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谓此景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徙之。阁乃新构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而中层即复之;峰尖透出中层之上,上层又叠中层而起,其后皆就崖为壁,而缀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叠,延吐烟云,实为胜地……”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慕名游览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茶房寺(又称灵岩寺)后,在《
滇游日记》中对其建筑艺术和秀美景色所作的精彩描写。读后着实让人想亲临其境,一睹风采。
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牛街乡爱国村委会境内,
澜沧江重要支流———黑江江东岸的笔架山麓,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岩,名叫蜢璞岩,茶房寺就建在蜢璞岩的悬崖峭壁中间的一横台上,寺为亭阁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共有三层,三面出阁架斗,一面无阁,紧依崖壁,从下至上,一阁比一阁小。临岩一面紧依岩壁,屋架用大铁环紧紧扣在峭壁的岩孔中。整座寺悬挂于悬崖峭壁上,凌空霄汉,奇险万状。远看就像镶嵌在峭壁上的一座琼楼玉宇,显得高峻奇险,给人一种扑塑迷离的感觉。
说到茶房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明代户部尚书
龚彝。龚彝,字和梅,明代
顺宁府(今
凤庆县)人。他年轻时好读喜静,于是就在蜢璞岩上修建了一座小楼刻苦钻研,读书习文。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考取
举人,第二年连捷
进士,任
南京市兵部员外郎,次升郎中,后转任户部尚书。明
永历九年(1655年)四月,他随永历皇帝
朱由榔入滇,被派往蒙化、顺宁、
景东彝族自治县、
永昌等地征募兵粮,不久
吴三桂领清军进占
云南省,永历帝在明将
沐天波等人的护送下逃往缅甸避难。龚彝得知后,追永历帝至
腾冲市未追上,于是又只好退回蜢璞岩隐居。这时候,由他当年建的读书楼已由当地僧侣扩建为寺庙。清末,蒙化府(今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人毛健在
龚彝就读成名和隐居之所的茶房寺立石碑,上书“明户部尚书龚和梅读书和隐居处”,以此彰扬龚彝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并在蜢璞岩上题书《吊龚尚书》诗一首,诗云:
茶房寺地处山箐之中,三面临壑,箐深林幽,壑中古树参天,清泉潺潺,风景优美。箐中常有猴群爬到岩壁和茶房寺顶打闹嬉戏,给游人增加无穷乐趣。过去滇西经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过
凤庆县,通往
缅甸的
茶马古道就从茶房寺下经过,自古及今,过往商贸行人经过此地,常进寺休息,观赏灵岩寺的风光胜景。由于茶房寺有着险峻雄伟的独特建筑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那里是晚明名人
龚彝读书成名和隐居之所,因此自明代以来就一直被世人称作“蜢璞岩仙境”,古往今来,一直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文人和游客。曾有很多的文人学士慕名游览茶房寺,留下众多诗文佳句。为了纪念明户部尚书龚彝和文人毛健,从80年代开始,当地的
彝族群众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这天定为“茶房寺朝山会”。几年来,从未间断。 “朝山会”这天,
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
凤庆县、漾濞等地的彝族同胞都会自发地来到茶房寺,赶“朝山会”。白天朝山,晚上则在离寺庙不远的草地上通宵达旦地踏歌狂欢,异常热闹。
随着小湾电站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相信等到小湾库区蓄水后,茶房寺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险峻雄伟的独特建筑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小湾库区上的一个旅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