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佶
北宋将领
张,字仲雅,原籍燕地(今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南部一带),后迁居华州渭南。初名张志言,后改名张佶。父亲张曾任殿中少监。张佶自幼有志节,曾因荫补殿前承旨而学习儒业,献文求试,后任国子监丞。曾任著作佐郎、监三白渠、知泾阳县端拱初年,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曾因诏令前往曹州调查诬陷杀人案,发现奸伏,冤人得雪。后任通判忻州市,迁殿中丞,兼御河督运。
人物生平
张佶,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张昉,担任过殿中少监。张佶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和气节,最初因为父亲的恩荫被任命为殿前承旨,他想凭借自己的本事取得官职,因为他通晓儒家学说,就向朝廷献上自己写的文章请求参加科举考试,因此改任国子监丞的官职。后来又升迁为著作佐郎、掌管三白渠事务、泾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县令。
赵光义端拱元年(988年),被任命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今山东省荷泽市)有个百姓被诬陷犯了杀人之罪,张佶奉诏审查这个案件,最终他揪出隐藏的奸邪之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刷。不久,任忻州市(今山西省忻州市)通判,后又升迁为殿中丞,兼御河督运一职。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党项族头领李继迁率兵围困灵武市(今宁夏灵武西南),宋朝在灵州的守军粮草告急,张佶出任陕州区通判,两次成功率领军队运送粮草奔赴灵武之地,因功改任国子博士。
赵恒咸平元年(998年),张佶被提升为陕西路转运副使,并赏赐绯鱼带。张佶赴任途中行至延安市一带,遭遇西夏人入侵边境,张佶亲自率领军队击败敌人。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成都市爆发戍卒起义,王均被推举为前蜀皇帝,宋真宗下诏派兵讨伐王均,张佶调任西川路转运副使,负责调动军队所需粮草,十月,王均所部被消灭,张佶凭借运送粮饷的功劳,升任为虞部员外郎。王均起义平定后,川峡被分为四路,朝廷任命张佶为利州路转运使
后来,因为朝廷中有人向赵恒推荐张佶,说他勇猛又有才干,宋真宗下诏令张佶回朝,授予张佶为如京使、泾原路辖兼知镇戎军(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后来又调任麟府路钤辖,西夏人入侵边境,张佶亲自率领军队与敌人作战,亲手射杀了敌军的统帅,俘获很多士兵和物资,西夏军的残部都逃跑了。宋真宗下诏书表扬张佶,还赏赐张佶锦袍、金带。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张佶调到益州任钤辖,加官宜州区刺史,升迁为文思使。张佶在益州治理军队安抚百姓,很有威望和恩惠,很久以后蜀地的人都还很怀念他。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赵恒到汾阴祭祀,行前任命张佶为唐长安城旧城巡检、钤辖,完成祭祀之后,张佶被加授北作坊使,担任赵元僖(即李德明,因降宋,赐姓赵)官告使。接着出任延路钤辖,镇守西北边疆,防御西夏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天水市知州李亨突然死亡,宋真宗对身边的近臣说:“天水是边塞要地,应该马上找到合适人选去镇守。”马知节说张佶可以担任,宋真宗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改任张佶为左骐骥使,任秦州知州。
张佶到了秦州,在四面设立寨,从当地部落手中夺取土地,为大宋开拓疆土,为此边疆的部族都非常怨恨他。张佶又在靠近渭河的地方设置采木场,当地部落也没有和宋军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房离去。张佶也没怎么对他们进行抚恤安抚,也没有上奏朝廷增加赐.边境的部落没有得到赏赐都很懊悔,诸头领率领部众抢劫掠夺,张佶深入敌境袭击敌军,敌军大败而逃。
当时,朝廷之中有人想让皇帝加大对吐蕃宗哥、李立遵等的恩泽,以换取他们帮助宋朝对付西夏。张佶听说之后,上表请皇帝拒绝这样的提议,皇帝最终听从了张佶的意见。
随着西夏李德明北宋称臣,北宋与西夏关系缓和,北宋朝廷开始致力于安定边境一事,因为张佶轻易相信他人容易与西夏产生摩擦,就把他调到宁路任钤辖。
赵恒天禧元年(1017年),张佶被任命为出使辽朝的国信副使,后来又到邠宁任钤辖,并兼任邠州知州,官爵也升迁为宫苑使。不到一个月,又被提升为西上阁门使,再次出任泾原路钤辖。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张佶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家庭成员
父亲:张昉,担任过殿中少监
儿子:张宗象,历任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度支判官。
人物评价
《宋史·列传第六十七》:①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略,其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
②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昔人有言“谁能去兵”,汉祖亦云“安得猛士”,盖为此也。李顺叛蜀,攻陷郡邑,正捍剑门,斌守梓潼县,其绩最多。辽朝入寇,审玉、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煦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皆可取。
参考资料
《宋史·张佶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2022-01-1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