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蜗牛
以色列罕有物种
蜗牛是蓝色蜗牛,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
形态特征
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类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蜗牛有甲壳亚门,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尽管拥有数万颗牙齿,但它们无法咀嚼食物。这是因为它们用齿舌——一个带状结构,上面布满牙齿——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们的微小牙齿会慢慢磨损钝化,而后被更锋利的新牙取代。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蜗牛的外套膜腔会在壳口处形成1个开口,称为“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仔细观察,呼吸孔常会一开一关,就像是蜗牛呼吸用的“鼻子”;而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于壳口处以便呼吸。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内脏团间,形成1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为“外套膜腔”。蜗牛的呼吸器官就藏于外套膜腔内,有时透过蜗牛的壳,隐约可以见到壳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网,大多位于前侧,靠近头部的方向,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生长环境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
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会有危险。
主要价值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20多种氨基酸及丰富的蜗牛酶、SOD等,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高1个、11个、3个和7个百分点,而脂肪的含量仅为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的1/18.1/272.1/92和1/70;每克蜗牛肉含量有0.45μg,为茶叶的4.5倍。蜗牛是一种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都很高的陆生类软体动物门,其食用和药用历史已经有二千多年。
据测定,每500克蜗牛肉中含蛋白质90克及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尿、平喘、软坚等功能。所含的酶能化积除滞,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则能增强人体脑细胞活力。科学家认为多吃蜗牛能对皮肤和毛发产生营养美容作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