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远属于
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是由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与
铁甲舰“定远”“
镇远县”同批订购,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驶抵大沽口加入
北洋水师。
“济远”舰订购时计划为“定远”级的第3艘舰,后应经费短缺而缩水改为订造穹甲巡洋舰。“济远”回国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这根桅杆现保存在
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汽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
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一说是16.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
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主炮露炮台装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双联装210mm
克虏伯前主炮1座(炮座为露炮台式,每门炮重10吨,35倍口径,现存
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炮座为露炮台式,现存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47mm哈乞开斯单管
速射炮2门(2门炮现均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
铜炮4门、15
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
鱼雷快艇2艘(疑为“中甲”、“中乙”)。
首任管带
方伯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以花副将衔补用参将升署)
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由于在
黄海海战中擅自脱离战斗,触犯《北洋海军章程》、《
大清律例》、《海军惩劝章程》,被判军前正法,于1894年9月24日在
旅顺军港被斩首。关于方之罪是否应当斩首,史学界仍有争议。
帮带大副
沈寿昌,上海人,留美幼童。据《冤海述闻》记载:日舰炮火击中济远舰指挥台,大副都司沈寿昌头部中炮:“方伯谦与之并立,脑浆尚溅及其衣”,
枪炮二副
柯建章,福建闽侯人。据《冤海述闻》记载:又一炮击中前炮台,二副守备柯建章被洞穿胸部而亡
学生
黄承勋,湖北京山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据《冤海述闻》记载:三副守备黄承勋中炮断臂。
据《冤海述闻》记载:六品军功
王锡山。管旗头目刘均中炮阵亡。指挥台和炮台共牺牲13人,受伤40余人
火炮 210mm*2/150mm*1/76mm*4/37mm
机关炮*9
清政府向
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的巡洋舰,本来是作为“定远”级的 三号舰订造的,后由于经费不足改为建造巡洋舰。1883年6月6日下水,1885年8月建成,同年10月加入
北洋水师,造价620000两。
济远舰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和
威海卫之战。丰岛海战中死13人伤40人,黄海海战中被击中15弹,死5人伤10人。海战后管带
方伯谦由于临阵脱逃被斩,继任管带
林国祥。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舰长平尾福三郎。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
海防舰。1904年11月30日在
日俄战争日军攻打旅顺的战斗中受命用
舰炮支援
203高地攻坚战时于旅顺港外羊头洼海域触雷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