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棍(RODS)”,一种通过摄像机拍摄到的神秘物体,在摄影师眼里它来无影去无踪。关于飞棍,业界有多种猜测。有猜测它是自然界中一种生物,它却拥有160公里的飞行时速并且没人发现它的活体或尸体,它身体细长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几厘米,依靠几只翅膀在空中急速飞行;也有猜测它是一种飞行器,它却拥有扑动的翅膀和惊人的智能,在无人操纵的条件下,自由规避前方障碍物;还有猜测“飞棍”会不会是来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飞行器等等。至今,科学家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简介
飞棍(RODS),一种神秘物体,在人们眼里它来无影去无踪。世界各地的人都曾用摄像机或
照相机拍下它的身影,但却从未有人用肉眼见过它,这就是“飞棍”,被披上神秘外衣的不明飞行物。
发现与命名
19世纪50年代,摄影师特福尔·康斯坦布尔用红外技术拍下了飞棍。1994年,美国独立电视制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就在
新墨西哥州罗兹威尔以南拍摄到这种物体,那里恰巧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飞碟的地方。在朱斯的录像带上,发现有些不寻常的东西飞过天空。最初朱斯以为是飞鸟,但经研究发现,这些东西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是借助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肉眼根本看不见。伊斯加米拉的妻子给这个飞行物起名叫“飞棍”(RODS),因为这和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棍状微生物很相似。此后,伊斯加米拉向公众宣布发现了新的物种,他说虽然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生物.但录像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作为佐证,他收集了许多关于飞棍的影像资料,但从未发现飞棍的实体。
探秘
无所不在
20多年前,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氏学会的昆虫学家欧文对
巴拿马共和国地区某一树种的19棵树喷洒了杀虫剂,并计算落下来的昆虫种类。如果其他树种上寄居的昆虫物种数量与此相当,他估计全世界仅昆虫就可能超过3000万种。因此不排除飞棍是一种人类未知的昆虫。朱斯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关于神秘物体的录像带,包括
墨西哥、
加拿大、
日本、
韩国及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经归纳发现,飞棍几乎无处不在,不论天空、大海,还是树丛、室内都曾出现它的身影。朱斯将美国人詹姆斯1958年拍摄的飞棍画面和自己所拍画面进行比对,发现两个物体完全相同他还发现,“凡是有
UFO活动的地方就能发现Rods,UF0还是一个谜,Rods也是”,而且雷达无法侦察飞棍。
形态
伊斯加米拉指出,目前已知的飞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像长着很多翅膀;第二种是“白棍”,它们没有那么多翅膀,但好像被一条白色
带子绕着;此外就是矛状飞棍,它们十分细长,没有翅膀,但飞得很快。飞棍的颜色有黄、白、
红棕色和深棕色。它的长度从几厘米到上百米都有。
高速飞行
1990年,职业摄影师托姆在瑞典桑德维尔拍摄瑞军坦克,它3秒钟可开炮8次。画面申,
弹壳还未着地,飞棍就已从画面的一端飞到另一端。朱斯推测飞棍的飞行速度最低也高达每小时160公里,而自然界已知昆虫中,飞行最快的是
天蛾科,最高时速可53.6公里。就目前我们所知,自然界中的昆虫无法达到飞棍速度。而鸟类中飞行最快的
蜂鸟科时速最高为113公里,也无法与飞棍相比。
智能物体
1994年,一盘来自
