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女,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首席专家;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负责人;兼任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旅游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旅游协会教育培训分会会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留学
意大利,回国后一直在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胡静兼任Frontiers of
地球 Science(SCI)编委,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胡静教授一直秉持“理性、客观、创新、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致力于优化区域资源环境利用、改善区域人地环境关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范式探索。
主持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六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文化产业规划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旅游业业发展报告》(批准号:11JBGP041);
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战略与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批准号:[2010]069);武汉市社科基金:武汉市基于
空间信息动态集成的旅游管理决策研究(批准号:11045);湖北省政府委托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09),湖北省援疆总体规划(2010),
上海市世博会湖北展馆概念设计(2009);文化部委托项目:
山东省曲阜市国家级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08)等等,社会反响良好,对旅游学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静十分注重旅游理念的建设,善于从宏观格局上思考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提出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与自由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权利。旅游业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产业,更是一个社会事业;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固然不容忽视,但不是旅游发展的全部内涵,更不是终极目标。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呼吁旅游政界和业界以一种更理性更积极的方式充分认识旅游及旅游业的本质,让旅游业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要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为全体民众的幸福指数增长和福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她还提出:发展旅游,不仅要注重开发传统型旅游资源,也要拓展社会性资源,要以大旅游资源观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地在各项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应有意识地融入旅游的功能,将旅游资源的外延拓展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视野中,实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胡静从2000年开始关注乡村旅游,她为多个村镇发展旅游提供了智力支撑,胡静以鄂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案例地,积极为鄂西这样一个环境资源型山区探寻到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可能路径。通过理论研究和大量实证分析,胡静认为湖北鄂西地区应该放弃现在“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传统发展思路,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上来。2008年胡静将其观点写成报告递交
湖北省政府,得到了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认可。2008年至2009年受湖北省委省政府委托,胡静主持编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获得高度评价,鄂西圈的建设依照规划稳步推进。
2009年《世博会湖北展馆概念设计方案》由胡静负责的课题组完成,提出了将水作为湖北展馆设计主题的思想,营造水润荆楚,浪漫湖北意境。为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湖北展馆贡献了旅游学人的智慧。2010年受湖北省政府委托编制《湖北省对口援疆总体规划》,创造性提出的援疆思路和举措,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报道,在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国19个省份《援疆总体规划》统一评审中名列第二,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新疆博州及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