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郡志
河南郡志
河南郡志为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刻本,四十二卷。陈宣修,乔。此书为现存最早的河南省府志,亦是现存全部河南志书中最早的志书之一。
古籍简介
(明)弘治十二年(1499)刻本 四十二卷。
陈宣修,乔缙纂。
此书为现存最早的河南府志,亦是现存全部河南志书中最早的志书之一。流传至今,国内仅三家有书,皆为残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南京地理所仅有中间及最后几卷,惟湖南图书馆存有卷首(1—3卷),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尊经阁文库藏有全,惜目前国内尚未见复制件。现据湖南藏本简介如下:
据陈宣序云:“(旧志)间文粗迹,小得大遗,不足以尽中州之胜”,遂以修志为己任。翌年开馆延士纂辑,“聚书数万卷(其中向伊王府借书数千),勤心努目,搜罗采剔,继以车岁。繁者删之,略者详之,妄者去之,实堵取之。山川地理谛于舆地之图,因革都会例以《春秋》之法,宦绩拔其尤,人物表其正,诗文选其长;书成,三倍于旧志,凡四十二卷,册分为十有二”。
本书前有伊府宗藩天全于序、陈宣序,凡例二十六则,目录。正文前首为隋唐洛阳城遗址图、境图各一幅,目录为:卷一封域,建置沿革,建都附;卷二郡名,分野,形胜,风俗,边维,城隍;卷三山;卷四川省,土产;卷五藩封;卷六官治,兵卫,学校,坛民;卷七调庙,户口,田赋,农桑,土贡,置邮,坊表;卷八关隘,乱津梁,寺观;卷九陵墓;卷十、十一宦迹;十二宦迹,游寓;卷十三至十八人物;卷十九序,记;卷二十至二十二记;卷二十三至二十四碑;卷二十五传;卷二十六诏,,敕;卷二十七状,辨,说,书,启,文,语;卷二十八赞,颂,铭,跋;卷二十九至三十墓志铭;卷三十一祭文;卷三十二赋;卷三十三田,行,辞,篇,引,吟,谣,曲;卷三十四至三十七诗,律,绝;卷三十八灾祥;卷三十九至四十故迹;卷四十一故实;卷四十二杂志。每卷均有“东嘉陈宣监修,洛阳乔结编集,古股崔誉、东部厉仲彰同校”字样。
据此残卷内容看,各目均以先府后属县的顺序载述,每一目前皆有小序为引。
本书编排体例颇有独到之处。如志家言建置总是先沿革后疆域,几成为修志常例,而此志则认为:必有疆域,然后建都为邑,因革命名据此以定,故以封疆置于沿革之前。此种见解与做法体现出了一种“重今”的精神。一地之书,首当明确当时的边界区域,然后据以追述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各种形态。但一般志书,直至整个清代的志书,却轻重倒置,总是先叙历史沿革,最后才明白指出当时的具体区域。这种“重古轻今”的作法是中国修志的传统,直到民国后才有所改变。本书作者在四、五百年前即能认识及此,实在是十分可贵的。
本书还注意到突出本地特点,如《凡例》云:“故迹、故实,古今志家曾未有及,河南省历朝都会,迹实汇繁,不胜记载,特取其迹之著与失事之实云”;“建都图,以洛阳市为古都会之地,故表异之”。因地因事而制宜的作法甚合志体。
其它如:“祠庙、楼台、亭馆、池园,据今所有书之,久废不存者移入古迹下”;“陵墓自旧志外考见诸书,增入者各有细注”;“郡名皆考见诸书书之,其他泛称无据者不收”;“八景诗甚不近古,且有接砌之弊,故削之不载”等等,亦有见地。“户口、田赋随时增减,不能俱载,只书原额及弘治五年(1492)新造版籍者”,此种裁取与志书“重今”精神是一致的。
本书虽是残本,但其《凡例》俱存,共二十六则,明确而具体,使我们从中可了解明代中叶志书撰修的原则和旨意。同时在对如何撰修地方志书这一问题上,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
此书首见《晁氏宝文堂书目》著录,虽仅注“河南郡志”四字,考其时间,应为此书无疑。后书目之作相继著录,而愈演愈乱:《内阁藏书目录》著录云“十二册,弘治乙未(应为己未,即弘治十二年)郡守陈宣。”《千顷堂书目》于著录此书后,又著录“乔缙河南郡志四十二卷”一种,而《明史艺文志》却仅著录“乔缙河南郡志”一种。其它如《澹生堂藏书目》、《脉望馆书目》亦皆著录,无撰人、年代,题曰“河南府志”,考此等书目之编纂时间,亦应为此书无疑。
作者简介
陈宣字文德,浙江平阳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土,授工部主事,因治水有功升刑部郎中;后因连坐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市一带),因推行汉化,治理出色,于弘治九年(1496)来任知府,最后官至云南省参政。缙字廷仪,洛阳市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初授都水司主事,累迁兵部员外郎,弘治四年(1491)出补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年七十二卒。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古籍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