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疣壁虎
壁虎科壁虎属动物
耳疣壁虎(学名:Gekko auriverrucosus)是壁虎科壁虎属爬行纲,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山西省河津市永济市临猗县)、陕西省佳县)等地,生活在海拔354至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墙上或无灯光处伺食。其特征为吻鳞不接鼻孔,耳孔上缘具锥状大疣鳞丛,、枕、颈、体背、尾基及四肢均具疣鳞,尾基部每侧肛疣2-3,中央3枚颏片最大,雄性具肛前孔8-11个,指、趾间具蹼迹。
形态特征
形态全长109-144mm,头体长大于或小于尾长,为尾长的0.86-104倍。吻长约为眼径的两倍。显著大于眼至耳孔之距。耳孔直径0.9-1.5mm,约为眼径的30%-40%。吻鳞长方形,宽约为高的两倍,上缘中央隆起。吻鳞不接鼻孔。鼻孔位于第一上唇鳞、上鼻鳞及2枚后鼻鳞间。上鼻鳞中等大,高略大于宽。两上鼻鳞被1枚极小的鳞隔开,或在中线相接。上唇鳞9-11,下唇鳞9-11。颏鳞五角形。颏片弧形排列,第一列通常为5枚,长略大于宽,中央3枚最大。向后过渡到喉部的均匀粒鳞。
体背被粒鳞。吻部粒鳞显著扩大,自鼻孔至眼纵列鳞12枚左右,眶间部横列鳞25枚左右。耳孔上缘有6个左右锥状大疣鳞集成疣丛,口角旁及耳孔前也有锥状疣鳞。体背面自颖部、枕部至尾基有疣鳞均匀散布在粒鳞间,过体中部处的疣鳞约16-20不规则列。前肢背面密被小疣鳞,后肢背面的疣鳞间生于粒鳞间。喉部被粒鳞。体腹面其余部分被覆瓦状鳞。指、趾间具蹼迹。后足趾扩展部的攀瓣16-8, II 6-8, III 6-8, IV 6-8, V 7-9。雄性具肛前孔8-11个。大多8-9个。
尾稍纵扁,基部每侧有2-3个肛疣,雄性的明显扩大。尾背面被大小不等的疣鳞,每6-8列左右成一节,尾腹面有一列横向扩大的鳞板。
液浸标本体背面淡灰色。一褐纹自鼻孔经眼及耳孔至肩。头顶有褐斑纹。颈及躯干背面具5-6条褐色横斑。尾背有褐色横斑9-13条,体背及尾背横斑后缘常镶暗色边。四肢背面也具暗色横斑。体腹面淡肉色。
生境繁殖
栖息于建筑物的墙缝空隙中。夜晚喜在墙上高而有灯光处伺食。繁殖季节在6~7月间,8月中、下旬可采到头体长31~32.5毫米的幼体。约1/6的个体有螨形总目寄生,趾上尤多。
物种保护
耳疣壁虎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境繁殖
物种保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