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假说
卫生假说
卫生假说是指在儿童早期到的感染越少,则日后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愈大。虽然卫生假说并无法解释所有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的现象,有一些研究甚至对此假说提出反驳,但卫生假说的证据远比反驳者的证据多,多数学者也认可此假说有一定的正确性及参考价值。
简要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喘和过敏性体质的盛行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或大多现代化国家。当这种趋势无法单纯地以基因改变或诊断工具的进步来获得完美解释时,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人的生活环境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成了“卫生假说”。
其最早起源于1989年,Strachan发现幼年时的反复感染降低了日后发生感染的机率。
1994年,Romagnani认为过敏性疾病逐年升高的趋势与儿时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幅降低有关,尤其是Th2分化的结核病感染逐渐减少是过敏儿童渐增的重要因素。
1995年Strachan更指出目前家庭成员数目逐渐减少使家人之间交互感染的机率降低,这正是促使西方国家过敏性疾病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卫生假说”即指过敏性疾病盛行率之增加,源于幼年时感染率的降低。
理论研究
依据“卫生假说”的观点,儿童早期得到愈多感染,则日后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愈低。那么是否能利用注射或口服药品创造出一个仿真感染的情况,没有真正感染的风险,却可以刺激卫生假说的相关机转,进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收集了超过一万三千个婴儿予注射麻疹疫苗,在他们五岁的时候作统计显示,其患干草热及湿疹的机会与未注射麻疹疫苗的儿童相比并无差异。有动物实验显示卡介苗能预防呼吸道过度敏感的情形,可能是透过Th1的免疫反应机转。
但也有研究示在人类婴儿期给予卡介苗的注射并无法预防将来过敏体质的发生。经研究统计的结果,服用乳酸杆菌能够预防儿童的异位性皮肤炎。至于对呼吸道过敏的效果,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乳酸杆菌能够防止老鼠发生呼吸道过度敏感的情形。回顾性的研究则发现食用发酵过的含有乳酸杆菌的蔬菜可以降低气喘的发生率。
然而,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口服乳酸杆菌并无法有效预防气喘的发生。
影响因素
T辅助细胞
T辅助细胞可分化为两型(Th1及Th2)
当外来抗原入侵,巨噬细胞等受到刺激便会分泌细胞介素来介导CD4细胞的分化。IL-12的生成量若大于IL-4,则CD4细胞分化为Th1,相反地,若分泌出的细胞介素以IL-4为主,CD4细胞则会分化为Th2。Th1所引发的免疫反应是由IL-2及IFN-r介导的细胞反应,而Th2所激发的则是体液反应,参与此反应的细胞介素以IL-4、-5、-10、-13 为主。Th1及Th2间存在动态平衡,Th1的免疫反应旺盛,则Th2的活性及功能会受抑制而大幅降低,反之亦然。
包含气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产生常涉及免疫功能紊乱,主要源于Th2的过多进而分泌IL-4、-13等刺激B细胞产生IgE后引发一系列的过敏反应。而对于抵抗外界各种微生物的刺激,Th1占有重要地位,外来感染愈多,Th1受到的刺激愈多,其被活化的数目也愈多,IFN-r的分泌量也愈多,其结果便是Th2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内毒素
内毒素是一种脂质多体,是格兰氏阴性菌细胞膜外层的成分,会诱发人体的原始免疫系统,使树突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大量IL-12,从而影响后天免疫系统的发展。NK细胞等受到IL-12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IFN-r。在IL-12和IFN-r共同作用之下,Th2所分泌的细胞介素(IL-4、-5、-13)就会受到抑制而偏向Th1免疫反应的发展。因此,人类在孩童期若充分暴露于内毒素或其它微生物的刺激,则将来患过敏性疾病的机会将大大减低。
流行病学部分调查显示某些人较不会对过敏原产生敏感反应,或较不易患过敏性鼻炎和气喘。其共同特征是都在孩童时期经历过显著的呼吸道(麻疹结核分枝杆菌)或胃肠道(A型肝炎幽门螺杆菌钩虫病等)感染。在乡村长大的小孩也较都市儿童更不易发展为过敏体质,间接证明卫生习惯改善的同时将会增加气喘或其它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在“卫生假说”中,须有适量的内毒素来引发正常的一型T细胞免疫反应,过多或过少量的内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发展皆是不利的。此外,暴露内毒素时的年龄,环境中的内毒素辅助因子,以及遗传基因亦是免疫系统发展是否会形成过敏性体质的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
