇上派大臣方建明去查此时,放大人深知姬阁老是位忠臣,就将此事秘密透漏给姬阁老,姬阁老连夜带了数名亲信回到了家乡,从附近村庄请回了一座佛爷神像,殿外挂匾【佛爷庙】父母也搬回了原来的住所,避免了一场风波,后来到
元朝末年
明朝建国改名为【宝峰寺】
为了保障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
山西省南部早期木构建筑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预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4月21日,市局王伟副局长携省古建筑研究所的相关专业人员,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留区宝峰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沁县洪教院进行实地勘察和调研,就两处早期古建筑的规划保护的前期
测绘学、设计工作,与相关县政府的分管领导及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门研究,协调落实相关经费,启动前期测绘、设计工作,为实施规划保护奠定基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留县宝峰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沁县洪教院分别为元代和
金朝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研究价值,也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损毁严重。进行全方位的修缮保护,是解决两处早期古建筑保护问题的根本途径。
屯留区、沁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有关领导表示将把握机遇,积极落实相关经费,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市局紧紧围绕市委“以项目建设促进‘三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坚持突出重点,以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全面进步。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面,以早期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为重点,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保障规划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