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利奇卡1909年出生于
布拉格。他最初研究乌戈尔——
芬兰语.曾在
布达佩斯和
赫尔辛基学习,取得副教授衔。30年代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活动,在学术观点上倾向于马泰修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任命为查理大学普通语言学教授。
斯卡利奇卡研究的中心课题是语言类型学。他的第一部专著《论匈牙利语语法》 (Zu r Ungarischen G rammatik,布拉格1935)是按结构语法的体系编写的,它既是匈牙利语语法概要,又是具有特色的语言类型学纲要。他认为,各种语言,尽管各不相同,但也十分近似。 “各种语言不过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而已。每种语言虽有着与其他语言略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但可能出现的语法体系的数目是有限的。”在这本书中,他冲破了原来把语言分为孤立型、粘着型、屈折型和多式综合型的分类模式,主张通过具体分析,把相近的,常常又互相关联的类型上的特点组合起来。他用“语法差异度”鉴别语言类型,这种差异包括义位和形位的差异,形位和词的差异,词类的差异,词汇单位的差异f.词和句子的差异,主句和副句的差异等等。语法差对立。例如,一种语言若其静词、动词的形态变化鲜明,则副句使用串就高,动名词短语的使用率就低;反之,则副句使用率低,动名词短语使用率高。根据语法差异度,即使是同为粘着型的语言,对它们仍可作出区别,如上耳其语粘着度较强,
芬兰语粘着度较弱,而切牙利语则介乎两者之间。
他的第二部专著是《捷克语静词词尾变化的发展》(布拉格,1941)。这部书标志着作者由共时类型学研究转向了历时类型学的研究。他第一次从语言体系和类型学的角度,阐明了
捷克语静词词尾变化体系的历史变迁。他指出,印欧语系的语言原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粘着型的,但后来朝屈折型的方向发展,斯拉夫语的发展就证实了这一点。在此书的序言部分,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自己在类型学上的创见,列举了粘着型的16个特点,屈折型的16个特点,孤立型的14个特点,而多式综合型最主要的特点斯卡利奇卡则认为是构成复合词的能力.
斯卡利奇卡对世界各种语言进行了广泛的类型学的分析。在对班图语的分析中指出:这种语言虽是粘着型的,但有着强烈的屈折型的特点。他在60年代末所写的有关巴尔干语言类型的论文也是十分令人注目的。此后,斯卡利奇卡埋头研究音位类型学以及音位类型学与形态类型学的关系。
除了型学外,斯卡利奇卡在自己的研究甲还涉及词法学、句:法学、词语理论、语言
历史学等领域。为教学需要他还编写过《捷.克语的类型》(1951)、《
语言学导论》(1953)等高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