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1996年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北京地球村),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注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性民间环保组织。该机构拥有15名全职员工,并且拥有一千多名正式注册的志愿者。北京地球村旨在通过培育大众环境文化,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组织概述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中国的一个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同时也是联合国环保署在中国的民间联络站。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创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地球村的主要工作包括独立制作环保影视节目和电影,编写和推广环保书籍和宣传资料,编辑《草根之声》杂志,举办环保论坛,建立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推动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并开展多个环境保护项目,如绿色列车、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绿天使艺术团、国际交流和耗材回收等。
工作领域
电视专栏
北京地球村自1996年4月2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CCTV-7)独立制作《环保时刻》栏目,这是中国唯一由民间环保组织制作的电视专栏,每周播出一次,连续播出了五年。2001年起,该栏目转至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第十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绿色空间》和其他地方电视台不定期播出。地球村的摄制团队不仅关注中国的公民环保问题,还前往多个国家进行拍摄和采访,介绍国际环保经验。
出版
北京地球村撰写了多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书籍,并出版了相关作品,其中包括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的《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以及《绿色社区指导手册》《绿色之声环保歌曲集》和环境教育培训的系列光盘。
环保
北京地球村的环境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1996年,该组织协助西城区大乘巷居民委员会建立了垃圾分类试点,并向各级政府提交了垃圾分类提案。1999年初,与宣武区政府和物业公司合作,在建功南里建立了绿色社区模式,即社区层面的环保设施和公民参与机制。2001年,北京市奥申委采纳了地球村提出的绿色社区推广策划方案,将其纳入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地球村的绿色社区理念和实践经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相关的演讲和培训。
国际影响
北京地球村的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CNN有线电视、新闻周刊、路透社日本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的媒体对其进行了多次报道。1998年至2000年间,地球村成为了全国环境基金会的首届民间组织联络站,2001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任命为中国NGO信息联络站。此外,地球村还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教育委员会的成员和亚太地区环境新闻工作者联盟的成员。
社会影响
北京地球村及其创始人廖晓义女士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2000年的苏菲奖、2001年的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2001年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称号、2002年受聘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环境顾问、2005年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奖、2006年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获得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奖、2008年获得第二届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在改革开放高峰论坛上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贡献奖"、北京地球村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颁发的"壹基金典范工程奖""红十字乐和家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当选为"2008CCTV第三届快乐乡约魅力人物"并获得"书写传奇奖"、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事业"高峰论坛获得"十大环保贡献人物奖"、以及美国时代周刊"环境英雄奖"。
目录
概述
组织概述
工作领域
电视专栏
出版
环保
国际影响
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