1、暴露内毒素时的年龄:提早暴露到感染原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产生,而在过敏体质产生后才被感染,则会使过敏性疾病加重。因此暴露内毒素时的年龄对于过敏性体质的发生很重要,通常必须在过敏原致敏化之前接触到适量的内毒素才是最安全有效的。
2、环境中的内毒素辅助因子:自然暴露于环境中的某些其它微生物成分(内毒素辅助因子) ,亦有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展。倘若内毒素再加上这些辅助因子,将可加强免疫调节作用,而预防过敏性体质的发生。如细菌脱氧核糖核酸中的未甲醇化CPG序列活化TLR-9与已被内毒素活化的TLR-4交互作用,可加强免疫调节作用。
3、遗传体质:接触内毒素后引发的免疫反应与遗传体质有密切的相关性。非过敏体质的人会产生明显的全身性反应,如体温上升,白细胞数上升,及CRP上升,而过敏体质的人则较无此反应,显示对于内毒素免疫反应较差的人,较容易发展为过敏性体质。
4、饮食及药物对肠内菌的族群分布和数量的改变也被认为会影响Th1和Th2之间的消长。日后会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婴儿他们的肠内菌比例分布与其它人有显著的差异。他们的胃肠道有较少的肠球菌,双歧杆菌和较多的梭状芽孢杆菌及金葡菌。抗生素的使用亦会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哺育母乳,避免使用抗生素,和食用发酵过且含有乳酸杆菌的蔬菜可降低过敏体质的发生率。老鼠实验也证明部分肠内菌可提升Th1的免疫反应。
5、乡村的生活环境也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气喘,和气道高反应性,主要源于乡村中的细菌内毒素较多。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将来患过敏性疾病的机会远较其它儿童低。但也有研究指出,都市儿童在婴幼儿时期若时常感冒或常与其它小孩接触,则日后患过敏性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6、A型肝炎或许可当成卫生环境不佳的一个指针,意大利南方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军校学生中检出A型肝炎抗体阳性者,其患过敏性疾病的比例较低。麻疹病毒能刺激Th1的免疫反应,而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一项在苏格兰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岁以上的小孩若得过麻疹,则他在十至十四岁时患气喘的机率将大幅降低。肺结核感染亦如同麻疹均能激发Th1的免疫反应。一项跨国性研究的资料显示,曾暴露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儿童将来患气喘及过敏性鼻炎的机会确实较低。在意大利南部的研究显示,曾感染过齿动物毒浆体原虫和幽门螺杆菌的儿童较不易患有干草热和气喘,而且他们血清中的IgE浓度较低,过敏原皮肤测试也常呈阴性。该研究的作者认为经由粪口传播的感染能保护儿童,使他们较不易发展出过敏体质。
反对意见
1、Th1除了能在人体受感染原刺激时激活细胞反应的免疫防卫机制,也同时参与一些自体自体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转,包括Ⅰ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过敏性疾病在过去三十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与Th1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的盛行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而一项在欧洲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近年来逐年增加。而另一个横跨欧洲与非欧洲国家的大规模研究则发现, Ⅰ型糖尿病与气喘的发生率之间存有正相关。此外也有研究显示有过敏症状的人有较高的机会同时合并Ⅰ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Th1与Th2免疫反应间的反向关系并不是完全正确,也无法用以解释所有的情况。
2、婴儿期常见的呼吸感染能够预防将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如果病毒感染太过严重,则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形,如感染RSV会引发毛细支气管炎,还可能使其在将来发展出过敏体质。研究显示,感染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童于数年后再追踪时,肺功能会明显下降,而气道高反应性的病例也会增多。另外有研究显示,若在婴儿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则在七岁大时会发现他们容易患气喘,听诊时易听到喘鸣,对皮肤敏感性测试的结果也容易呈现阳性。
实验与应用
2000年以来,有许多研究寻找如何使T细胞免疫反应倾向于第一型的方法,例如提倡早期接触农村生活型态,婴幼儿时期的呼吸道感染,改变肠道菌群(服用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与比菲得氏菌)等等,皆是以“卫生假说”为基础,企图形成第一型T细胞免疫反应倾向的体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要概述
理论研究
影响因素
T辅助细胞
内毒素
其他因素
反对意见
实验与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