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
二级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由原化工与能源学院与化学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4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2331人,其中本科生1205人,研究生1126人。
办学历史
1952年,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
1960年,创办化学系。
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
1994年,
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
1995年,获批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应用化学系并入理学院。
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
2008年1月,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2009年,设立“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流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4个本科教研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系: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制药工程系、能源化学工程系
学科建设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
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
广东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物理化学
“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化学
师资力量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
广东省“南粤百杰”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4人、珠江学者4人(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映伟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李雪辉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葵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廖世军、李忠、
邱学青、钱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伟、傅志勇、瞿金清、李映伟、李雪辉、邱学青、余皓、周健
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李映伟
南粤优秀教师:廖世军、李雪辉
珠江学者:崔志明、钱宇、沈葵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梁振兴、钱勇、沈葵、伍婉卿、汪凌云、余皓
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三栋科研实验大楼,总用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为2亿多元。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先进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创新制药工艺与过程控制工程艺术研发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工业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07年、2015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发明
二等奖共两项。2018年学院在Science主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研究论文一篇。
文化传统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有学生田径运动会、迎新晚会、党支部党日活动、“读研、出国与就业”分享会、主题微党课大赛、尊老敬老系列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各类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