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861年—1949年),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
三门县海游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
清光绪三十年登
进士,殿试选授翰林院检讨。历任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
国史馆协修、修、功臣馆总纂,
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等职。章梫1947年秋居
上海市。次年秋迁
杭州市颐养天年。1949年2月17日,病逝于杭州勾山里,享年89岁。
起了海游小学堂,为
宁海县、临海两县办学之始。后又将祖传老屋18间及薄田数亩
捐作校产。民国18年(1929)
台州市六县旱灾严重,章梫与在沪78人成立"台灾急赈会",捐款及购衣物支付临海海乡及宁海南乡急赈款项计
银元6万余元。
章梫工
草书,在东南亚各国富负盛名。其著述有《康熙政要》24卷,《旅纶金鉴》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诗集》,《王(舟瑶)章(一山)诗存合刻》17卷;译
日语《教授学管理法纲要》;校订辑刊《
逊志斋集》等。
章梫其父思培公严于家教,母知书达理,都出生于书香门第。章梫6岁入私塾,9岁到善蒋咀华老先生私塾学习八股。16岁赴宁海城里望族龚先生家受业,得师赏识,以长女许配先生。18岁应试中秀才。复至杭州经精舍深造,师从江南名师
俞樾,得俞亲与面授,研学经史,兼学数学、天文、地理,学业日进。然而靠
举人屡试不中,住书院十余年,于30岁结婚。光绪十九年(1893),母去世,丁忧在家,后经有人推荐,为学使幕友。每阅童子试卷,谨慎从事,深怕忽略人才。曾到
四川省、
江西省、
湖南省诸省谋事,考察民情风俗,以广见识。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选拔贡,赴京应试,应
戊戌变法停考南归。两年后父逝世,归家居丧。父在
宁海县前方头有废塘、山地等遗产,当地人采石,每日辛苦所得极微,为改善石匠生活,吩咐当地
主事者,年收入不得超过1000两。并决定500两作为办小学经费,300两作为地方公益,200两作管理费。此举足见他待人宽人泽厚,也为海游小学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经费。
光绪二十八年(1902),章梫受聘为上海澄衷中学校长,同年,初行庚子、辛丑乡试,中
举人。光绪二十九年春,在章梫倡导和带头捐资下,海游学堂开始创办,定学制为10年,聘名师授课。光绪三十年,进京考取
进士,殿试授翰林院检讨。以后,历任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译学馆提调、监督(相当于外语学院教务长、院长),翰林院国史馆协修(编辑)、纂修,功臣馆总纂(总编)、德宗实录馆纂修(主编),
邮传部丞参上行走。又兼京师大学堂经科、文科提调(相当于北大文学院教务长),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相当于
北京邮电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而且是两校的创办者),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校长等职。1914年辑成《德宗实录》,回到
上海市,民国总统
袁世凯、
徐世昌先后函电相邀,后又派人厚礼敦请去政事堂任职,俱被谢绝。居沪不久,受聘到青岛孔德大学任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侵占
青岛市,移居上海。因著名出版家
张元济之聘为
商务印书馆编辑。
浙江省续修《
浙江通志》,总纂
沈曾植聘他为编辑,主其事,国学大师
王国维和章广轩协同修纂。寓居数年,已近完稿,可惜因军阀混战,世事日乱,未能出版。后受仓圣明智大学聘请,主讲文史。 1934年秋,因海游中心学校学生增多,
聂氏宗祠无法容纳,他毅然将自己在海游的祖传房屋一幢24间和
地基(即今海游小学校址)及书记20箱,全数捐赠给海游小学,将大湖塘几亩水田赠给海游小学作校产。“七七”事变后,京津沦陷,章梫目睹世变,感慨万千,居上海租界,以佛老之学自遣,吟诗、作书自娱。章梫工行、
草书,字体雍容浑厚,逼近唐人,笔墨传世甚多,特别在东南亚各国更是声誉鹊起,以获得章梫墨宝为幸事。临海
