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勒镇
内蒙古扎赉特旗下辖镇
绰勒镇位于扎赉特旗所在地北15公里处。
简介
地理形势
绰勒镇人口18000人,辖13个嘎查,耕地26万亩。交通便利,111国道贯穿南北,绰尔河流经境内,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是优势产业,盛产大米,远近闻名。
党政建设
镇党委政府一是大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强化养殖业,突出奶牛业,成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二是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四是抓好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五是实施科技兴农兴牧战略,提高农牧民素质,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随着绰尔水库的建设,风光旖旎的绰尔河畔旅游开始升温,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奶牛业方兴未艾。
教育合作
概述
2001年,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农村地区的五个乡镇实施。五年来,经过内蒙古科协项目部门的精心指导,旗乡两级政府有力的领导、支持,以及各级项目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广大农村校外儿童获取和提高生活能力与生产技能,培养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同时项目活动吸收成年村民参加,扩展了项目的辐射面,提高了项目的功效。
实施过程
方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扎特旗以提高项目群体生活生产技能为主线,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项目工作新途径。
骨干
一是抓好骨干培训,造就一支精干、务实、敬业的项目工作队伍。非正规教育项目在扎赉特旗实施,对于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士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为了使项目工作人员和儿童骨干尽快和娴熟地掌握项目执行技能,不断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夺取最大的收益。旗科协除积极派员参加上级项目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外,每年都举办一次项目业务培训班,学习、传达项目文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理清、归纳工作思路。还精心办好年度主题活动,对学员代表进行培训,把“如何当好同伴教育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的培训,使全体项目工作人员理解和把握了项目工作目标、内容,掌握了项目工作方法,养成对项目工作的敬业意识。每个项目村培养了近10名同伴教育者,他们向校外儿童传递项目活动信息,进行示范服务。协助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这些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增强项目活动的吸引力和活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校外儿童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扎赉特旗各项目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一,冬春农闲季节,组织项目儿童与成年村民一起,参加各级组织开展的科技下乡、“科普之冬”等科普活动,通过此类活动,使项目儿童站在成人的行列里,可以与家人同步接受新事物,平等参与到家庭生产经营中去。其二,举办,“做‘四有’新农民”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各项目村学习中心都建立了图书室,充分利用项目配发和自有的图书资料,各项目儿童中开展读书活动,调动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小城子乡东方红村学习中心还建立了读书激励机制,对每个图书开放日都来看书的学员,年底发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以资鼓励。其三,开展社区宣传活动。为扩大项目影响,各项目村学习中心,经常利用科普挂图、讲座、集市、电视播放等形式在项目区开展生命知识、环境保护、卫生保健、告别陋习、儿童权利公约等方面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目标群体实现自我保护,同时也为提高村民的科学素质做出了贡献。
三是建立示范基地,为项目儿童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扎赉特旗科协承担了全旗的项目落实工作,为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各项目乡镇均由从事农业服务的专业技术站所负责,而站所的试验田、示范区等设施自然成为项目活动的基地。为解决项目儿童学得着,用得上的问题,项目儿童经常被组织到基地内现场观摩,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实用技术在基地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下,进行实地操作,把知识尽快转化成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培训成果。音德尔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巴岱乡中学生物园、小城子乡奶牛养殖小区等成为了项目儿童的第二课堂。到目前为止,各项目基地共接待项目儿童1,000人次。基地还经常聘请懂技术、会操作、说得出的“土专家”,开展现身说法,在传授技术的同时,还激励项目儿童不要悲观失望,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发家致富的有用之才。基地又成了项目儿童立志成才的起点。
合作成果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每个项目儿童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了解防范疾病、自我保护等知识,具各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等目标。现在大多数项目儿童已加入成人行列,努力把项目活动中所学所得,变成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小城子乡东方红村的齐双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乡政府招待所聘为服务员。同村的方莉也正成为父亲在种养方面的好帮手,家里采用哪些新品种、新技术都先由她“把关”。绰勒镇联合嘎查的道日那正做好了外出务工、打开眼界、学真本领的打算。五家产乡五家产村的张艳庆已挑起了治家的担子,在忙完了自家承包地的农活后,还外出到邻近地区打零工增加收入。广大项目儿童正在用项目活动为他们传授的点金术,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意义
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在农村校外儿童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为他们学习、获取生活生产技能提供了课堂,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进行了引导。在实施这项造福工程的过程中,给我们予这样几点启示。
第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新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项目工作始终把教育培训放在首位,把提高素质作为中心。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民是生户主体、市场主体,迫切需要先进的实用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知识武装起来,实现发家致富达小康的目标。农村科普工作要找准提高群众致富技能的切入点,坚持和体现“围绕素质抓科普”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综合素质。
第二,农村科普工作要突出针对性,体现实效性。项目活动坚持从项目群体的实际出发,根据对象特点,因人施教。鉴于农民群体的年龄状况、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理论知识、实用技术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不同,必须因人制宜,科学制定科普活动内容和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东西确实“解渴”、“管用”。
第三,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使农村科普工作充满活力。项目活动采用了多种手段,积极变换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增加吸引力。农村科普工作面对文化、见识等背景差异较大的群体,所开展的活动只有求新、求活、求实,便于操作,才能使农民群众乐于接受,农村科普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党政建设
教育合作
实施过程
方向
骨干
创新
合作成果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