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位于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之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新街镇大田街,学校创办于1954年金秋,至今已走过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建校时校名为“元阳县初级中学”,后来改称“元阳中学”、“元阳县第一中学”。1960年始开办
高中教学;拥有雄厚的师资,教学设备齐全,学习环境优良。1994年,学校被
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
介绍
沿革
解放以前,元阳县叫水卜龙新街,又称“江外”,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地方隶属
建水县管辖。
一九四五年九月,中共建水县地下党组织派遣在个旧文华小学任教的舒仁明同志回家乡水卜龙新街开辟工作据点。一九四六年三月,舒仁明同志通过统战关系和多方努力,在水卜龙新街中心小学创办了红河中学。
红河中学建立以后,敦厚镇(水卜龙新街)镇长李学珠兼任校长,地下党员谢加林任教导主任,来自
建水建民中学的进步青年洪大明、戴继先等任教员。
一九四七年,红河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谢加林任党支部书记,洪大明、舒仁明任支委。敦厚镇镇长谭世杰兼任红河中学校长。年初招收了第二批学生,也是三十多人。
一九四八年,反动政府对红河中学的革命活动终于无法容忍了。敦厚镇镇长谭世杰和副镇长李德位以办学经费无法解决为借口,下令停办红河中学。谢加林等外地教师被辞退,舒仁明、赵鸿昌等本地教师按党支部的意见留下,转入小学继续坚持工作。
一九五四年秋,经
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新街下节街观音寺(今中医院旁弹棉厂)内建立“云南省
元阳县初级中学”,当时校徽称“云南省元阳县民族中学” 。学校有一间瓦房做教室,两边耳房做教职工宿舍兼办公室,耳房上边加盖草房做教职工宿舍。初建校时规模较小,教职工仅有七人,有五人是由上级从
建水县、
石屏县、
开远市选派来的,由吴尚达任教导主任,主持学校工作。
一九五四年元阳中学招生一个初中班,共62人。
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的11年中,师生处于多事之秋。高中生来自
红河、
绿春县、金平,这些县的同学要步行两三天才能到校,路途遥远,路径难觅,中途无食宿点。
面对困难,全校师生没被吓倒,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上课时书声琅琅,课余轮流劳动,同甘苦,共患难,整个校园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中,元阳一中也受到猛烈冲击,教育事业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劫”。
一九七六年,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中学教育拨乱反正,逐步走向正轨。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学校领导积极筹措资金,修筑了围墙,增盖了教学楼(教室),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去读中专和中师,内地来支边的教师返回原籍等各种原因,元阳一中的高中部教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这几年中,元阳一中的师生仍然作出了卓越有成效的努力,仍有大量学生升入各高等院校。一九九四年,元阳一中被
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
一九九六年以后,元阳一中的领导狠抓班子自身建设,狠抓教职工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学纪和校风校纪的建设,元阳一中又重现了往日的辉煌。高考方面,九八年升学率为30.14%,九九年为46.8%,二〇〇〇年升学率为57.9%,二〇〇一年为65.4%,二〇〇二年为72.4%(
全州县第二名),二〇〇三年为79.8%(全州第一名)。6年中高考升学率几乎每年以十个左右的百分点递增。二〇〇四年升学率为60.24%(不含电大),二〇〇五年为62.4%(不含二专、电大)。近两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在这几年中,文科学生
李映霞、
张春燕、李晓铭、李志成、普想春、谢安林、李志兴,几年中分别获边六县总分第一;理科学生邱炜远、张晋恒、王永屏、欧阳圣洁、李阳龙、白莉先后获边六县总分第一。中考方面,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九八、九九年,中考总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一,二〇〇〇年之后,除总平均分外,优秀率、高分率、升学率等均为全县第一。在这一时期,
元阳县内居住的
哈尼族、彝、傣、苗、瑶、壮、汉7种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等全国著名的大学都有了来自元阳一中的学生。
到二〇〇五年止,高中毕业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2469人左右,初中毕业考入各级中等专业学校的不计其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特别是为边疆人民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实现边疆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元阳一中有42个教学班,2000多个学生。
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157平方米,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人,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157人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中学一级教师66人。
教师的教研组课外活动,以隔周利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疑难问题探讨、公开课评比、教材教法分析、组织郊游等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加强了老师间的沟通与了解,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在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号召学生学英雄、做楷模活动,建校劳动和植树造林活动,时事报告会,演讲会、
清明节扫墓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等。由元阳县第一中学学生委员会、政教处、团委经常举办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书法、美术作品展,春、冬季运动会,田径集训队,摔跤队,篮球比赛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活动)等;由各学科教研组织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制作历史小报,演历史话剧,政治实事报告会,心理测试活动,环保知识讲座,农村调查活动等,真是应有尽有。近年来由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各种节日庆祝文艺演出活动及二〇〇一年以来开展的文体
中国艺术节,大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校园文化的素质。
特色
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余,元阳一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给正常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已的平台和拓展能力的新路。
一九七八年以来,元阳一中在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职能部门,设置和完善教研组,师生课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体育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也培养出了国家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获得者高文和等)。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达标率。元阳一中在一九八二年八月被
云南省教委和云南省体委授予云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二〇〇三年十一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一九八六年九月成立的影评组,影评组每周看一场电影,观看后根据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作一番评价,写成文章,刊登在《新芽》墙报上。在影评组成立的前六年,学生影评员写出影评文章500余篇。许多同学的影评发表在《红河影苑》、《云南电影报》等刊物上。
一九九一年五月成立的元阳一中《绿野》文学社,影响也很大,《红河报》曾作过相关报道。文学社以“学生读、学生写、学生活动”为宗旨,以促进语文教学,丰富校园文化为目的。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为指导教师。文学社定期编发油印杂志《绿野》,到目前为止,共出版44期,每期刊出作品40余篇。我省著名作家和省州文联负责人陈见尧、
李必雨、钟宽宏、
于坚等曾给元阳一中影评组、《绿野》文学社成员讲过课。元阳一中曾培养出哥布、诺晗、艾扎等国内外知名的作家。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的“校园之声”,活动内容包括校园之声广播台,在每天下午放学课活动时间由学生主播。如果你下午晚饭后徜徉于元阳一中校园之时,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校园之声带给你的音乐享受。
1982年被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体委联合命名为“云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田径项目的32项纪录仍是该校学生所保持。现有国家级健将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18人,三级运动员34人。
元阳一中摔跤队声名在外。摔跤队的训练也较辛苦,也有成绩学校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学校运动员和我校送出的运动员在州级、省级、全国大赛乃至国际大赛中,都有骄人的成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