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
达医晓护
“达医晓护”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寓意“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的临床一线专家为主体的,集人才培养、作品原创、自媒体运营、实体基地打造、科普主题实践和科普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纯公益医学科普品牌,也是上海市科委、科协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是2016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事件。其公众号“大医小护”是“科普中国”品牌。
团队情况
“达医晓护”团队来自北京、天津市、上海、山东省湖南省四川省广东省等省市,绝大部分是临床一线的医学专家,其中有3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团队负责人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他也入选了“典赞201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候选。总编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目前形成了涵盖原创科普作品创作、科普学术化研究和科普落地项目运行的系统团队。团队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由医护人员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运营旗下的各个传播平台,形成了一支权威、科学、客观、公益的医学科普队伍。
“达医晓护”医学科普团队成员名单
创作情况
团队原创内容包括科普文章、漫画、歌曲、人体彩绘、相声、小品、微电影等,形成了39个专栏,不仅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医学专业领域(如“急急如令”-急救,“大开眼界”-眼科);还宣传卫生政策(如“医保笔记”,“社区卫生服务”);更重要的是加强医患沟通、传播科学精神(如“幸福银行”,“男护士手札”),并且做到预防、医疗、护理、康复相结合。
团队注重新媒体创新,由医护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用“追踪辐射式”的科普,延伸医学服务的时间与空间。
传播情况
目前,团队专家线上科普作品的年阅读量已经超过一亿。在此基础上,团队着力打造“达医晓护”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除了共同运营“大医小护”公众号外,还在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科普云、腾讯大申网拥有“达医晓护”菜单页和主页面,在《新华每日电讯》、新华出版社手机客户端、《新民晚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新闻app、天天快报、网易上海等传播平台拥有专栏,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2017年4月11日,“达医晓护”在北京与人民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团队还在建设“达医晓护”科普门户网站。
科普落地情况
团队已经建成上海市妇女儿童活动指导中心、上海电力实业公司、上海汇泰大楼、广东医科大学“达医晓护”科普服务总队、遂溪县百岁老人服务基地等实体科普基地。其中,上海徐家汇路的汇泰大楼成为首个由“达医晓护”授牌的“科普示范楼宇”。目前,团队已经累计开展科普讲座与健康咨询超过300场,受众超过5万。
人才培养情况
团队已经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普社团和网络工作室广东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蚂蚁传播工作室”,在大学生、特别是医科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科普人才,并尝试“医学传播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创立。
科普学术研究
团队已经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普课题和政策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科普研究论文,并在湛江市倡议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健康科普传播框架公约》。2017年8月31日,“达医晓护”联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医学科普专委会、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健康时报、中国网健康频道、健康界等主流学术团体与媒体共同成立了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期待形成新的医学传播学术理论。
社会评价
团队或其作品先后获得“腾讯控股优秀民生账号”称号,上海市市医学会青年科普能力大赛一等奖,上海市医学伦理科普优秀成果,江苏省公益广告大赛入围奖,“山东科协星”杯科普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健康中国,美丽上海”科普公益广告大赛银奖,上海医务系统“星光计划”三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腾讯科普“最佳运营自媒体奖”, 2016年“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事件”等殊荣,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品牌授权。
团队事迹获得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文汇报》、《新民晚报》、《健康时报》、《上海科技报》、《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数十次宣传报道;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还共同指导召开了“达医晓护研讨会”。
2016-7-5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不用组团崴脚,网红医生就在这里等你
2016-10-26 上海科技报头版,让人民健康站到卫生舞台中央----记“科普达人”王韬和他的“达医晓护”
2016-12-15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骨健康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达医晓护学生社团成立仪式”举办
2017-1-24 文汇报,微信公众号“大医小护”发展为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达医晓护”-----一线医生做科普是一种能力
2017-2-14 健康时报,撸起袖子搞科普
2017-2-17 人民网,汇泰大楼揭牌仪式在沪举行
2017-3-4 人民网,我国首部《健康科普传播框架公约》在湛发布
2017-4-12 文汇报,《急诊室故事第一季》里的网红医生走进社区开展科普
2017-4-12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从《急诊室故事》到“大医小护”: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普
2017-4-12 新民晚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达医晓护”学生社团
2017-4-15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听新闻),报道达医晓护
2017-4-16 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报道达医晓护
目录
概述
团队情况
创作情况
传播情况
科普落地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
科普学术研究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