项士元编辑的《台州书画家》一书,对其书法评价曰:“晚近
宁海县之章一山,实吾台书法之后劲也。”据1980年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章梫夙善楷法,晚岁笃好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拔镫,翰墨
清华大学,体势秀逸。简椟或累千余言,或作纯草,不杂行书,然无一字不可识……”当代书法泰斗
沙孟海先生评述他的书法为“自唐以来千余年,学书谱者第一人。
1949年一月,
天津市解放,长孙章文晋(后任驻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夫妇共赴天津任职,且添曾孙,他得喜讯,欣然命笔赋诗寄儿,以志庆贺。自此先生精神为之一振,认为国家太平有望,
儒家向往的大同可以实现,接连作了不少乐观向上的豪迈诗篇。
章梫工诗能文,所著
康熙政要,辑述
清代典章,抉择精洽。夙善楷法,晚岁笃好
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拨镫,翰墨
清华大学,体势秀逸。简椟或累千余言,咸作纯草,不杂行书,然无一字不可识。章梫书法最为
沙孟海称道,沙先生生前书房里常年悬挂着章梫的书法对联,可见对其书法推崇备至。历史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后,社会的剧变不可避免地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典型的文人书法受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感染,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导致了人们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前清的遗老,章梫政治上是保守的,艺术上也是保守的,这在他晚年常用印章“臣章梫印”可以反映出他根深蒂固的保守一面,当然他的保守不是
清代文人普遍追求的“光、平、滑”一路的“馆阁体”,而是对
孙过庭所谓的“志气平和,不激不历”的一种追求,保守是一种风格,一种固守内心的选择,一种骨子里的傲气,这在章梫字里行间提高到了极致。章梫书法最初走的是贴学一系的路子,接近“馆阁体”,中年后受新文化的影响书风发生了变化,师古法中求变,挥洒自如,虚实相间,字字狂放,笔笔照应,雍荣浑厚,造脂高深。章梫辛亥革命后长期侨居沪上,晚年笃好
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拔镫,翰墨清华,体势秀丽,所书简椟或累千余言,咸作纯草,不杂行草,然无一字不可识。
章梫一生著述颇丰,出版有《康熙政要》24卷,《旅纶金鉴》6卷, 《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诗集》1卷,《王(玫伯)章(一山)诗存合刻》17卷,《一山骈文》1卷,译
日语《学校教授学管理法纲要》,校订辑刊《
逊志斋集》等。未出版的有《庆民礼遗说考》、《光绪新政》、《方正学祠志诗存》、《明遗民传》等,可惜手稿亦已散佚。先生所作的格律诗均为
同光体(
同治、光绪年间流行的一种诗体),几乎每句都用上典故,一般读者较难理解,但也可见他读书多,学问高深。他的文章也深得后人好评,据《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章梫工诗能文,所著《康熙政要》,辑述
清代典章,抉择精洽。”《
重修浙江通志稿》载:“民国章梫著有《一山文存》八卷,是集经说及各体文具备,最后为骈文一卷,有铅印本及木刻本,
鹿传霖序,略云:‘……览之,义密而词洁,多有得之言,可嘉也!章生夙受德清俞氏,说经有学法,不屑以浮词炫世,裒成是集,特为缀论于此,苟孜孜焉,以抱残守为志……’”民国初年陈蛰山著的《台州乡土志》载:“宁海章梫字一山,少从曲园学,为文法章实齐励行,师方正学。治经研史,早自树立,不肯随俗浮沉。”章梫著述《旅纶金鉴》6卷,手稿诗文、笔记百数十册,手书对联、屏条、扇面以及收藏的许多名家书画、手扎、均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印章投弃颐和园后湖。遗物《
逊志斋集》,明清两朝书记一大箱,碑帖四大箱及西安碑林全套拓片50余包,字画数十件,文集的木刻版全套,于1950年由儿子章以吴分赠
浙江图书馆及博物馆收藏。《康熙政要》抄稿一部及
沈曾植诸名家题跋手书一卷,捐赠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