墨西哥的录像带成为拍摄飞棍的经典。拍摄地是墨西哥的一个深1500米的山谷。由于山谷里栖息了很多燕子,因此称燕子谷。这里聚集了一些特技跳伞爱好者,马克·李奇专门负责拍摄运动员的特技动作。马克在拍摄时就发现了这些物体。通过画面,我们可以清楚地辨别出飞棍与燕子及昆虫之间的区别。而在其中一组画面里,我们可以看见飞棍在刻意避开跳伞者,避免与他们接触,这说明飞棍是有智力的。
相关报道
2002年秋,一家影视公司在北京
云居寺风景区拍摄纪录片时,发现一些闪亮的物体在画面上飞来飞去,速度非常之快,只能在每帧画面上才能看清楚。
2004年,同样神秘的物体在
故宫出现。能清晰地看出那个物体是一个白色、有三对对称翅膀、像昆虫一样的物体。
2008年5月9日晚8时许,佛山日报摄影记者在
禅城区石湾某7层高楼的天台拍摄闪电时,意外拍到争议不断的
UFO“飞棍”。该报摄影记者站在该7层高楼的天台顶棚下,天空大雨瓢泼,天空不时亮出一道道猛烈的闪电。记者将相机打到连续拍摄状态,将镜头对准远方不停按动快门,当时相机光圈为2.8,快门速度10分之1秒,感光度为800,在拍摄结束后,相片输入电脑中偶然发现照片的一边竟连续出现了3张疑似“飞棍”的照片。根据相片属性计算后得出,三张照片的拍摄间隔时间总共为半秒。
相关猜测
高智能无人驾驶飞行器
美国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到较为清晰的飞棍外部形态。朱斯用动画模拟了飞棍的飞行特征:在飞行中飞棍躯体僵硬,完全靠翼的剧烈振动来使自己的身体飞行。显然,飞棍的飞行方式与目前人类所有的飞行器完全不同。经过漫长探索,人类在上世纪初终于发明了飞行器,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有的飞行器都是固定翼和旋转翼,它们是靠涡轮或喷气来使飞行器升空、飞行。而自然界中的鸟类和昆虫是靠自己翅膀扑动所产生的动力来实现飞行的。人类也曾梦想制造类似鸟类的扑翼类飞行器。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发明出一种扑翼类实验飞行器,但很不成熟,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更不能与飞棍那样转瞬即逝的速度相比。这证明飞棍不可能是人类制造的扑翼类飞行器。
自然界生物
飞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种生物,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发现它的活体或尸体。飞棍的飞行时速为160公里,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达到这种速度,并且没人发现它的活体或尸体,它身体细长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几厘米,依靠几只翅膀在空中急速飞行。2005年3月2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的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飞棍,并认为它具有智力,速度达每小时160千米,所以不可能是昆虫
鸟纲。
相关解密
根据外界种种关于“飞棍”的描述,
杭州市摄影师祝辰洲综合了“飞棍”十大特点,再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与专业知识,把“飞棍”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他写下了破解神秘“飞棍”的全过程并向早报提供了证据照片,并得出结论:“飞棍”是飞虫或飞鸟在摄像机或
照相机上留下的一段轨迹。
证据一:实践篇
祝辰洲用摄像机、照相机在昆虫飞舞最集中的地方——养蜂场拍到以下影像:用1/45秒速度捕捉到了多翅膀“飞棍”以及用后帘同步闪光拍摄,拍到的“飞棍”和它的制造者——
蜜蜂属。1/45秒拍出的是“飞棍”,在拍摄结束时闪光灯用大约1/1000秒凝固了蜜蜂的真实形态。这证明飞行中的昆虫(蜜蜂)完全可以在较慢的
快门速度情况下曝光成“飞棍”样物体,也知道了蜜蜂可以在1/45秒之内扑翼6次。
证据二:推理篇
