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敏,男,1973年出生于
江西省上高县,博士毕业于
宾夕法尼亚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Neuron》编委,曾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等职位。
1995年,罗敏敏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2000年,罗敏敏在
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他在中国科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自2005年起,罗敏敏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职业生涯中逐步晋升,先后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等职务。2009年,罗敏敏担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1年2月,罗敏敏担任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院长。2018年,罗敏敏担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2023年1月13日,罗敏敏入选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罗敏敏主要研究决策奖惩相关的行为的神经机制,除基础研究外,其领导的课题组也着力于研发
生物技术,探索
抑郁症的药物靶点和小分子
化学药物等。罗敏敏首次发现了哺乳动物嗅觉系统专门检测
二氧化碳的
细胞;阐释了
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上的C型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等。
2006年,罗敏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其获得
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年,罗敏敏获得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3年,罗敏敏出生于
江西省上高县。1995年,罗敏敏毕业于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7年,其获得
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罗敏敏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年,罗敏敏在
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他在中国科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次年,罗敏敏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职务。2009年,他开始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教,成为该学院的教授。次年,罗敏敏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晋升为高级研究员。罗敏敏于2011年2月起担任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院长,任期至2012年2月。2013年,其担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2015年4月29日,罗敏敏应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列讲座邀请,为师生们做了题为“Reward Encoding by a brain 5-HT center”的学术报告。2016年12月13日,罗敏敏获得第十七届“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8年,罗敏敏和
饶毅教授共同担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带领所内科研力量逐步展开对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研究。
2019年4月4日,罗敏敏教授应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邀请作题为《大脑中缝背核对于奖赏信号的处理》的学术讲座。2022年4月20日,罗敏敏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命科学楼报告厅作关于胶质细胞转基因表达和激活的新方法的报告。2023年1月13日,罗敏敏入选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同年8月,罗敏敏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15日,罗敏敏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大报告厅作题为《脑奖赏神经环路解析》的报告。
2024年9月12日,罗敏敏研究团队在《Neuro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脑干 circuit amplifies aversion》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首次发现大脑中放大厌恶反应的神经环路和调控机制。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罗敏敏长期从事动物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在嗅觉、奖赏和惩罚领域有重要发现,连续多年入选高被引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感觉和奖惩
信号处理的神经机制及相关环路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人类重要精神疾病新的药物靶点的开发和小分子
化学药物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神经科学新技术开发。罗敏敏在《科学》(Science)、《
细胞》(
细胞)、《
神经元》(Neur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80多篇论文。其中,罗敏敏首次发现了哺乳动物嗅觉系统专门检测
二氧化碳的细胞;还阐释了
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上的C型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等。
奖赏与惩罚驱使动物接近或逃避、产生快乐与痛苦、并指导学习与记忆形成。奖赏与惩罚关乎动物的生死与种系繁衍、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情绪与情感。
小鼠与人有类似的神经环路,并对奖赏与惩罚有相似的行为反应。罗敏敏实验室以
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研究哺乳动物处理奖赏与惩罚的神经环路机制,特别是中缝背核及内侧缰核两个
脑区及相连的神经环路的作用;运用电生理和光学成像,从清醒小鼠中记录特定类型
神经元的在奖赏与惩罚相关行为中的反应特点。继而运用光遗传学及化学遗传学手段,检测激活、抑制、损毁相关神经元对于行为的影响。
他们也利用全
细胞膜片钳和光学成像等手段,探索不同药物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奖赏与惩罚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细胞机制。脑内处理奖赏与惩罚的神经环路异常导致多种人类精神疾病,包括抑郁、
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等。因此,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理解与奖赏与惩罚相关行为的
神经科学基础,亦可具有临床意义。
科研项目
科研成就
2020年3月,罗敏敏实验室利用
光纤记录和光
遗传学激活技术构建了一个光学脑—脑接口,在两只
小鼠间实现了高速率的运动信息传递,从原理上验证了脑—脑接口跨个体精确控制动物运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2年7月25日,罗敏敏实验室在国际权威
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题为《Directed evolution of adeno-associated virus for efficient gene delivery to microgl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定向进化策略,开发了一系列能够在体内和体外高效侵染小胶质细胞的新型rAAV载体,实现对小胶质细胞的标记、在体观测和基因编辑。
2024年04月17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合作在《Neuron》上发表题为《Brain endothelial GSDMD activation mediates inflammatory BBB breakdow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深入探讨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或
LPS刺激下,脑内皮
细胞中的caspase-4/11-GSDMD信号通路的活化导致了脑内皮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加和细胞焦亡,最终造成了血脑屏障的炎症性破坏。这一发现不仅阐明了炎症性血脑屏障破坏的关键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机制,也为未来的血脑屏障破坏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4年9月1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的罗敏敏研究团队在《Neuro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脑干 circuit amplifies aversion》的研究论文。这篇研究论文被《
自然》杂志特别挑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该研究揭示了
脑干中的一个关键环路——脚间核(Interpeduncular
细胞核,IPN)与未定核(Nucleus incertus,NI)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环路在大脑中起到了放大厌恶反应的作用(acts as an amplifier of aversion)。这一发现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以及预防阿片类药物
复吸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注:仅展示部分
主要作品
人才培养
罗敏敏指导
李毅同学完成题目为“中缝背核不同类型
神经元在奖赏相关行为中活性的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经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评选,李毅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15学年至2017学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3年11月27日,罗敏敏实验室已毕业博士生
卢立辉参与了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张二荃实验室在
细胞期刊上在线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论文题为《Prolonged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s a cytokine storm-like syndrome in mammals》,卢立辉在实验操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04月17日,罗敏敏实验室携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邵峰实验室在Nature上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Brain endothelial GSDMD activation mediates inflammatory BBB breakdown》的研究论文。其中罗敏敏实验室的副研究员韦超博士和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实验室的博士后蒋唯博士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罗敏敏实验室的博士后王睿宇博士完成了该研究的单细胞RNA测序与分析的工作。
社会任职
人物生活
罗敏敏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其在中学时代成绩优异,常常参加县理科竞赛并获奖,因此高考选择了物理专业。后因
专业调剂到了心理学,利用
北京大学自由的选课制度,罗敏敏跨学科选修了生物系、
计算机系、电子系等多门课程。这种跨学科探索延续至他的后续学业,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罗敏敏前往
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获得
计算机科学硕士和神经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在
杜克大学做了四年博士后,深受导师拉里·卡茨(Larry Katz)的影响,对方对科学的狂热兴趣和不受世俗约束的态度让他看到,对科学的热爱能够支撑一个科研工作者过上快乐的生活。导师常自称科研预判正确率仅百分之十,这也给罗敏敏留下了深刻印象。
获得荣誉
收录时间2024年10月14日
人物评价
罗敏敏个头不高,浅灰色T恤扎进牛仔裤里,看上去随和、干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网评)
尽管公众对罗敏敏比较陌生,但他在业内影响力却挺大:在顶级
神经科学期刊《
神经元》的编委会中,罗敏敏是唯一在中国成长的神经科学家。(《
中华读书报》评)
罗敏敏给人的感觉一贯是快乐的、轻松的,面对严肃的科研,他所表达的也是:我爱科研,科研使我快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评)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出息了
诺贝尔奖评委在
抖音教我得奖”登上抖音热榜,其中,多次参加诺贝尔奖提名的罗敏敏指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首先必须确保研究工作具有足够的原创性;其次,这项工作必须足够重要;最后,这一工作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
参考资料
罗敏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22-10-12
院长介绍.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2024-10-14
罗敏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