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封
图书附封形式之一
腰封也称“书腰”,属于图书附封的一种形式,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上一般刻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的不足。一般多用于精装书籍。
腰封是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此后在图书出版、图书装帧中已成风尚。作为图书的附属品,好的“腰封”是图书装帧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可以方便读者选购图书。然而图书出版“无书不腰”的现象却引发一些读者的不满。近年来出版业竞争越发激烈,一些充满恶俗噱头的腰封被批为“妖封”。有读者表示,每次买书时看到那些带有写满“名人推荐”“最震撼力作”之类语言的腰封会自动绕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说自己的书后面印过很多夸张的语言,看了很不舒服。
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国也有类似腰封的东西,宋代比较常见,有一部《六家文选》,便印有“此集精加校正,绝无舛误,现在广都县北门裴宅印卖。”的字样。
在腰封席卷亚洲图书市场之前,大陆出版的图书封面大多朴素简洁,一般就是书名、作者(及译者)以及出版社等相关信息。内容提要大多印在图书封二上端或者版权页上。这一部分内容对书籍展开整体介绍和概括,能够引导读者购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内地的图书市场较为闭塞,大多数人还没对书籍形成强烈的需求。读书一事常常被视作是一种有知识、有文化的代表,人们也因此并不会过度关注书籍的样式是否精美、封面是否诱人,更多的还是关注书籍内容。
1990年代初,伴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图书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书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在宣传上更加吸引眼球成为各大出版社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在当时,日本图书出版业面临危机,向来注重书籍装帧的日本书商,将更多精力放在腰封的设计与使用上,将腰封宣传和推介的功能最大化。这种改变很快取得成功,也为中国台湾出版市场吸收借鉴,出版社纷纷采取腰封的方式做图书推荐。随后,这一极富吸引力的营销手段传到大陆,配置腰封开始流行开来。
真正意义上中国的第一条腰封,出现在1998年的引进版图书、阿尔博姆所著的《相约星期二》上。当时,这条腰封占据整个封面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在大红底色上印着黄白大号字“余秋雨教授推荐并作序”。从此,腰封登陆内地图书市场。
特点介绍
设计特点
腰封一般用比较牢固的纸张制作,包裹在书籍封面的腰部,其宽度一般相当于图书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可更大些;长度则必须达到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而且两边还各有一个勒口。
日本的腰封设计大多考究,腰封上的文字设计采用文字分区,形成平面设计化的美感和吸引力。例如,题材轻松的图书往往会搭配底色明快的腰封,而文案内容也多建立在图书实际内容的评述中。中国也有一些“良心腰封”,例如弗兰兹·卡夫卡的《城堡》与《变形记》,腰封上简单放上作者的肖像照,配以内容的概要,自然真切,又不失理性。
文案特点
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图书的腰封文案出现各种乱象:现象之一是普遍存在宣传语夸大其词、草率定论、煽情过度、哗众取宠现象;现象之二是名人“被”推荐,或是根本就没有经过名人的同意就写上了腰封,即“伪推荐”。这些腰封文案写作呈以下基本“套路”:一是“推荐体”式,拉大旗作虎皮,即借名人效应攀龙附凤做广告;二是对图书赞美之辞过分夸大其功能价值,同时过分煽情;三是“数字体”,比如什么排行榜居于第一名、销量过百万等。图书腰封成了“妖封”,这让读者厌弃,也失去了这类广告应有的效应价值。苏州独立书店慢书房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腰封文案,将其归纳成十大话术:古往今来法、凭空假设法、硬蹭经典法、名人逸事法、强行类比法、自立帮派法、故弄玄虚法、强行鸡血法、金牌荐书法和列队凑数法。
争议
有读者认为有的腰封设计得挺美,可以拿腰封当书签用。读客图书公司董事长华楠曾讨论过畅销书的成功机要:“一本图书摆在书店的书架上,它与大多数读者接触的机会只有1-2秒钟,距离为2-3米,如果一本书的封面不能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90%的读者会立刻将视线从这本书移开。毫无疑问,腰封作为封面的主要部分,其设计自然得经过一番琢磨。”
但在另一方面,有的读者对腰封是深恶痛绝,书买来后,第一件事一定是把腰封毫不留情地撕掉扔进垃圾桶。甚至看到恶心的腰封,而放弃了买书的欲望。有的读者首先不环保,觉得很浪费,一般不会因为腰封去买书。豆瓣上“恨腰封”小组,将腰封故意称作“妖风”,反对声音的出现更使这一小小的装饰变得引人注目。有豆瓣网友甚至建立了“恨腰封”小组,迅速引发了千人响应。这个小组里主要批判的,就是一些腰封文字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纯广告腰封。
积极作用
从出版者的角度说,腰封是一种营销手段,读者通过腰封可以便捷地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特点,从而帮助自己做出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刘宇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腰封最大的作用是广告,它并不是书必须的一部分,只是封面的补充。好多书其实是不需要广告语的,那么也不用去硬做一个腰封;但是畅销书经常有很多宣传信息,这些信息放在腰封上就比较妥帖,比如说在国外的销量多少、获得什么奖、有什么牛人推荐过等等外围信息,都可以通过腰封传达。这些信息可能正是消费者去购买图书时需要的,很多消费者也会根据腰封信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选书动作完成后,读者完全可以把腰封随便处理,想当书签就当书签,不想要就扔掉。”
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向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最初对读者有所帮助的腰封,如今却引起读者的反感和厌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有些腰封喜欢说大话,使读者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两个最受读者诟病的例子,一个是《问学余秋雨》,其腰封上写道:“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子,今有北京大学学生《问学》余秋雨”,以孔夫子比余秋雨,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其二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精装本)》,腰封的推荐词则更为夸张:“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锥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
目录
概述
历史与发展
特点介绍
设计特点
文案特点
争议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