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营镇
周口市沈丘县下辖乡
周营镇地处沈丘县腹地,紧靠沙颖河南岸。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30°14'。南北东南走向,地形狭长。西与石槽乡相连、东与付井镇毗邻。北依沙颖河。南与赵德营镇接壤。全乡2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3.5万亩耕地。周营镇周营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心街南北长1000米。贯穿孟寨行政村属下的寺角全部及周营村南侧一小部分,商贸繁荣。
地理环境
周营镇位于沈丘县东南,距县城15千米。辖周营、东李营、张营、崔营、孔营、大欧营、马营、郭寨、李楼营、黄孟营、孟寨、谢营、王寨、大李口、西李口、赵庄、赵寨、李湾、刘集、西李营20个行政村。洛(阳)界(首)公路和漯(河)阜(阳)铁路穿境。
历史沿革
1964年建周营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41.5平方千米,人4万,辖东李营、张营、崔营、孔营、欧营、郭寨、马营、孟寨、李楼营、黄孟营、周营、王寨、谢营、大李口、西李口、赵丰、赵寨、李湾、刘集、西李营20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周营村、东李营村、张营村、崔营村、孔营村、大欧营村、马营村、郭寨村、李楼营村、黄孟营村、孟寨村、谢营村、王寨村、大李口村、西李口村、赵庄村、赵寨村、李湾村、刘集村、西李营村。
文化
地方特产
刘集樱桃,已有500多年历史,到清代时已形成规模。品种“海地红”抗病早熟、个大皮薄、肉厚香浓、果味甜美,是招待贵宾的上等鲜果品。马营米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采用祖传工艺,以优质口米酿制而成,其特点:味道浓厚、甜酸可口、久煮不散、长放不酸,常年畅销郑州市、北京、天津市西安市等10多个大、中城市。韩氏绿豆丸子,始于清朝乾隆,是周营集市的传统风味小吃,闻名方圆百里,它做工精细、配料考究、味美纯正、香酥可口,久食不腻而著称,独具地方特色。
经济
周营镇是沈丘县传统农业乡,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瓜果、蔬菜。全乡每年春冬两季,开展群众植树造林活动。完善农田林网到2002年末,全乡拥有各种树木86万株。林业覆盖率30%。育苗基地380亩,果园5000亩,是河南省地区育苗和果树生产基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使周营镇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全乡四级企业,发展到1806个,从业人员12000人。投资200万元新上周口市申润纸业有限公司,年产值800万元?(存疑问,地址在哪个)。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新建教学楼3座,在校学生达7000人,教职员工380多人,每年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近百名。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5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300万元,财政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
特色产业
沈丘县周营镇,被人们称之为“田保姆”的谢营村青年谢文明拥有全套农机具,他照管了村上24户务工经商农民的130亩农田,负责这些田地的耕播、喷灌、植保、收打、运输等活计。像谢文明这样的“农田保姆”在周营镇有620名,他们共照管农田3.2万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乡的农机数量迅速增加。过去,这个乡80%的农机大户农忙靠出租农机具当“农田保姆”挣钱,一旦忙完田里的活计,则大都习惯于蹲墙根晒太阳悠闲“猫冬”,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2007年秋收冬种结束后,乡党委、政府利用广播、群众会及时对农民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宣传教育工作。为改变这一状况,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乡里依托洛阳界公路穿境而过,乡村道路平坦且四通八达的交通便捷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冬闲时节发展蔬菜贩运、建材购销,农副产品运输生意。这样一来,许多当初的“农田保姆”又把停放在单词里的农用机动车开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种、贩、购销、运输兼营专业户。
在该乡李楼营村的一片蔬菜大棚前,农民李仁正指挥着菜农往车上装鲜嫩的韭菜,地里的活一忙完,就开始往安徽市场贩菜,每天净赚100多元。仅李楼营村,利用冬闲从事蔬菜贩运的机动车辆就达30多辆。全乡先后有500多名“农田保姆”从事参与贩运、购销行当,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购销大军,经济收入相当可观。
周营镇有相当一批劳力外出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非农产业,致使部分农田闲置,甚至出现撂荒等现象。与此同时,一些有技术、善耕种又拥有多种农机的农民却因土地不够种而“吃不饱”,农机闲置。为此,该乡党委、政府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聘请种植能手、农机大户为“田保姆”,代为耕种,收费标准由乡政府协调统一。该项政策出台后,全乡先后有3200户农户与620名“田保姆”签订了有偿服务协议。过去,有的农民因受家中几亩田地的牵挂而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农民忙于务工、经商,顾不上管理责任田。这些农户只要捎个口信或打声招呼,每亩花上几十元钱,“农田保姆”就会按照农户自己的意愿,把田种好或把庄稼收打并运到农户家里。周营镇620名“田保姆”通过照管土地年增加收入近240万元,而被转移出去的8000多富余劳动力则通过务工经商年收入4000万元。
