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石,又称为都成坑石,杜陵坑石。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石质结实晶莹,敲之响声铿锵如玉。色彩丰富,红、黄、白、灰、紫各色都有。
杜陵石简介
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
鹿目格石、蛇石、尼姑楼石、迷翠石和
花坑石。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
道光(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敲之响声铿锵如玉。色彩丰富,红、黄、白、灰、紫各色都有。光泽闲烁夺目,表里如一,永不褪色,质保永年。行谚有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近年又出新坑,其石质较松但通透度较好。由于
杜陵坑多结于岩石之上,故矿层稀薄,解石困难,材大者甚少,佳者质与价均仅次于
田坑石。都成坑石就是山坑石的一个上佳的品类。都成坑石又名[杜陵坑],[都灵坑],[渡林坑]等. 都成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降山,善伯山,月味峰对持。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
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石和
花坑石等.
杜陵石产地
都成坑山位于高山之东。相传古代有
麒麟飞到山上,又腾空而去,因此称“度麟山”,后音讹为“都成山”。
杜陵石品种
都成坑石的矿脉有18个
寿山石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难得大块石材。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
陈子奋《
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田石几不能比美矣。”
白都成坑石 色白,纯白者不见,多白中泛黄、泛灰、泛青、泛蓝,或葱白。以色清恬、性通灵者为佳。谚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
红都成坑石 色红,以深浅浓淡,分为橘皮红、桃花红、朱砂红等。以橘皮红品质最佳。朱砂红中偶有
冻石,称为朱砂冻红都成坑石。
黑都成坑石 色黄,也因浓淡深浅,分为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诸种,以色纯性灵质坚者为上。
黄都成坑石 色黄,石性坚实,惟不甚通灵。肌理隐含白、灰色,有水流纹,常有砂砾混杂其中。
花都成坑石 又称五彩都成坑石,为多色混杂的都成坑石。妩媚艳丽,招人喜爱,材大色鲜者为佳。
都成坑晶石 都成坑各石中质地最晶灵通透的晶石,称为都成坑晶石。以黄色居多。
琪源洞都成坑石 20世纪30年代,由石农黄琪源在无名旧洞的基础上重新深采,发现一种凝结通灵的新石。此石一登石坛,声誉鹊起,居各种都成坑石之冠。色多黄、红、白,性洁,少杂质,肌理常隐现萝卜纹,温柔可爱。
坤银洞都成坑石 洞处琪源洞顶部,为石农陈坤银所开。性微坚,色有黄、红、灰、白或杂色相间。红、黄两色多出佳石,通透,少杂质,纯度比琪源洞都成坑石略差。肌理多呈条布纹,俗称“月痕”。
元和洞都成坑石 洞位于坤银洞之侧,为石农
张元和所开。所产石多杂色,性微坚,半透明,肌理隐现浑白点。偶有红色如
玛瑙者,质佳,称为玛瑙红都成坑石。
粘岩都成坑石 各洞与周围岩石相粘连的都成坑石,称为粘岩都成坑石。其特点为石脉稀薄,石质特别晶莹灵洁,乃
寿山石之上品。
掘性都成坑石 都成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
掘性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黄色掘性都成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杜陵石的特征
流水纹:由于脉状成矿,形态象
千层饼,很好辨认,以紧密为佳,新坑的较疏松。
石英砂丁:透明的砂丁,杜陵坑含石英成分较高,故有石英砂丁。但少数高山也有。
牛毛纹:较难描述,萝卜纹是立体的但牛毛纹是平面形态结构的。有萝卜纹的杜陵很少见,但牛毛纹多见。
色态:红黄为多,纯色较少。须多看,才有感觉。
其他:有玻璃硬光,杂质多呈层装结构。
两石相击声如金属铿锵与他石迥异
有部分杜陵坑没有以上特征,但其光泽和质地是与高山等有较大区别的。这要靠经验的积累才能辨别。
辨石提示:
1.
杜陵与高山。杜陵的流水纹较弯曲紧密,高山的较宽松,杜陵石质坚硬,多数高山质较松。杜陵有玻璃硬光(可参照贼光,或昌化石的光泽)。
2.杜陵与芙蓉。石质完全不同,只是有的芙蓉也有类似流水纹的东西。
高山系通灵度较高,月洋系以脂润为特点。杜陵裂纹多以直线形式,芙蓉裂纹以网状为多。
3.杜陵与
巴林。杜陵的流水纹较弯曲,巴林的纹类似笔直的丝状平行纹。市面上多用黄色
巴林石假冒一般巴林石中无萝卜纹,多有黄花状小色块。巴林石质绵软,光泽不如杜陵坑及一般高山石。巴林石在色象上比较纯粹质地较为通透。现在市面上巴林石的价格也很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