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乡为地名,隶属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区原下辖乡,今属
佘山镇。地处松江区境西北部,距
上海市中心35公里,离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8公里。幅员面积55.2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1个水产队,1个街道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1985年,全乡总户数4975户,总人口1748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318人,其中从事农业3685人、工业4523人、牧副
渔业394人、
建筑业和外出工206人、其他510人。乡人民政府设在原天马山镇天新路。南北向大街为商业区,市面较盛。全乡农业作物以粮、棉、油为主。
地理环境
天马乡地处
天马山西麓,因山得名。镇成于宋代。明清时商业兴盛。位于
松江区境西北部,距
上海市中心35公里,离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8公里。北与
青浦区相接,南以佘 天昆公路至辰花公路为界,东至
嘉松公路,西达西大盈港,紧邻松江大学城。幅员面积55.23平方公里。东西向沿河街有乡政府机关、
粮库、饲料
加工厂和居民住宅。1985年全镇有1129人,商业、服务门市部29个,从业200余人。镇
西北有冰箱、耐火材料、建材、针织、化肥等厂。
境内有庙头小集镇,位于
天马镇西北约4公里处。明末清初在此建有一庙,后成小镇,故名。东西向街道长约200米,解放前有店铺10余家,对私营商业改造后,建立供销社综合商店。1985年尚有村办代销店、肉店、茶馆等,还有柳条编结、采石等厂。
天马乡属
亚热带季节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环流是支配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北方强冷空气侵袭,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盛行东南风,受来自海洋的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形成冷暖干湿多变等不稳定天气。
建置沿革
民国设天马乡公所,天马行政局,第八、第四区公所,
天马镇公所等。
解放后,设天马乡,属天昆区,1955年1月,成立天马乡,改属佘山区。
1955年5月,佘干区的陈坊乡、余山乡、辰山乡、干凤乡划归
松江区,与天马乡、新镇乡、横山乡合并成立佘山区。
1957年8月撤区并乡,成立余山乡、天马乡。由6个小乡组建成天马乡。
1958年9月成立天马人民公社,10月18日,天马人民公社改名“英雄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复称“天马人民公社”。
1978年3月,析天马公社建昆冈公社。
1984年4月,天马公社改建为天马乡人民政府。
1986年6月,撤乡建镇,成立
佘山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4年4月,撤乡建镇,成立天马山镇人民政府。
2001年1月4日,
松江区委召开的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镇、街道区划做以下调整:撤销天马山镇、佘山镇建制,建立新的佘山镇。新的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原天马山镇、佘山镇的行政区域,面积74.7平方千米;镇政府设在原佘山镇政府所在地。至此,天马乡正式退出上海市松江区历史。
行政区划
天马乡原辖16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1个水产队,1个街道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1985年)。
经济状况
农业
天马乡在解放前粮食常年亩产150余公斤。
1958年311公斤。
1960年之后下降。
1966年提高到400余公斤。
1971年粮食常年亩产578.5公斤,总产1281.5万公斤。
1976年油菜籽亩产78.5公斤,总产22万公斤;棉花亩产66.5公斤,总产18.69万公斤。
1984年粮食常年亩产达721.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5年增长29.2%。
1985年粮食亩产654公斤,总产963.5万公斤;油菜籽亩产133公斤,总产61万公斤;棉花亩产47.5公斤,总产17.46万公斤。农业产值428万元。
工业
1956年迁入1家公私合营碾米厂。
1958年社队办的工业大部分未能巩固,只有采石、石灰窑厂、草织厂维持下来。
70年代起,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社队工业发展较快。
1985年乡村两级工矿企业有39家,其中乡办15家,主要有采石、水泥制品、冰箱、耐火材料、建材、针织、帽衣等厂。村办24家,主要产品项目有塑料制品、铝制品、针织品、除尘器和五金加工等。1985年全乡工业产值2517万元。
副业
1985年乡办单位有种畜场、配种站、奶牛场、结花站等;村办有猪、
奶牛、鸡鸭、长毛兔等饲养场16个,水产养殖场8个,渔塘1141亩。全乡共种植蘑菇2.95万平方米。家庭副业以养殖为主,尚有编织出口衣帽等。1985年副业产值322万元。
基础设施
沪佘昆公路线在乡境东南通过,在境内长5公里,设3个站。60年代起,在境内修筑简易公路7条,共长19.6公里。主要河流有长兴港、走马塘等4条,一般河道有7条,共长32.3公里。1985年,乡运输车队拥有各种汽车17辆,共60吨位,有各型运输拖拉机26台,共104吨位。乡运输站有拖轮3艘,共200匹马力。农村运输船30艘,共350吨位。
解放初至1976年,全乡农民新建房屋4703间,1977~1985年建房30532间,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包括家庭经营)590元,劳均1048元。是年分配人均口粮(稻谷)297.5公斤。
文化名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