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奎
金东奎
金东奎(朝鲜语:김동규,1920 ~ ?)朝鲜政治家,游击队派兼甲山派人士。1974年11月至1977年12月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20年出生于中国东北。1937年参加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留学苏联。1961年9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第4次代表大会)。1966年9月任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责任书记,10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1974年11月最高人民会议第5届4次会议补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7年12月最高人民会议第6届第1次会议未再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职务。此后从官方报导中消失。
简介
1920年出生于中国东北。1930年冬,参加间岛反日农民运动被捕,监禁于西大门刑务所。出狱后回到间岛参加共产主义活动。
1933年参加延吉县反日游击队,1935年2月以中国共产青年团珲春县委员会责任秘书的身份参加大荒崴会议。1936年抗日游击队被改编,金日成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六师师长,金东奎成为其部下,在吴仲洽指挥的第六师第七团内活动。1939年7月,抗日游击队再次改编,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第14团团长。
1940年以后,抗日游击队由于受到日帝的讨伐,被迫移至苏联后,隶属苏联红军侦察队,因多次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部一带组织侦察活动而闻名。
朝鲜半岛光复后,没有回到北朝鲜,而是与金光侠赵明选、池丙学等游击队同僚们一起,为开展解放事业而进入朝鲜人聚居的牡丹江市地区,在那里率领被称为“黄铜货(即铜钱)”的朝鲜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当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官率军跨过长江一直打到南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950年3月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朝鲜族官兵被集中改编为独立第15师遣送回朝鲜,金东奎任步兵第3团团长。该部于1950年4月从郑州出发,回朝鲜后改编为第7师团,很快又改称第12师团。1958年11月任驻苏联纳霍德卡总领事。
金东奎在朝鲜受到瞩目是从1960年代回国开始的。1961年9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第4次代表大会)。1962年10月当选最高人民会议第3届代议员、法制委员会委员。1966年9月任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责任书记,10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1967年11月当选最高人民会议第4届代议员,12月当选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1968年7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局书记。1969年4月兼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部长,率朝鲜劳动党代表团赴法国访问。8月率朝鲜劳动党代表团参加罗马尼亚共产党第10次代表大会。
1970年11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相当于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第5次代表大会)、中央国际部部长,作为游击队出身者表现出罕有的外交才能,指挥着1970年代的朝鲜外交。1971年4月率朝鲜劳动党代表团参加保加利亚共产党第10次代表大会。6月率朝鲜劳动党代表团参加德国统一社会党第8次代表大会。1972年12月当选最高人民会议第5届代议员、代议员资格审査委员会委员长、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1973年2月率朝鲜劳动党代表团赴苏联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访问。1974年11月最高人民会议第5届4次会议补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4月随同金日成赴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访问。
曾在战争年代一臂负伤致残的金东奎,一贯以刚正不阿闻名。因此70年代中期以后似乎对党的后继者金正日的专横跋扈有所不满。在此种情况下金东奎与金日成身边的人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1977年左右被肃清。1977年12月最高人民会议第6届第1次会议未再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职务。此后从官方报导中消失。
去世
1974年2月,金正日被正式确立为金日成的接班人,但遭到时任劳动党中央书记、国家副主席的金东奎的反对。1976年6月,他在党政治委员会会议上批评金正日“崛起得太快,人民并未能适应”,反对金正日接任最高领导人之位,而渐渐失势。
1977年10月,金东奎及其支持者被冠以“毒害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十大纲领罪”,开除党籍,关入咸镜北道化城郡Cochang里的政治犯收容所“第16号管理所”,此后不知所终。
目录
概述
简介
去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