把“飞棍”的影像已经被合成到同一张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帧画面中的“飞棍”,互相是几乎没有重叠的,我们根据屏幕显示得知,拍摄时的光圈为2.8,自动白平衡,增益为零,
快门1/60秒。如我们从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录像的每帧画面上就可以找到乒乓球运行的轨迹,乒乓球已经被拍成了长条状,并且经过一点距离,又出现一个长条,这就是无翼“飞棍”。而有翼“飞棍”根据合成照片分析出得出,两个“飞棍”头的间隔约有一个“飞棍”的距离,也就是说“飞棍”在1/40秒的摄像空格时飞行了大约一个“飞棍”的距离。由此推论,在1/60的曝光时间它该移动多远呢?只有两个结论:第一,如果“飞棍”是一个多翅膀实体,那么根据照片,它在1/60的曝光时间里几乎没有动过,也就是说“飞棍”只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运行:每秒钟25次的步进式飞行,它还能感知摄像机
快门的开/闭时间,在摄像机快门打开的时候停止运动或缓慢运动,而在摄像机快门关闭即空场的时候高速运行。第二,在1/60秒的曝光时间内,有一个小小的飞虫扑翼两次并划出一道轨迹,虫子的飞行速度几乎是匀速的。如果A成立,那么有理由相信摄像机与“飞棍”是同谋了。所以结论B恰恰是“飞棍”惟一合理解释。因此建议拍到过“飞棍”的朋友,察看一下当时的快门速度吧。
补充摄像知识:摄像机是以每秒25帧的图像进行拍摄,而每帧图像又是以一定的
快门速度拍摄的,最常用的应该是1/50或1/60秒。也就是说,如果一部摄像机以每帧1/60秒帧的速度拍摄,那么在每一秒钟,摄像机拍摄了一个物体的25个1/60秒的瞬间,同时也有25个约1/40秒时间是没有拍摄的空格。我们先假设如果是一个点状物体,以高速运行时在摄像机上留下的轨迹应该是一段线条(约1/60秒移动的轨迹)和一段空格(约1/40秒移动的距离)。
证据三:解释篇
总结出来的“飞棍”十大特点:
第一,从未被肉眼看见。肉眼不能看见有几种可能,如:非
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极高速运行,全透明等,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种可能,就是看到的和拍到的不一样。人眼可以很快跟踪物体飞行,并且对影像的感觉是连续的,不像摄像机是一帧帧拍摄的,所以,人眼可以准确感觉到飞行的小虫,而摄像机拍出的就可能是“飞棍”和“无翼飞棍”。
第二,在大量影视片和少量照片中出现。影视片仅仅是在逐帧或极慢速播放时才能看见。“飞棍”拍摄需要“撞”上,所以影视片中被“撞”的机会要比照片多许多,另外,由于一般“飞棍”掠过画面都是以帧来计数的,正常播放在画面上仅仅是一闪而过,人眼很难看清。而逐帧播放时,“飞棍”就出现了。其实,只要正常播放,“飞棍”给人的感觉就是虫
第三,高速飞行,据称有人计算出飞棍时速达到160公里/小时至10000公里/小时。对于一个肉眼没有看到过的,离镜头有多远都不知道的东西,仅根据拍摄帧数——一个时间参数就算出的速度怎么能作数。那么我如果拍摄一只小鸟,掠过月亮停在一棵树上,是否我就能够算出小鸟从月亮飞到地球的速度呢。
第四,飞棍具有智能,飞行中可以避开障碍物。虫子或小鸟当然会避开障碍物了。
第五,“飞棍”有两种形式,对称翼式“飞棍”和不对称翼式“飞棍”,翅膀的数量是从两对到无数对不断变化。如果拍到的是小虫侧面,就是非对称翼式“飞棍”,如果拍到的是背部或腹部,就能出现对称翼式“飞棍”,不同曝光时间,或虫子的扑翼频率不同,就可以拍出不同对翼数的“飞棍”。
第六,没有一张真正清晰的照片或画面,没有任何图像显示该物体有眼睛脚爪,也没人看到它的翅膀和表皮质感。怎么可能要求一张移动轨迹照片出现质感呢。
第七,世界各地无处不在。昆虫、小鸟当然无处不在。
第八,从未有活体或尸体被发现。昆虫、小鸟死了后也不可能被拍成“飞棍”。
第九,照片、单帧画面的真实性不容置疑。照片、摄像全部都是真实的,但“未经伪造加工的影像就是完全真实的影像”吗?这正是摄像机、
照相机跟人们开的玩笑。同样真实的影像还有“火棍”——汽车灯光轨迹,大家看到的就应该比较多了。
第十,从未被跟踪拍到。如果被跟踪,拍出来的就是一只小虫或小鸟,只有掠过镜头,拍出来的才有可能是“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