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宰(1595~1640),男,字平,号退斋,南直隶安庆府
怀宁县(今安徽省怀宁县平山街道大)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状元,书画家。
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
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
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
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
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死后追赠"詹事",赐祭葬,荫子。后因子刘馀慧仕,加赠太仆太卿。旧时县学宫(今
安庆市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刘若宰工诗,善临池,戏作墨花,别有情趣。刘若宰的孙子刘辉祖、
刘捷均是
清代康熙年解元,刘辉祖更是知名学者。
人物生平
刘若宰,字胤平,怀宁洪镇刘家宕人。熟读经史,学识渊博,并长于书法,工绘水墨花卉,其楷书行草,无不精绝,今
安徽博物院仍藏有他的行书轴、山水轴。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戌层科,中一甲一名。
据传,刘殿试后,由皇帝朱由俭亲自阅卷点魁,先阅了13份卷,认为刘最好,一直校阅了63份,还是刘卷居首,可见其状元卷的货真价实。民间传说刘若宰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又风趣幽默,机智诙谐,在朝廷上为家乡说了不少好话,在家乡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基本符合
中原地区的儒教道统。刘点元后,即授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当皇帝教师,后升
侍讲学士,对末代皇帝颇多“启沃”。
他曾向皇帝举荐过两个人,一是以“智勇忠介、具经济才”而荐安池道监军
史可法为安徽巡抚,二是以“忠贞笃实”荐江宁
主簿阮之佃为湖广谷城知县,两人上任后忠于明室,以全节忠,从荐人上可见刘既存忠君之心,又具识人慧眼。
崇祯十一年秋,遇其母病重,5次上疏请求归养,诏书“讲筵启沃,积岁著劳”,特赐银币驰驿,十三年正月母亲病死,四月十三日也因劳疾去世,终年46岁。
人物事件
明朝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刘若宰又参加了那一年科举考试,这是他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了。在笔试中,他发挥得很好,被主考官选出来参加
朱由校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
刘若宰经常和一些当时很有声望的文化名人交往,见过很多大世面,于是在熹宗皇帝面前一点儿都不害怕。熹宗皇帝一连提了几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而且声音浑厚清晰。熹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又随口问了一句:“祖籍哪里?”
刘若宰知道皇帝最忌讳
起义军,水泊梁山又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起义军的老窝,要是对皇帝说了实话,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的,于是就想编个谎话骗过皇帝。
可是刘若宰又想一想,“我怎么能不承认自己的祖籍呢?这可是不孝。再说我怎么能说谎呢?”于是,他挺起胸膛说:“回
皇帝,小民祖籍水泊梁山。”
朱由校皇帝一听,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严肃地问:“你从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吗?”
刘若宰知道熹宗皇帝已经不高兴了,依然照实回答:“小民的祖父和
曾祖父住在梁山,到了我父亲时就搬到
江苏省去了,我是在江苏出生长大的,从来没有去过梁山。”
就这样面试结束了,刘若宰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选为状元了。第二天,皇榜贴出来了,第一名是一个远远比不上他的叫
余煌的人。他从第二名开始看,到最后一名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这件事对刘若宰打击很大,可他还是决定参加三年以后举行的下一次殿试。
刘若宰在京城里租了一间客房,准备在京城长期住下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叫《金莲传》的书稿,他花了两年时间重新整理加工这本书,并且把书名改为《
金瓶梅》,据说这就是后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小说《金瓶梅》的雏形。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朱由校皇帝去世了,思宗皇帝即位。在那一年的科举考试中,刘若宰中了头名状元。
刘若宰传世诗文:
一、记
【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
二、序
【宛在堂文集序】
【麻城西阳杨氏族谱序】
三、诗
【玉泉】
【香山道中】
【宿碧云寺】
【慈慧寺次韵】
谚语
一个古老的谚语说: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讲更多的谎言。就像一个变质的
苹果一样,总是先有一个小小的斑点,然后慢慢扩大,最后整个苹果都烂掉。刘若宰无疑是诚实的,他当时如果说了个谎,很可能那次的状元就是他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他那次说了谎,以后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正因为如此,在诚实与状元这二者之间,他选择了诚实,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