发展思路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一业两带三区”开发。“一业”即畜牧养殖业,上规模、上水平,使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一个支柱产业。“两带”即沿沈界公路的药卉、蔬菜开发;沿沙颖河岸的优质村果开发带,面积达6000亩以上。“三区”即以刘集、赵寨、王寨为主的村果区;以马营、顾营、李楼营为主的粮棉瓜果菜集约种植区;以张营、东李营为主的良种繁育区。全乡粮经比达5.5,复种指数20%以上。(2)、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民营突破。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现有老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对新办企业一律实行民营化。抓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千家万户上数量、规模发展上水平,到2005年,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500个,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要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筑造“平台”。计划修通从东李营到西李营贯穿东西连接各村的柏油路,实现村村通工程,对集镇“三纵四横”道路进行开发、整理,形成城镇化横加。对闲置的国有、集体土地进行拍卖、租赁,聚集资金,一地建城,滚动发展。3年内,使小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功能明显增强,常住人员突破8000人,城镇化水平达20%,初步形成小城镇—中心村集镇—文明新村的城镇化格局。
(4)、抓好人口、环境、科学教育等各项事业,实现社会协调发展,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制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搞好科技开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举措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开展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努力做好增收这篇大文章。他们一方面与上级涉农部门广交朋友,了解市场行情;一方面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各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户在发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为群众致富牵线搭桥。为解决农户缺资金的问题,乡政府与信用社联合开展“诚信户”评选活动,凡评上“诚信户”者在办理用于农业投入的4000元以下贷款时,不但利率优惠,而且免担保、免抵押,仅凭优惠卡就能贷款。此举既为农民上致富项目解决了资金短缺困难,又使信用社拓宽了经营渠道。
周营镇有几个果树专业村,但由于果农技术欠缺,收入不太理想。乡主要领导为赴郑州市,帮助果农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攀“亲戚”。这不但为果农解决了果树育苗、嫁接、防治病虫害方面的问题,还引进了果树新品种。经过乡干部的热心帮助,全乡已有4000多农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沈丘县周营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采取组织干部群众分层次外出参观、请专家教授前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加大农民增收的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找准农民增收的“支点”,该乡组织40多名干部及部分县、乡人大代表深入村(组)农户,对当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困难、出路,以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了解,先后走访群众1200多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0多条。经过调研,摸清实底,确定了紧紧围绕畜牧、瓜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进行调整的目标,现已初步形成了4000亩优质林果基地带,8000亩高产高效瓜菜轮作基地带,10万头(只)猪、牛、羊、鸡养殖基地的新格局。该乡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一些经济发达的县、乡取经,学习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同时,组织种养大户到邻近的付井、石槽等乡镇的种养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种养等农业新技术。该乡多次请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前来为群众传授果树的品种改良、嫁接、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刘集村是有名的果树专业村,原来一直用本地品种嫁接繁育,生长慢、坐果率低、品质差、效益不高,在专家指导下从外地引进了10多个果树新品种后,效益大增,群众繁育果苗、栽培果树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经济2008年,周营镇的小麦生产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522公斤。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乡党委、乡政府放开粮食收购市场,鼓励“粮贩子”挺起胸膛,活跃在村头与市场。在孟寨粮食收购点,许多农民开着拖拉机将运到这里卖。农民王廷中已经是第二次将麦子拉到这里卖了。他说2008年他家种了8亩小麦,总产4200多公斤,以每公斤1.54元的价格卖给“粮贩子”。王廷中笑着说:“俺的麦子收成好,家里没地方放这么多粮食,就卖一部分给‘粮贩子’。一位“粮贩子”喜不自禁地说,小麦收到囤里后,他就当起了“粮贩子”。现在,他每天能收进30多吨小麦,而且是即收即售。“有好几个省的面粉厂和饲料加工厂的人,每天都坐在俺家等粮。”
如果说像徐长振这样的是‘坐商’的话,该乡还有像王刘明这样的‘行商’。”王刘明将村里拥有拖拉机的农民组织起来,每天走村串户收麦子。一些家里缺劳力的农户,都愿意以每公斤1.53元的价格将麦子卖给王刘明,他赚取一点差价,但方便了农民。还有一些农户委托他将粮食运送到粮站售卖,付给他每吨10元的运费。“勤收粮,多赚钱。靠的是腿勤,一天能赚个百把块钱。”他有点得意地说,他组织的经纪人队伍一天能收十几吨粮食,该村销往国家粮食储备库的50%的麦子,都是这支队伍拉来的。
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作为新型市场载体,粮食经纪人队伍已名正言顺地登上粮食购销市场平台。他们对方便农民卖粮、粮食企业收粮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纪人受益的效果。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文化
地方特产
经济
特色产业
发展思路
发展举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