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龙(dryosaurus)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 lizard侏罗纪晚期发掘于美国中西部、
英国等,橡树龙科长3.5米100公斤。橡树龙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有可能是群居的。像现在的鹿一样,它也是快跑能手,当遭受到任何一种残暴的
恐龙总目的威胁时,它都能用长长的后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它拥有长而有力的后腿,其前肢较短,有五根长指,角质的嘴巴类似
鸟喙,没有牙齿,但有锋利的颊牙。橡树龙能用后肢迅速地奔跑,并用坚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的眼睛很大,前面有一根特殊的骨头以托起眼球和眼睛周围的皮肤。
橡树龙生活在侏罗纪的早期,属于
鸟脚类恐龙的一种。橡树龙全身长约3米,它的前肢铋为短小,后肢较为粗大强健,平常主要以两脚行走,擅长奔跑,是奔跑速度最快的恐龙之奔跑时,长长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橡树龙的头部较小,牙齿比较弱,只能以柔软鲈的植物作为食物。在遇到肉食恐龙的袭击时,
橡树龙便发挥奔跑技能,以最快的速度逃出危险。
橡树龙拥有长颈部、修长后肢、坚挺的长尾巴。前肢短,每只手有五个手指,这是种原始特征。体长约2.4至4.3米,臀部高度为1.5米,体重为77-91公斤。还没有发现成年标本,因此不知道成年个体的身长。
化石发现于
美国的
科罗拉多州、
犹他州、
怀俄明州,发现于莫里逊组的第2到第6
地层带。已经发现7具部分骨骼,以及众多的骨头标本,来自于各种年龄层。
莱托氏橡树龙(D. lettowvorbecki)的化石是在1919年发现于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组(Tendaguru Formation),是由
德国古生物学家沃纳·詹尼斯(Werner Janensch)所率领的挖掘团所索发现。詹尼斯最初将这些化石命名为Dysalotosaurus(意为“无法捕捉的蜥蜴”),后来被归类于橡树龙。种名是以德国将军
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为名。在2010年,这个种再度被建立为新属,Dysalotosaurus。
在1975年,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将发现于英格兰、
罗马尼亚的早
白垩纪化石,命名为第三个种D. canaliculatus。在1977年,这个种被建立为新属
荒漠龙。
橡树龙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有可能是群居的。像鹿一样,它也是快跑能手,当遭受到任何一种残暴的
恐龙总目的威胁时,它都能用长长的后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
橡树龙只有一个种,模式种是高橡树龙(D. altus),是在1878年由
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所叙述、命名,曾经被归类于
化石龙属的一种。
橡树龙的体型、外形、某些特征相当类似
棱齿龙科,但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属于棱齿龙科,而归类于个别的橡树龙科。橡树龙具有数个白垩纪禽龙类的特征,因此它们可能是禽龙类直系祖先的近亲。
橡树龙拥有喙状嘴与颊齿,前上颌齿缺乏牙齿。牙齿侧面有明显的中央棱脊。与其他
鸟脚亚目恐龙一样,
橡树龙为草食性动物。有些科学家认为橡树龙咀嚼时,将食物置于颊部中。它们被推测以泛滥平原的低矮植被为食。它们的鼻孔上侧没有骨梁横跨,其他恐龙几乎具有这种构造。刚孵化的橡树龙前肢较健壮,可能可以四肢行走。与
弯龙属不同的是,橡树龙没有小型的第一趾爪。
橡树龙 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 lizard 侏罗纪晚期 发掘于
美国中西部、
英国等,橡树龙科 长3.5米 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