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诣(496~544)
北魏学者。字虔和。
清丰县(今河南清丰县)人。博学有文才。袭父爵彭城侯。官著作郎、加辅国将军、
光禄大夫、给事
黄门侍郎、大司家卿、
骠骑将军、转
秘书监。主要作品有《释奠诗》、《江浦赋诗》等。
李谐,风流闲润,博学有文辩。袭父爵为彭城侯。自
太尉参军,累官金紫光禄大夫。
元颢入洛,(公元529年)以为给事黄门侍郎。败,除名,作述身赋。其略曰:独浩然而任己,同虚舟而不系。既未识其所以来,岂知其所以逝。于是得丧同遣,忘怀自深。遇物栖息,触地山林。虽类西浮之迹,何异东都之心。
元善见初,官
散骑常侍。奉使至梁,遣主客范胥迎接。胥问曰:“今犹可暖,北间当少寒于此。”谐答曰:地居阴阳之正,寒暑适时,不知多少。胥曰:“所访邻下。岂是侧景之地。”谐曰:“是皇居帝里,相去不远,可得统而言之?”胥曰:“
洛阳市既称盛美,何事廷邺?”谐曰:“不常厥邑,于兹五迁。王者无外,所在关河,复何怪。”胥曰:“殷人毁厄,故迁相耿,贵朝何为而迁。”谐曰:“圣人藏往知来,相时而动,何必候于隆替。”胥曰:“金陵王气,肇于先代,黄旗紫盖,本出东南,君临万邦,故宜在此。”谐曰:“帝王符命,岂得与
中原地区比隆。紫盖黄旗,终于入洛。”胥默而无答。江南士子,莫不嗟尚。事毕。江浦赋诗曰:帝献二仪合,黄华千里清。边笳城上响,寒月浦中明。(出《谈薮》)还,除大司农,转
秘书监。遇偏风废顿。谐著有述身赋,载魏书本传中。有文集十卷,(《隋书志》两唐志)传于世。
李谐在哲学上,倾向于庄子,主张任性逍遥,表示要像一只没有缆绳的孤舟,随意飘流,他说:“探宿志以内求,抚身途而自计。不诡遇以邀合,岂钓名以干世,独浩然而任已,同虚舟之不系”(《述身赋》),提倡人生要把得失置之度外,像鸟那样高飞,像鱼那样潜游。他说:“既未识其所以来,亦知其所以逝。于是得丧同遣,忘怀自深。遇物栖息,触地山林。虽因砥浮之迹,
何异东都之心。原自托于鱼鸟·永得性于飞沉。”(同上)。把这种逍遥避世的人生哲学归结为个人避罪以保身:“庶保此以获没,不再罪于当今”(同上)。《
魏书》卷六五有传。原有集10卷。多佚。撰有《述身赋》.载《魏书》本传.并辑于《
全后魏文》卷三五。
李谐,是
北齐顿丘的李谐是彭城王
李嶷的孙子,吏部尚书
李平的儿子。他从小就才华出众,性格豪爽,长大以后富有才能而且善辩。官职是
黄门侍郎。他除去原有身份的时候。作了一篇讲述自己身世和理想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光明正大独来独往,像没有系上缆绳的小船一样自由飘荡。既然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来,怎么能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得失都不计较,并且越来越不介意。随处栖息,不管是山林还是荒野。虽有西去的行为,但与去东都的心思也没分别。在这之后,他又被任命为
散骑常侍,受命出使
南梁。萧梁派主客范胥迎接,范胥问他:"今天比较暖和吧?北方应该比这里稍冷一点。"李谐回答说:"我们那里地处阴阳的中心,寒暑冷暖适时恰当,不知道有什么差别。"范胥说:"如果出访你们那里,有什么风景名胜?"李谐说:"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君主出身的家乡,差别不大,可以作出不差的点评。"范胥说:"既然
洛阳市美丽繁华,为什么还要将
首都迁到
邺城遗址?"李谐说:"不常在一个地方建宅居住,于是多次搬迁,帝王也是如此。只要还在国家的山河上,那又有什么可奇怪的。"范胥说:"
商朝人面临危难,所以迁都到圯耿。你们为什么迁移都城?"李谐说:"圣人知道过去未来,按时机而行动,何必等待形势的变化?"范胥说:"金陵的帝王之气,开始于先代。帝王应运而生的气象,本来出自东南。所以君临天下万邦的皇帝和都城,应该在这里。"李谐说:"受命于天的征兆气象,哪里能同我们
中原地区相比,帝王应运而生的气象终究还是在
洛阳市。"范胥沉默不语。江南的读书人,没有不佩服李谐的。事情完毕以后,李谐在江边作了一首诗说:"帝献二仪合,黄华千里清。边笳城上响,寒月浦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