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枣原产于
山东省。果实畸形、形状奇特,通常在枣身肩部或近肩部长出一对对角排列的肉质突出物,因突出物酷似茶壶的壶嘴、壶把而得名。可鲜食。是一种集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优良
经济植物。适合于园林、庭院、盆栽或点缀花坛、草坪的新型绿化树种。
果实形状奇特,大小不一,子房常有5心室和4心室,一般果重4.5~8.1克,最大果重10.2克。果肩圆,梗洼浅小。环洼中等深宽。果顶平圆,顶洼浅小。果实中上部,即果肩到胴部三分之二处,长出1~2对短柱状或板状的肉质突出物,高出果面5~7毫米,厚4~7毫米,形似壶嘴、壶把。果面平滑,果皮薄,紫红色,富光泽,鲜艳。果肉绿白色,质地粗松略绵,汁液中多,味甜略酸,斑
山里红含可溶性固形物24%至25.5%。果核小,核内无种子。
嫁接苗定植后二年始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产量稳定,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在平原砂壤土上,粗放管理,生长结果良好。成熟期不裂果,果皮全红着色后,果肉逐渐软化,
浆果腐烂,不能晒制
干枣。繁殖多用嫁接。9月上旬着色成熟。
茶壶枣可种植于道路两旁、庭院四周,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若定植点土壤贫瘠,则需挑培菜园土、塘泥或土憷肥改土。选择壮苗在2~3月间大坑种植;若盆栽,盆口直径应在50~100厘米。无论地栽盆栽,均要施足有机肥,淋足定根水。
作观赏用的树形以自然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较好。定植后留主干高30~40厘米,分主枝3~4个或培养干层;主枝间距5~15厘米,若盆栽观赏枣则适当矮化缩小。每个主枝选留2~3个副主枝和适量辅养枝。观赏枣的修剪以初冬和夏为主,主要疏剪徒长枝、细弱枝、干枯枝、病虫枝和扰乱树形的冠外枝。在生长旺季,要注意抹芽疏梢、摘心和拉枝,培养美观独特的树冠。
茶壶枣定植2年内主要以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定植萌芽后10天可株施
尿素5~10克,沤制稀薄人畜粪水2~4
千克,以后每隔40~60天再追施一次,用量可随树冠扩大而增加;10月中旬追施基肥和越冬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成年枣树每年追施芽前肥、谢花肥和采果肥各一次,若盆栽树则需补充一次壮果肥,施肥以有机肥或复合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比例为1:0.5:0.8。另外,每年4~10月叶面喷施0.2%
硼砂、0.2%
磷酸氢二钾、0.3%尿素以及稀土复合叶面肥,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延长叶片寿命。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要及时灌溉与排水。
茶壶枣为多花树种,自然坐果率低于2%。要提高坐果率必须加强花果管理。首先要调节树体营养分布,对嫩枝摘心,短截发育枝,树势旺的要适时断根或环割;其次,在全树多数结果枝开花5~6朵时喷15~20毫克/
千克激勃素一次;第三、花期喷水可促进花粉发芽,喷水一般应在傍晚或清晨气温低时进行;另外,花期喷面喷施硼、锌、锰和稀土等微量元素或专用花肥,也可促进坐果。在果实成熟时易裂果,树盘盖膜(或稻草)和及时灌水,可以防止裂果大量发生。
茶壶枣主要有枣锈病、枣疯病、
炭疽病、
尺蠖、
桃蛀果蛾、
红蜘蛛、类和
天牛。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喷洒。具体防治措施可与栽培要点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