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滨鹬
鹬科滨鹬属动物
斑胸滨鹬(学名:Calidris melanotos)是一种小中型涉禽,属于鸻形目鹬科。它的体长约为23厘米,翼展为37-45厘米,体重约为126克。斑胸滨鹬的嘴形直,有时微向上或向下弯曲,鼻沟长度远超过上嘴的1/2。雌雄羽色及大小大都相同,体羽多具褐色杂斑,腿黄,嘴具两色并略为下弯,胸部纵纹密布并突然中止于白色腹部。白色眉纹模糊,顶冠近褐。斑胸滨鹬栖息于海岸、沼泽、河川等地,飞翔力强,飞行时颈与脚均伸直。它们主要以甲壳亚门、昆虫和植物为食,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斑胸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楚利奇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北极地带,越冬于南美洲美国东西海岸、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太平洋中岛屿,偶尔到日本。它们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潮落时跑至泥里翻找食物。斑胸滨鹬的巢穴是一个在地面上刮出的洞,内部有厚厚的衬垫,足以保护它们的四个蛋免受繁殖地带的凉爽微风的影响。斑胸滨鹬在北美和亚洲繁殖,冬季则迁徙至南美和大洋洲。它们的翼展为46厘米,体长为21厘米。
体形特征
中等体型(22厘米)而多具杂斑的褐色滨鹬。腿黄,嘴具两
色并略为下弯,胸部纵纹密布并突然中止于白色腹部。白色眉纹模糊,顶冠近褐。繁殖期雄鸟胸部偏黑。幼鸟胸部纵纹沾皮黄色。冬季鸟赤褐色较少。飞行时两翼显暗,翼略具白色横纹,腰及尾上具宽的黑色中心部位。虹膜-褐色;嘴-嘴基黄而嘴端黑;脚-黄色。叫声:叫声为浑厚低沉的churk或trrit声。习性:取食于湿润草甸、沼泽地及池塘边缘。区系:东洋界 古北界  分布:河北香港台湾。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帝国极地、西伯利亚及北美洲;越冬于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1986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次记录到。自此偶尔有鸟经过。有可能为定期过境鸟但被忽视。在河北北戴河区、东南部及台湾省均有一次记录。习性:取食于湿润草甸、沼泽地及池塘边缘。
相关知识
形目(Charadriiformes)(鸻:音同“恒”)在生物分类学上
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比较繁杂的类群,包括鸻鹬类、鸥类和海雀类三个大类群,分别是涉禽类,擅长游泳和飞翔的海洋鸟类和适应潜水生活的海洋鸟类,这三个类群有时也被分成三个独立的目。鸻形目有16~17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从两极到热带都有其代表,其中有不少种类有极强的飞翔能力,可以飞很远的距离,我国有9~10科。鸻鹬类以中小型涉禽为主,是涉禽中最大的一类,是世界各地湿地的重要组成,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鸟纲的1目。为中、小型涉禽;眼先被羽;嘴细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与等长(麦鸡属例外)。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后趾小或缺,存在时位置亦较他趾稍高。全世界有12科90属196种,中国有9科13属 63种。多数结群。主食蠕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也吃植物。多在地面营巢。栖息于水边、沿岸或内陆。性怯懦,但善于活动。大多为候鸟。雏鸟为早成性。雌雄鸟相似。
鹬科(Scolopacidae)小、中型涉禽,体长约600毫米,翅长
