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海
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长
赵文海,1898年生于四川省纳溪区坡头乡。自小习武、打枪,练就一手好枪法。曾劫富济贫打土豪,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与其子同被中国国民党特务杀害。1941年8月的一天,四川与贵州省交界的赤水河南关一棵黄葛树下,骤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长赵文海被五花大绑中枪倒在血泊中;他的儿子、游击队员赵臣银也身中数弹,扑倒在父亲身上。毕节专署稽查处张云龙和一队便衣特务提着冒烟的枪管翻弄了一阵倒在血泊中的人体,确信他们已停止呼吸后,急匆匆赶回毕节城,向专员廖兴序领赏去了。
简介
赵文海,1898年生于四川省纳溪区坡头乡。自小习武、打枪,练就一手好枪法。曾劫富济贫打土豪,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与其子同被中国国民党特务杀害。 1941年8月的一天,四川与贵州省交界的赤水河南关一棵黄葛树下,骤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长赵文海被五花大绑中枪倒在血泊中;他的儿子、游击队员赵臣银也身中数弹,扑倒在父亲身上。毕节专署稽查处张云龙和一队便衣特务提着冒烟的枪管翻弄了一阵倒在血泊中的人体,确信他们已停止呼吸后,急匆匆赶回毕节城,向专员廖兴序领赏去了。
烈士生平
赵文海,1898年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纳溪区坡头乡民团首领赵云臣家。6岁起,读了几年私塾,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稍大时就喜欢习武、打枪,练就了一手好枪法。20岁时,就代替父亲当了民团首领。他的民团旨在护寨安民。1932年,赵文海的民团里有一团丁因为家境贫穷,7旬老母生病无法医治,背地里拦劫了一个过路富商。护国镇团总石怡安以此为口实,联合保商大队长刘风章向赵文海兴师问罪,并抄了他的家。赵文海被迫带领20多名团丁进山当了“绿林”,扯起了“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在四川文川沟一带打土豪、分浮财,深得穷苦百姓的拥护。
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新委任的川南边防司令候之担四处招募征兵,赵文海趁机带队应征到顾晓帆部当营长,驻防于古宋东皇庙。赵文海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33年底毅然率部起义,第二年配合何以弱、胡旦元、陈明分等起义友军攻破云南镇雄县,从狱中救出中共党员范敬章。1936年,赵文海来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经过短期培训和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特委派赵文海到贵州组织游击支队,并任命他为贵州游击支队支队长。特委向赵指示:一、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创建根据地;二、宣传执行党的政策,保护群众利益,把穷苦群众组织起来闹革命,逐步赤化农村;三、保卫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配合纵队斗争。赵文海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组织和发动群众,召集旧部,宣传革命思想,很快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简称支队)。
1938年春,赵文海找到了早在1936年就由纵队派到贵州游击支队任政委的阮俊臣,共同研究了行动计划,赵文海、阮俊臣两支队伍合并行动,赵文海任司令,阮俊臣任政委,康海平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设三个大队,共千余人,枪500余支。支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根据当时斗争形势,明确宣布抗日救国方针,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爱国同胞,联合起来共同抗日;争取一切爱国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斗争。从此,支队在以毕节市的黄塘、对坡、威信县的水田寨、镇雄县的刘家山为中心的游击区,宣传和动员抗日救国,组织群众抗捐减租,惩治贪官恶霸,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940年,由于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加紧“清剿”游击队和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在严峻的形势下,阮俊臣、赵文海等充分认识到不能放弃武装斗争,以防止敌人对革命力量的突然袭击。为此,他们奔波于毕节城乡,一方面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党组织,以便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进行革命斗争。在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活动中,支队利用社会上的“拜把”形式,与拥护抗日、同情革命的人士结为朋友,以毕节小横街三省堆店处的“天民诊所”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络点之一。并在这里与川南党组织领导的地下党员唐昌、许智取得了联系,给了支队很大的帮助。后期还多次秘密会见毕节保安大队何明秋,争取了他对革命的支持。
皖南事变后,毕节专员公署保安四大队、镇雄独立营以及地方民团,对游击支队开始了新的“围剿”。支队在敌人残酷“围剿”下,迂回转战于毕节市镇雄县边境一带,顽强战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陷入敌人重重的包围而失败。阮俊臣等支队主要骨干也先后惨遭敌人杀害。赵文海遭到中国国民党毕节专员廖兴序的通缉和追捕。
英勇就义
面对敌人沾满人民鲜血的屠刀,赵文海毫无惧色,强忍着失去战友的悲痛,准备东山再起。8月他秘密前往赤水河筹集经费,不料被毕节专署稽查处长张云龙率便衣特务跟至赤水河镇,并将赵文海与其子赵银臣(游击队员)抓捕,将父子二人杀害于赤水河南关。赵文海时年43岁,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儿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烈士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