约290毫米;嘴形直,有时微向上或向下弯曲;鼻沟长度远超过上嘴的1/2;雌雄羽色及大小相同,跗骨后侧大多具盾状鳞,前缘亦具盾状鳞;趾不具瓣蹼。共有29属77种,分布遍于全世界。在北极和亚北极繁殖,到热带一些地区越冬。中国有14属38种。栖息于海岸、沼泽、河川等地。由澳大利亚环志的鹬迁徙时,成群沿着中国海岸北上飞行。飞翔力强,飞行时颈与脚均伸直。取食小动物(如甲壳亚门、昆虫)和植物。在沼泽、河川附近的草丛中筑巢。每窝产卵4枚。卵橄榄黄色,并有黑的和褐色斑点。雄鸟孵卵和照料幼雏。雏鸟为早成性。常见的有白腰杓鹬矶鹬。白腰杓鹬生活在海岸、近海岸的沼泽、池塘、河口三角洲、水田等处,20~30只成群涉水在淤泥中寻找食物。当潮水上涨时,常会在海岸沙滩上整理背上羽毛。潮水退落后,它们到曾被潮水淹没的沙滩寻食。飞行十分迅速,降落时常滑翔,受惊扰则高声喧噪。在一大群中,如有一部分鸣叫,其他部分也跟着鸣叫不已。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旅鸟。矶鹬成对或数对在一起,沿江岸或湖畔觅食各种昆虫。在江岸或湖畔连续行走时,不住摇动头尾。受惊时则高声喧噪。靠近水面起飞。巢筑于地面浅陷处,铺以草茎枝叶,十分简陋。雌雄交替抱卵。雏鸟孵出后即可独立活动。长成后集为小群,飞落草原和贮水的地方,并开始往南方迁徙。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台湾省本岛和兰屿岛
滨鹬家族
岩滨鹬,学名:Calidria ptiocnemis,物种命名人及年代:(Coue
s, 1873),英文俗名:Rock Sandpiper ,分类:鸻形目鹬科滨鹬属。描述:非繁殖期成鸟:体型略小(21厘米)而矮胖的烟灰色滨鹬。腿黄色,嘴基黄色。下背、中央尾羽及飞羽黑色。飞行时翼上白色横纹明显。眉线短而清晰。胸近白而具灰色杂斑。繁殖期鸟上体棕褐色,肩羽及三级飞羽羽缘暗栗色,胸略沾黑。虹膜-褐色;嘴-黄色,端灰;脚-黄色。叫声:短促的whit或tweet声,进食鸟群发出吱吱低声。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阿拉斯加雪橇犬阿留申群岛;越冬于美国西部沿海,定期至日本。分布状况:偶见。春季在北戴河区河北省)过境时有记录。习性:冬季栖于沿海裸岩,少飞到沙滩。喜群栖,与翻石鹬及其他涉禽混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青脚滨鹬 Temminck's Stint,鹳形目 \u003e 鹬科 \u003e 滨鹬属
CICONLLFORMES \u003e Scolopacidae \u003e Calidris temminckii,描述:体小(14厘米)而矮壮,腿短,灰色。上海体育大学(冬季)全暗灰;下体胸灰色,渐变为近白色的腹部。尾长于拢翼。与其他滨鹬区别在于外侧尾羽纯白,落地时极易见,且叫声独特,腿偏绿或近黄。夏季体羽胸褐灰,翼覆羽带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及脚-偏绿或近黄。叫声:短快而似蝉鸣的独特颤音叫声tirrrrrrit…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至非洲、中东灵鹫山、东南亚、菲律宾及婆罗洲。分布状况:定期出现但却罕见的过境鸟,于中国全境。越冬群体见于台湾、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习性:同其他滨鹬,喜沿海滩涂及沼泽地带,成小或大群。主要淡水鸟,也光顾潮间港湾。被赶时猛地跃起,飞行快速,紧密成群作盘旋飞行。站姿较平。
弯嘴滨鹬 拉丁文名: Calidris ferruginea,物种名称:
弯嘴滨鹬,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s. 00351 281 3255,物种特征:描述:体型略小(21厘米)的滨鹬。腰部白色明显,嘴长而下弯。上体大部灰色几无纵纹;下体的白;眉纹、翼上横纹及尾上覆羽的横斑均白。夏羽胸部及通体体羽深棕色,颏白。繁殖期腰部的白色不明显。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叫声:吱吱叫声。哀婉的chew或wheep,尖声的wh信息技术whit, whit-it-it以及轻声呻吟。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至非洲、中东、印度次大陆及澳大利亚。分布状况:不常见候鸟,迁徙时见于整个中国,少量在海南岛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冬。习性: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潮落时跑至泥里翻找食物。休息时单脚站在沙坑,飞行迅速,成密集群。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体形特征
相关知识
滨鹬家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